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2011年暑期读书体会
本应该在上个暑假读这本教育名篇的,因为买不到书,一直没有拜读。当走进图书馆教育系列书时,这本书立马映入了我的眼帘,所以这个暑假开始补课了。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精神境界着实让我们教育后来人羞愧,反思。
陶老先生的教育名篇中值得我们学习反思之处是时时都有,篇篇都有。拜读此书时,总是晚上等宝宝睡着了,可能此时才是心最安静的时候,所以在读的时候一直是在学习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的,也时常会和自己在教育教学行为中遇到的问题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1、 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
在校园网上也学习了钱炎老师的暑假学习书目体会,引起了我的共鸣:的确乖孩子损失会更多。那我们面临现在的教育形式,老师的确也最喜欢乖孩子,什么都不用老师管太多,调皮小孩子经常会惹毛老师,过分时还要气急败坏。陶老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拿解决此困难的是否正是我们没有如陶老所说应该让学生学会自治。自治有三个要点:第一,学生指全校的同学,有团体的意思;第二,自治指自己管理自己,有自己立法执法司法的意思;第三,学生自治与别的自治稍有不同,因为学生还在求学时代,就有一种练习自治的意思。“学生自治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在这节篇章中从“学生自治的需要”、“规定学生自治范围的标准”、“学生自治与学校的关系”和“施行学生自治应注意之要点”指引我们如何进行学生自治的实施。的确,我看到学校很多班级也制定了《班级公约》,这也正是陶老的自治理念,只是我们在实施过程中缺少恒心、完整的体系来进行学生自治,让自治能真正成为学生自治。自己班级里呢,越到高年级我越愁,孩子们很烦,现在想来都是自己管着他们,他们呢?就像圈养的动物,自主性、主动性也在圈养过程中丧失了,同时也有的开始撞圈了,那我是否应该让他们学会自治呢?如何自治在陶老的理念引领下,还需要自己去做个整体的思考规划,实践反思,并要有失败的心理准备。
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现在听来,恍若隔世。孩子们进入学校似乎就像进入了舞台,把自己装扮起来,做一个老师喜欢的好孩子。我们从电视中也会经常看到现在的孩子出去比赛表演,个个都是小大人的装扮,已经和他们的年龄格格不入了。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不也是么?孩子的童心去哪了?孩子还是那个年龄的孩子吗?
3“生活即教育”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 “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①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也有所不理解。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不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但这就是整个教育的全部吗?
陶老先生的教育精髓“教学做合一” 、“行是知之始”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等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永远指引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作为一个教育者,应该踏着陶老先生为我们修筑的阶梯继续攀登,而不是消闲地站在山下袖手观山,望山而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