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常用文档读后感
理解教育论读后感 没有理解就没有教育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没有理解就没有教育
——读《理解教育论》有感
华师大熊川武教授的理解教育研究已经推进近十年,在本市及全国有众多的实验学校,取得了显著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效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近来拜读他撰写的《理解教育论》,深有感悟。
这本论著首先确认了基本问题,即理解教育中的理解与误解的关系问题,理由在于:第一,理解与误解是理解教育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不仅体现在理解教育的认知过程中,也体现在感情条件与行为引导上。第二,理解教育只能在不断增进理解、减少误解同时容忍误解中前进。理解是相对的,误解是绝对的,理解是饱含着一定误解的理解,误解意味着某种理解的倾向。第三,巧妙处理理解与误解的关系是理解教育的各个阶段与环节的基本方略。
理解教育主要关注的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但是理解教育实际上是关心优秀生在内的全体师生,让他们在现有教育条件下尽可能筹划并实现生命。理解教育的内涵是:师生同益、感情先行、强德富智、笃行不懈。
在交代了理解教育的理论基础后,熊教授重点阐述了“凸显理解的教育世界”。从描述教育世界的理解本性开始,围绕理解的理念、理解的环境、理解的实践等展示理解教育的风采。为了树立牢固的理解观念,师生共同修改《理解歌》,包括《家长理解歌》、《教师理解歌》、《学生理解歌》。另外创建了丰富的理解环境。确立理解性校训,传播理解性锦言,设立理解室,建设学校道德场。有些锦言给人启示,如“为师不忘童年梦,常与学生心比心。”“教育本是脑力活,巧用情智才成功。”“老师教我不容易,莫让教诲付东流。”“理解少烦恼,误解生祸殃。”“心中苦闷及时吐,常让愉悦驻心田。”
作为理解主体的师生,着眼于理解教育的意旨,从理解的意识、能力与行为讨论师生的理解性,应懂得理解之于人的价值,明白理解乃自己的社会责任,知晓理解是一种内在的需要。驾驭“理解循环”的本领,要注意善待偏见,尊重效果历史,把握时间间距,审慎提出问题。作为理解对象的师生,相互理解是对他人的尊重,相互理解是对真理的追求,相互理解是间接的自我理解。
理解指导下的教育激励是贯穿教育过程的活动,对于学生积极性的维持与提高都有直接的作用。在理解教育的教学模型中,重点介绍了语数外教学的“反思、创读、多重循环模型”。在理解教育强调的教育智慧中,描述了21个理解策略,闪烁着理解教育中广大师生的实践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