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血色废墟上绽放的生命之花
初入南京,给我的记忆并不是很浓烈。中山陵入口处长长的两边满是植被树木的路让人感觉静谧与安详。再走进一点可看见一树树的玉兰花,开得正是繁盛,满树都是雪一样的花瓣,花瓣落下来是极轻的,像是不愿打扰。而一边的游乐之处却满是孩子们的笑声、讲话声。而我并不觉得突兀,这一静一动充满了生命的美感。我仿佛能够看见那些为民族而牺牲的人们微笑着——为如今的破晓。
走了许多才看见中山陵的正貌。来往的人群皆为看他而来,执着鲜花去看他。我却觉得他“住”得太高了,中山陵约400级台阶,意寓着他的功勋和中华同胞的奋起。但是繁华的建筑只能锁住他的肉体,他的精神应该在于广阔的天地之间,应该如那山陵上的玉兰,而非被人高高地奉在小小的牢笼里,接受人们的仰望。
真正震撼的自然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刚在馆外便可以感觉到一股惨烈的气息。只刻出波浪形的并不工整的外墙和被雕刻得呈现惨烈姿态的难民,像是一只干枯的阴暗的手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心脏,一时呼吸困难、隐隐作痛。婴儿不知母亲已死,仍伏在母亲身上渐渐被冷风冻僵;十三岁的孩子背着被炸死的奶奶不知该逃向何方;老人抱着身体已经僵住的孙儿尸体,悲痛地哭喊……,南京——已是一个人间地狱!
走入馆内,小小的道路边满是灰白的石子,灰色的,不带一点儿生命的气息,像是哀怨,又仿是绝望,最后,是死亡。走进建筑物内,里面是昏暗的,黄色的灯光照不亮前行的道路,一边展示着南京被轰炸的场景,那时的南京人民是否也找不到前行的方向,迷失在无尽血雾和残忍之间,流尽鲜血无助地倒在在这块他们曾经劳作与生活的地方?圣经中的土地因吸收了亚伯的鲜血而不再能够种植粮食,南京——这一块土地也是否因饱尝鲜血而带有浓烈的绝望气息?
也许是因为如此,我的心情十分低落。但我又想到,如今距屠杀已是许多年,那些惨烈的气息已渐渐不再是完全的愤恨。在鲜血之后,我们仍可以看见光明。正如那一句话:我们可以宽恕。我曾经认为任何罪行,再深再深,也是可以并应该原谅的。但是,南京大屠杀之于我们,是没有资格去轻谈原谅的。因为那些罪行已经丧失了人性,完全不可以原谅。所以我们不能去忘记。我们应该记住那些血与耻辱,不是为了雪耻,而是为了避免这样丧失人性的事件再次发生。
南京大屠杀,不仅仅是日军凶残之性的体现,其中更反应出了当时蒋介石政府的懦弱无情与人民的木讷自私。蒋介石政府无力应对日军攻击,放弃南京这个当时的政治中心,毫无责任地退走,弃百万人民生命于不顾,这样一个毫无担当毫无责任心的政府,让人不免感觉心寒。而当时大屠杀的内幕也让人为之震颤。日军人数之于市民人数比例悬殊,但那么多的人民竟木讷地毫无反抗地被屠杀殆尽。当时只要有几个人,乃至一个人奋起反抗,结界断断不会是如此。思至此处,我的心里满是复杂与心痛,如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欣慰的是,在黑暗与迷茫之后,我们仍可以看见光明。
雨花台的烈士们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不仅仅是他们,千千万万的中国同胞终于在某一时刻抓紧了彼此的双手,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用血与肉去共建一个新的中国。不断地有人力竭倒下,但又不断地有人站起来填补血肉长城。在无限的悲痛过后,在无尽的鲜血之后,在无尽的硝烟与残骸之后,中国人民、南京人民,用鲜血浇灌出一朵生命之花,给那些未亡之人带来了光明和未来。
南京——你是一朵花,一朵开在血色废墟上的,歌唱生命之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