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蒙娜丽莎之约》有感
荣幸之至,我一名来自小乡镇的教师,居然有幸亲临现场听著名特级教师王老师的课《蒙娜丽莎之约》。王老师不仅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而且还是名校长,她在全国阅读教学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并被称为全国推动读书第一人……如此赫赫有名,在我早已久闻其大名,如雷贯耳。
现在我要骄傲地说——王老师是我的导师!我至今不敢相信人人口中直夸的王老师竟然会成为我们的导师。
作为中心小学的校长,王老师更多的是忙碌。在我们来校实践培训前,王老师早已安排好我们每一天的学习内容,清清楚楚地列了学习详单,让我们在每一天的学习中充实而又快乐,学有所成。
虽然忙碌,但是王老师依然挤出自己宝贵的时间,给我们上课。《蒙娜丽莎之约》就是我听到的第一堂王老师的课。虽然听课已过去一个星期的时间,但王老师的这堂课至今使我记忆犹新,感触颇深。
在没听王老师上《蒙娜丽莎之约》这课之前,我只是粗粗地浏览了一下课文,看完后还是无法体会到作者那如痴如醉地对《蒙娜丽莎》的美的内心波澜。
这么长的一篇略读课文,而且是仅用一个课时完成,虽然授课的是王这位赫赫有名的大师,我还是不禁为之担心。
然而,当她站在台上那一刻起,我改变了我的想法,我不再为她忧心。王老师那大气的体态,那淡定的神情,完全折射出了大师不凡的风采。我被吸引了……
听着王老师简洁的交流,更像是和孩子们唠家常的言语,我们听来如此亲切。我们也听出她是带病上课的。
没有华丽优美的课前谈话,没有花俏的课堂导入,只是一福福滚动着的图片,一行行文字,仅如此简洁明了,王老师开始了四十分钟的教学。
随着纽约大都会各场景的滚动播放,伴着一曲委婉动听的乐曲,一行行文字印入眼帘……学生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小诗:
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 一群灰鸽飞来……
读着读着,王老师也跟着深情并茂地吟诵起小诗——
队伍像一条长龙,
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
一群灰鸽飞来,
在我们身边大摇大摆地散步,
有的好奇地歪着头看着我们,
猜想我们在做什么。
它们猜得到吗?
大家正在等着探访
那刚从巴黎飞来的世界著名的美丽女子。
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
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
有朝一日,
她能从大洋彼岸飞来与我们相约。
队伍像一条长龙,
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
不知过了多久,
终于看到了她。
近了,
更近了,
终于跟她面对面了。
她,
就是诞生于达•芬奇笔下,
面带永远微笑的“蒙娜丽莎”!
王老师富有感染力的吟诵引领学生渐入佳境,我们很快揭开了“蒙娜丽莎”那神秘的面纱。
此处王老师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巧化为诗,以吟诗代读文。让学生在一吟一品中轻轻地体味着文字带来的韵味。都说——吟诗有三品:
① 一吟一品:品物境
学生边诵边吟,边吟边品,品之妙处,文字中之景物便活了起来: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队伍长龙、一群灰鸽……纷至沓来,映入眼帘,令人身临其境。
② 再吟再品:品情境
场景愈发活灵活现,场面愈发栩栩如生,那蜂拥而至的欣赏者……个个满眼萧瑟,泪眼汪汪,欲断肠,与蒙娜丽莎达到心灵会通。
③ 三吟三品:品意境
品出意境,蒙娜丽莎虽然离我们愈来愈近,而我们看着却越来越模糊,情愈来愈深,自己仿佛就是断肠人,心中凄凄惨惨戚戚,心神迷迷离离,恍恍惚惚,终了相思之苦。
在这诗情画意般的情境中,学生能不为之动容吗?学生会无任何感想吗?学生会无话可说吗?王老师将冗长繁琐的几段话简略带过,直奔重点,体现了:整体求略,部分求精的略读教学特点。
孩子们在初读文本后,若身临其境之时,王老师大胆抛出一个问题“你读懂了什么”。这是一个我们听来都无从回答的问题,更何况抛给学生这个难题,此时学生往往会是煞费心思,绕着问题回旋徘徊,而回答不出我们想要的答案。
然,孩子们在王老师的层层引领中,精彩作答。我们无法想象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们能体会得如此深刻,回答得如此精彩。
王老师的这种大胆放手,让我佩服。她不仅摆脱了对内容的纠缠,开门见山,直接要求学生把表现蒙娜丽莎特点的重点词语找出来!此举乍一看平凡而大胆,细品则令人拍案叫绝!
这是一堂语文味十足的课,王老师立足于语言的特点,让学生在轻轻吟诵中体味语言,悟出对语言的深入理解。从词语入手,学生滔滔不绝地道出心中所想所悟,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让学生确乎成为课堂的主角,想其所想,说其想说的。让孩子们在短短几十分钟的语言文字交汇的大论坛中尽情挥洒自我。
从寻找词语出发,孩子们用词语,轻松揭开了蒙娜丽莎的神秘面纱;领略了蒙娜丽莎的神秘。 孩子们从读句子,找词语,说感想,一步一步充分感受语言的力量,继而充分感受到了蒙娜丽莎的真实的美!这是真正的语文学习,这才是真正的语言训练!
最后,在蒙娜丽莎肖像画的呈现中学生再次用眼用心感受蒙娜丽莎的神奇之美。课堂结束了,学生却意犹未尽。在这恰到好处之时,王老师在学生满怀期待的时刻,布置给学生课外作业:深入了解伟大画家达芬奇与神奇的卢浮宫。
这正是一堂扎扎实实的语文教学,是语文课堂魅力的体现。
王老师说:这个课堂本身是三度创作——油画本身为一度创作;文章描写为二度创作;美美地深入体会文章为三度创作。而三度的创作切入点定位在哪里?这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而王老师的这堂略读课就是真正有效的应用。
“揉读”为王老师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本在这节课可以领略到王老师的词特色教学风格。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于此失之交臂,但我相信作为她的学生,这样的机会还会再次出现的。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