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常用文档听后感
听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听于丹老师论语心得讲座有感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认真学习,思考,讲授我国的经典作品"论语",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以独特的个性视角来解读《论语》,活学活用,给予我们不少启迪.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需要为师,就必须学习,对一个好老师而言要求他(她)能够达到为学,为师,为人的和谐统一的境界.学习要有积累,要博闻强记,要广博.有了厚实的功底,才能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什么样的学习是好的学习 "入乎耳,发乎口"可以再去讲给别人,这是一种学习.还有其他"学习"吗 有!于丹老师说,关于"学习"一词,国际上有一个通行的标准说得好:是导致行为改变的学习.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简单标准,"学以致用".经过学习导致一个人重塑整个价值体系,行为方式变得更有效率,更便捷,更合乎社会要求,这才是一个好的学习.今天这个信息时代,可学的东西太多了,应当按照孔子所说的那种为己之学,学以致用,才能在学习中汲取必要的营养,推动自己的事业.
时间无限,自然永恒.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面对宇宙世界,我们总感到自身渺小,短暂和有限.如何在有限的人生中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呢 通过学习于丹的《论语心得》,老师们体会到一是做好人生的加减法.什么是人生的加减法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而立到不惑,这是人生最好的光阴.三,四十岁之前,加法生活,收集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如经验,财富,情感,名誉等等.但是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三,四十岁之后,减法生活,就是舍弃那些不是我们心灵深处真正需要的东西.如果真正的知道自己内心的需求,就会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快乐.当我们认识到什么才是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时候,我们就会积极争取,努力获得;当我们真正拥有时,我们就会懂得珍惜,懂得感激,懂得包容.有些事情,有些得失,我们就不用那么计较,那么在意,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许,我们的心态就会平和,安宁,就会感到快乐.
二是扮演好自己的各种角色.于丹的《论语心得》中提到过一个故事,一个喜剧演员只有在舞台上表演才是快乐的,而当他从舞台上下来,到了现实生活中,他却感到不适应,沮丧,忧郁.很明显,他只扮演好了一种角色,那就是工作角色.作为喜剧演员,他是成功的,大家认可了他的工作成绩.可我们看来,他分不清戏里戏外是两重人生,这就是失败的.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要扮演很多角色,如工作角色,家庭角色,亲戚朋友等,我们要学会随时换档,在不同的场合扮演好不同的角色.如果不顾及他人,不顾一切地任由自己的性子做人处世,那肯定会处处碰壁,天天不快乐,最终受伤害的人还是自己.
三是勤加修炼,早日达到快乐彼岸.孔子从生理年龄上说出了人生每一个年龄段大概能达到的境界,那么,从心理年龄上呢,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修炼,在我们三十,四十岁之时提前达到六十,七十应该达到的境界呢 是的,那会不容易,也不是说一定就做不到.亲爱的朋友,让我们拿出勇气,毅力和恒心,努力学习,勤加修炼,也许,我们会早一些,到达幸福快乐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