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
——感动人的平实故事
“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这是《我们仨》后面的一段话。当初在书店看到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一定意义上讲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窥私欲。毕竟杨绛在跟钱钟书先生生活的期间有太多的事情是我想知道的。
《我们仨》分三部分。与第二部分相比我更喜欢第一、三部分的内容,虽然平实,却更贴近生活,更真实。但是,令我感动的却是第二部分。这种感动像细密的雨,点点滴滴渗入心来,积蓄着 积蓄着就有无边的波澜起伏了。尤其是写古驿道的一段,读着读着,眼睛情不自禁就湿润了。
杨绛先生将生活比作古驿道。她在路上走,隔段有个客栈,每天她去船上看钟书,晚上回来客栈看在病床上的女儿……漫漫一路,却看不到太多的伤感。慢慢的一路走下来,走走停停……看着作者的梦,苦苦的无助的站在女儿的床头陪着相濡以沫多年的丈夫,有时候话说不出来,却能以眼神相互交流,我想到的是那句词“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或许是我伤感了点,他们可能要坚强些吧,他们毕竟都是那样乐观面对生活的人啊……直到最后,她的梦越来越沉重了。她的女儿在病床上安然逝去。之后的有一天,她再从客栈中起来的时候,发现钟书的船也看不见了……
原来这只是第一个梦的沿续。“我们仨”就这样在古驿道上失散了。
梦虽悠悠,漫长,走一路,送一程,却是更加伤感。所以,一路走来,青石路上,处处都是离情!让看的人的心情就像她说的“我的心像被捅了一刀,绽出一个血泡,像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
看杨绛的文字老觉得很悬,我试着去揣度这个老人的心态,却发现无论怎么揣度都是一种残忍,她的语言若是再调侃些便是尖酸和刻薄,若是再跳脱些,便成了倨傲,没有自恋没有神经质,文字始终平淡如水,却如钝器,打在心上。她的心情和那意境,恐怕只有钱先生1991年为她构思中的小说所写的诗句那样:“梦魂长逐漫漫絮,身骨终拼寸寸灰。”
现在,在人们几年前就已拥有了的感动的氛围里,让我们逐字逐句地重新品味一位92岁的老人,用最朴素的文字带给我们的那份深深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