当前位置:资料阅览历史初中历史
冷战与热战教学设计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冷战”与“热战”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史实,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通过阅读“每课一得”,掌握世界格局的概念,培养分析和理解能力。
通过比较北约和华约,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铁幕”演说主要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具体事例,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分析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两极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进一步理解“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时代主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冷战”政策的表现。
教学难点 “冷战”政策的实质及世界格局的变化,教学过程中注意各个历史事件的前后关联,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内容是认识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以及对历史造成的影响。教材通过“铁幕”演说、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和局部“热战”三目来论述这一主题。其中,第一目通过战后形势、“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论述了“冷战”开始的背景、序幕及发展,而第二目则通过北约和华约的建立,论述了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第三目通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两场较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说明冷战中的世界并没能实现和平。
五、学情分析
由于初中学生一般不具有认识能力的深刻性和分析能力的透彻性,看问题具有表面性和肤浅性。所以对“冷战”政策形成的深刻的原因和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有什么影响还需要深刻理解和体会。此外对国际关系演变和决定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还需要认识到: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基于此,在教学活动中,力求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初中学生处于对知识的渴望时期,求知欲极强,勇于接受挑战,敢于创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联系时事,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达到以史鉴今,学以致用。在教学时适当补充文字材料、图片等,尽量还原和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对重大历史问题的分析,提升学生对战后美苏关系对抗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影响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和责任。
六、教学方法
1、 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影视、历史图片、地图、数据和文字资料等为教学营造一个想象空间和探究空间,在思中学,在学中思。进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2、 互动开放式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集团的彻底溃灭而宣告结束,那么作为战争胜利的一方——反法西斯同盟国,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将如何变化?战争之后的世界是何种状况?就让我们走进第三单元来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三单元前言,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并没有走上和平之路。战后,被资本主义世界认为的一张厚重的、隔断东西方的“铁幕”缓缓降临,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就此形成,这一局面主宰了此后近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你知道“铁幕”指什么?什么是“冷战”?“冷战”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战后世界的发展有什么影响?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将会得到问题的答案。
(二)新授
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布置预习思考题: (1)冷战的概念(2)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3)冷战的表现(4)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

1、学生结合教材回答 “冷战”的定义。
所谓冷战,是指西方国家提出了用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为来遏制共产主义。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冷战”概念。


美国推行冷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战后的世界形势
教师在学生分析基础上归纳:①美国在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表现在:军事上,它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垄断了核武器,美国的军队人数最多达1200多万,拥有30艘航空母舰和 1000多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地建立近500个军事基地。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并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事实上确立了美国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金融的领导地位。②苏联在战后由于政治、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惟一能抗衡美国的国家。③德、意、日法西斯集团被打垮,英法在战争中受到重创而衰落。这样除美苏两强之外,短时期内世界上还不可以出现第三支力量能同美苏两国相抗衡。大战刚结束,世界人民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使自己再次卷入一场新的全球战争,美国对苏联采取了以“遏制”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2、探讨“冷战的实施过程”这个问题,让学生制作表格,归纳总结,并结合图片感知事件及人物的真实性。
序幕 开始标志 发展 结束
时间
事件 马歇尔计划

3、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铁幕”演说的内容)。
学生思考:演说中提到的“铁幕”指什么?这次演说的实质又是什么?这次演说对美国政府的决策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分析探讨:“铁幕”是指苏联及东欧人民民主国家,这篇讲话是在号召所有的西方国家联合起来,依靠美国的实力反对苏联和东欧各国。这一演说实际上揭开了“冷战”的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反共反苏演讲,主张遏制苏联,为当时杜鲁门政府正在实行的对苏强硬的“遏制”政策提供了详尽的理论根据。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杜鲁门国会咨文)。要求学生从中找出有关针对苏联的字句,并分析哪些地方反映了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从中认识什么是杜鲁门主义,以此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总结: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政府内部酝酿已久的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是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子,在全世界扩展势力的宣言,也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战书,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欧洲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因此,在杜鲁门主义的招牌下,美国首先向欧洲扩张。“马歇尔计划”就是杜鲁门主义在欧洲的运用。
4、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什么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
由于战争的打击,战后欧洲形势严峻。在这种局面下,美国对西欧的援助会带来哪些经济和政治上的影响?
教师强调指出: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经济复苏,便利了美国对西欧经济的渗透和政治控制。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借助经济手段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它在政治上是“杜鲁门主义”的延伸,是“冷战”的一个重要策略。
为有效实施“冷战”,美国在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同时,便着手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组织遏制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下面我们来认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
5、指导学生阅读《北约和华约对峙形势图》,了解其成员国。多媒体课件出示。
并结合以下材料
材料一
“第四条 无论何时任何一缔约国认为缔约国中任何一国领土之完整、政治独立或安全遭受威胁、各缔约国应共同协商。”
“第五条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进攻。”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
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力,个别地或通过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友好互助合作条约》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了解北约和华约的军事集团性质,同时多媒体展示“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具体事例”的资料,做进一步理解。
教师课件展示两极格局的特点及其发展与终结,并进行讲解。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
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对战后近50年国际关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作用: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雅尔塔体系消除了德日两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美苏两国又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消极作用: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③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④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本课小结
二战后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是雅尔塔体系的确立。这一体系打破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代之以美苏两极主导。美苏两极格局存在近半个世纪,对二战后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两极格局虽然已经解体,但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角度而言,学习这段历史仍然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自由感悟:你对冷战和热战有什么看法?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冷战”与“热战”

背景:
序幕:“ 铁幕”演说
冷战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表现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北约
目的: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朝鲜战争
热战
越南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