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弟子规所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习弟子规所思》
为了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市局把传统国学经典《弟子规》引进文化大课堂,使我深刻感悟到国学经典的传统文化魅力。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入则孝》了。“百善孝为先”如今,许多孩子都是父母的独生子,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总是被父母护着、宠着、溺爱着,所以,有许多孩子便逐渐淡忘了“孝”这个字眼。
近日,央视播出的一则公益广告---《打包篇》让许多观众忍不住流下了眼泪。短片以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孝”为主题,讲述了一份埋在父亲心底的对儿子深深的爱。广告一开始,一位老人表情木讷地望向家门,等待着儿子的回家。“爸爸,给我开门!”可是等到儿子回来敲门,老人却慌了起来,一句“我不认识你”让儿子倍感震惊。原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爸爸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记忆越来越差。害怕不能继续照顾儿子,这位老爸开始在清醒的时候,用写纸条的方式继续挥洒着父爱,“记得多穿衣服”“带钥匙”.......渐渐地,爸爸病症加重,冰箱在哪,厕所在哪,甚至爸爸连自己刚做过的事情,有没有吃过饭都记不得了。有一天中午,儿子带着父亲去外面吃饭,盘子中剩下了两个饺子,当着一桌子亲朋好友的面,爸爸居然直接用手抓起饺子放进口袋。儿子看到,立刻抓住了爸爸的手,又羞又急地问:“爸,你干嘛?”这时,已经说不清楚话的父亲却吃力地说:“这是留给我儿子的,他最爱吃饺
子。”爸爸的回答让儿子愣住了,原本以为爸爸已经忘记了一切,可是却从未忘记对儿子的爱。春节过后杨老先生因为病情恶化住院接受治疗,而他的儿子也请假始终陪伴在父亲的左右,精心的照顾着爸爸。这位孝顺的儿子曾告诉同事:“即便是父亲再也认不出我了,我也要让他一睁眼就能看见他最爱的儿子。
也许,许多人都读过《弟子规》,而真正能按照书上去做的又有多少?“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对孩子千依百顺,孩子左一声“妈妈”右一声“爸爸”就可以让父母为了自己的一点小事奔波劳累。父母无私的付出多少孩子都视而不见,认为那是理所应当。但是当父母请你帮着办件事,干个家务,却总想找个借口推辞掉。有时,父母出于关心,多叮嘱两句,做错了事多教育两句,我们就会不厌其烦的说父母过于唠叨,有时还顶几句嘴。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古人孝敬父母能做到晨昏定省,而如今我们这些现代人呢却刚好恰恰相反。大多是父母对孩子关爱有加无微不至,又有多少孩子能这样照顾父母呢?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住院,需要做手术。在临进手术室时,我看见爸爸眼圈悄悄的红了。手术后的那晚是我最难熬的时间,我发起了高烧,是爸爸妈妈不眠不休的为我忙前忙后,不停地按摩、冷敷、换药.....想尽一切办法为我降温,整整一夜他们没合一下眼睛。后来,表姐对我说:“你知道吗,你进了手术室后,你爸爸哭了,我是第一次看到他流眼泪。”听了表姐的话,我的脸一下就红了,心里羞愧极了,爸爸是那么坚强的一个人,竟然为了我流下了眼泪。想想自己,在父母
生病的时候又为他们做了些什么?总认为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又不是什么大病,从心里就没有重视起来,有时甚至连句问候的话也没有,可是父母从来没有埋怨过什么。这就是我们的父母,他们只知道付出,却从来不要回报。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的一举一动无不牵扯着父母的心。而惟有“孝”才能报答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古代孝子的许多做法也许我们做不到,但从小事做起也是未尝不可,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孝心!一颗感恩的心!此刻,我的耳畔又想起那首熟悉的旋律:“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是啊,我们的父母需要的不是孩子们能回报自己多少金钱,多少礼物,他们只希望孩子能和自己多呆一会,多说一会话,感情上的沟通才是父母最需要的,不要以“我很忙”为借口,让父母这一个最简单最微小的愿望都落空,有机会一定要常常回去看望父母,陪父母吃一顿饭,为父母倒一杯热茶,给他们打一盆洗脚水.....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父母像一座高山,为我们遮风挡雨,象一缕阳光,给我们带来温暖,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前方的道路...... 当我们不再牵着父母的双手时,你是否知道他们的双手已长满老茧 ?当我们不再依偎在父母怀抱时,你是否知道他们的面庞已爬满是皱纹?尽孝,一定不能等,不能拖!世间有多少“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呀!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这些连动物都能做到的事,更何况是我们这些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类呢? 朋友们,让我们大家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把孝道记在脑中,落实在行动上,多为父母做些事情,不要让我们的人生充满遗憾!”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