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小学体育优质课竞赛有感
我有幸观摩了市教育学会、市教科院主办的体育优质课竞赛,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听了十多节课,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教法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受益匪浅,感悟多多。
一、听了十多节课,每堂课的内容不一样,方法不一样,但每位老师都把握住了一点,那就是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可以说是学生在课堂中智力发展的终极目标;重点和难点是一堂课应该了解和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各堂课的教学中各位老师都能围绕教材的重点来展开,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其中的难点。使观众能够很清楚的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
二、教师们的授课内容、组织形式、教学风格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共同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生关系。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不是把教学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不断引导学生自己尝试摸索,最后得到新知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更重要地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教师不再是指挥者、领导者,而是在组织、协助学生进行练习,在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探究式地学习,这充分体现了教师超强的亲和力和组织能力。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组学生互相帮助,互相评价,利用小组优势学生帮助弱势学生的方式解决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以利于全体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三、教学中老师注重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小学体育让孩子们学得有趣,学得开心,感觉好玩,这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很多老师在这些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情景引入就是一大亮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情景,会让课堂生动有趣,如中学段的前滚翻部分的教学,采用了模仿教学,让学生模仿苹果、西瓜等圆形物体的滚动,让学生进行协调性练习,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让课堂生动有趣,情景的引入更适合孩子们的学习特点,让孩子们学习更加投入。
四、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将音乐和体育有机的整合,给学生美的感受,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师生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共同运动着、快乐着,课堂气氛轻松和谐,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在我们体育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培养孩子们会学习,能学习,还要让孩子们在运动中感受体育的“美”。在这次教学观摩中,我们清晰地看到老师们在示范的时候那种肢体动作的美,老师在组织教学中,那种贴近体育本质的语言美,当孩子们在和老师一起放松的时候,他们会感受到优美动听的音乐美……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和练习。
五、老师们在上课之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在备课和器材的创新上尤为突出。这说明这些老师在上课之前对教材做了充分研究,根据每节课的内容,在教法和组织形式上的选择很到位。同时老师们在器材也花了不少心思。打破了常规器材的运用,让一些较少见的且更加适合儿童体育活动的器材运用到了课堂,使课堂更安全更有趣,自制器材的运用,让我们耳目一新,也提示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一种器材有多种用途,甚至还有把我们丢弃的废纸片,纸箱,塑料瓶子,泡沫板运用在教学中,例如在《持轻物投远》中彩球,《快速跑》中的废报纸和彩带,都做了周全的考虑和安排,充分调动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在上课过程中,多以散点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轻松自在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力争教学效果最优化。
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给予肯定,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使学生始终以积极的状态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把自己看作是和学生平等的一员,和学生 “平等对话”,全神贯注地聆听,并及时作出回应,热情、全面地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表现加以评价,激发学生的欲望。
通过两天的体育课观摩活动,我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实质性意义。真正的“健康第一”除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外,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更为突出运动技能的学习和身体素质的锻炼;同时强调运动技能的内容要有所选择,体育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选择那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运动技能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这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体育健身的兴趣、习惯,掌握科学有效的健身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自我健身能力,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和谐发展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对教师的教学创新、观念的转变、教师敬业精神和教学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总之,在体育教学上,我还是个“菜鸟”,要上好一堂课,首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科学的选择、运用教学方法与安排教学步骤,指导和帮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的掌握运动技能,在此过程中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体育的健身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