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常用文档观后感
致青春观后感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致青春》观后感
去看《致青春》之前,我以为这是一部爱情电影。毕竟看过原著小说,觉得还算是写的很不错的一个小言故事。里面有一些小感动,小代入。
青春是什么呢?是乱糟糟的宿舍,是室友之间的小嫌隙,是楼道里永远被占用的电话,是挂满一宿舍滴着水的衣服,是想打架的荷尔蒙,是情窦初开的青涩,是占不到座位的自习室,是午夜的收音机,是小礼堂的尖叫,是羞涩的钱包,是看不完的碟片,是啤酒和摇滚乐,当然也包括懵懂的性。
但其实最重要的,是你那一颗勇敢无畏的心。
所以,当郑微在礼堂里大胆的唱起《红日》时,我有鼻酸的冲动。
“命运就算颠沛流离,命运就算曲折离奇,命运就算恐吓着你做人没趣味。别流泪心酸,更不应舍弃,我愿能永远陪伴你。”唱这首歌的人当时还不明白,什么是颠沛流离和曲折离奇,但是她那么真的,想陪伴在你的左右。
只有年轻和热血的我们,不懂得“成本”两个字,还没有学会计算着回报再付出,才能干出在日后被我们称之为“傻X”的行为。所以带劲的阮莞为了守护心中的爱,原谅一个根本不可能被原谅的错误。所以朱小北为了尊严拼死一搏,换来一生挥之不去的痛楚。 甚至连陈孝正也是不计成本的想换取想要的生活,却到最后发现生活根本欺骗了他,最终让他变成自己最讨厌的人。 张开毕业的时候念着苏轼的词“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殇,痛饮从来别有肠。”带着些许壮志难酬的清醒。如果你跟我一样,毕业已经7年,也许你会懂为什么我在这个最没哭点的地方流了眼泪。 电影的前半段拥有着大量的青春符号,笑点不少,轻松让你回想起那些往事和那一个时期陪伴在你身边的人。但是我却更喜欢被很多影评人和观众称之为失控的后半段,关于逝去。 其实这电影需要心里有点故事的人才能看明白,而更悲剧的是,我恰巧还是一个站在青春的尾巴上偶尔回望的人。
因为青春期的后半段,恰巧就是失控的。当你以为一切都会按照你想象的步奏去走,他却突然间曳然而止,不问缘由的将你扯入另一段的生活。我们以为的超凡脱俗,出人头地,掌控命运,为爱痴狂,终究都只是一场绮梦而已。无论你的人生进展到哪个阶段,哪个地位,在青春期即将结束的时候,你都只能轻叹一声:对,原来人生中有太多的事情我们无能为力。
这恰恰是赵薇牛逼的地方。她用她的视听语言告诉你,我理解你所遭遇的一切,就算你自认为是个loser屌丝,但明天会来的一切也许并不比我们预想中的另一种幸福生活糟糕。
对陈孝正这个人物的改编,是最见用心的。如果你看过原著,你会对这个懦弱的男人咬牙切齿,连自己都面对不了的男人他没资格获得幸福。电影里的这个人物,你能感觉到导演和编剧看待他时有一种悲悯心在其中。每一个决定的背后,同样是撕心裂肺的痛苦;他所承受的,并不比郑微少。
同样的改编还在阮莞的ex赵世勇身上,原著小说里这个小男人简直贱的无以复加。电影里面同样贱格,但终究流露出那么一刻的温情。
我想这个温情是属于女导演赵薇的。同样出自李樯手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斯琴高娃最后黯淡无光的眼神,是要吞没一切念想的。而青春,都留了一个隐隐的希望在。
而同样极具赵薇个人风格的,还有对爱情关系的刻画。这部戏里,虽然女人是观察者也是核心人物,但是所有女人和他们的男人的关系,既不是依附也不是凌驾,而是完全对等的相互依赖。女人既不崇拜男人,男人也不奉承、讨好女人。
谁说赵薇是女权主义者?如果由女权主义者来拍这部电影,那陈孝正等渣男估计要被批判的体无完肤了。但是赵薇完全没有批判谁,而是悲悯的去看待每一个角色,给予充分的同情和理解,为每一个角色留下了重新开始的可能性。
这其实是导演的大情怀。
所以我非常喜欢这个结局,不是女主角追求现世安稳,留下一个男主角追悔莫及痛哭流涕伤春悲秋。而是一切再来过,但始于现在,伤痕累累却无比真实的我们。 也喜欢关于阮莞结局的改编,最后一次与前男友相见,是为了给自己的青春画一个完整的句号,而不是为了放不下的那个他。 一部以爱情开头的电影,结尾却与爱情无关了。爱或者不爱,还重要吗?在逝去的青春之后,我们获得了新生。
所以,青春无悔。
关于电影本身,他有瑕疵,不完美,轻微失控,但是我想作为导演赵薇的处女作他是可以被原谅的。我觉得最好的一点是,他很好的安慰了我,放下青春期里所有的敏感、伤痛和不完美,因为正是种种的错误、挫折和不如意荡涤了我,让我往我要的我一步步靠近。
最后,感谢在青春期里和我一起喝过酒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