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本领恐慌》随想
“我们的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这是毛泽东所说过的一句话。今年暑假看到了《本领恐慌》这本书觉得似曾相识,于是买下占为己有细细拜读。
这本书出自一个年仅20岁的女孩王小平之手。她15岁便退学,根据自己确定的课题,潜心研究教育学和成功学。她的退学并不是因为经济问题或是成绩不好无法继续读书,而是感到“不够”的有意超越,她用她退学后的成功有力地冲击了传统教育。
这本书与一般的教育论著相比有几方面的不同和超越。第一它的视角不同,一般的论著都是重在阐述如何“教”,而本书却重在论述如何“学”。其实“教”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生能达到不用教而自己学,并学到所需的东西。第二它所面向的对象不同,一般的教育论著面向的大多是教育界的人士,而本书的对象从教育界人士扩大到了全民,从这可以看出王小平的教育理念之新,她认为教育并不只是教育人士的事情,而是应该全民都来关注、重视。就像我们幼儿园的教育也是如此,应该由家园共同承担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是把孩子单纯地交与学校就可以了。生活中其实无处不教育,处处皆教育。
“本领恐慌”这个名字让人看了感觉有一种危机感、紧迫感。它对有本领恐慌感的人来说,可以帮他找到克服本领恐慌的最佳途径;对于没有本领恐慌感的人来说可以帮助他产生应有的本领恐慌,进而寻求解决之道。这里它不仅仅是强调综合素质,而是强调本领结构,强调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生存所需的能力。我们都需要以自己特有的生存之道、凭借自己的能力与本领立足于社会,但某些人却走入了误区,将本领虚化为手段,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甚至可以不择手段。但他们真正的本领,真正的要服务于人、让人从中受益的东西在哪?不择手段的“手段本领”虽能解一时之需,但最终还是会一败涂地,因为那并不是真正的“硬本领”,虽然有暂时的安逸,绝不会长久。
曹校提出,我们要不断 “坚守、探索、创新、超越”,这是鞭策。人只有在不满足、有危机感的环境下才能进步。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但愿所有的人都能时时产生本领恐慌的危机感,不断地调整和充实自己以顺应这个社会,并在顺应中不断产生新的恐慌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