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教育百科小论文
小学语文小论文 段落篇章复习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小学毕业班语文(段落篇章)复习(小论文)
一、复习要求:
1.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3.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一)自然段的复习
主要明确七种段式:
1)总分段式:包括总分总结构、分总结构、先概括后具体结构的段式
2)并列段式
3)转折段式
4)因果段式
5)承接段式
6)方位段式
7)对比段式
(二)逻辑段的复习
一篇文章大多数都是若干段落组成的。每一段落都是围绕全文的内容,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读懂文章的时候。每读完一段,就了解了一层意思。一段一段地读完全篇,领会了每一段的意思,再把每一段的意思综合起来,就领会了全文的意思。因此,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必须读懂每一段,并理解它的意思。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学会给文章分段,掌握提炼段落大意的方法与技巧。
1.首先谈谈分段。
我们认为复习分段要有成效,必须在三方面着力。
(1) 总结规律性的知识,掌握分段依据。
从文章本身的一些规律性知识考察,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有助于学生以理性指导分段,举一反三成为能力。
典型的段落结构:
从纵式结构来看,有事情的发展顺序,地点的转换,空间的转换,时间的推移,人物的出没等。
从横式结构来看:
① 分合(总分)关系。这种段式的特点是由总述和分述构成的,有“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三种。
② 并列关系(事物的几个方面)。指各段之间从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加以说明和描述形成的逻辑关系。各段之间无主次之分,但排列的先后往往有其必然性。
③ “概括与具体(点面)”、“对比”、“因果”、“承启”、“动静”等关系。
④ 过渡句。这一标识是文章内部的逻辑结构在文字上的表现,可作为分段的参考。
这些段落标识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因此,这些依据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逐步渗透并让学生把握这方面的规律性知识,应当看作分段教学中的治本之举。此外,分段方法还有“重点突破”和“相邻合并”两种。重点突破就是先看课文重点写什么,找出重点段的起讫点,然后再照顾其前后写什么,可分几段,前面谈到的点面关系、主次关系等可以用这种方法;相邻合并,就是在概括自然段段意的基础上,把描写说明同一方面的邻近的自然段归并成结构段。在复习中,要在阅读具体文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这方面的规律性知识,使之达到温故知新,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目的。
在分段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整体入手,大局把握。一定要在大致了解全文、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利用文章结构的规律性知识,研究一下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把全文分成几个阶段或几个方面。
(2)掌握可行性的方法,学会归纳段意的技巧。
分段复习还应包括概括段意的方法的复习。分段与概括段落大意,前者是由整体到部分的分析,后者则是由部分到整体的归纳,可以看作是一个理解课文的过程。
概括段意的要求:准确、明白、简洁
⑴ 要从内容角度概括,而不要从思想角度概括,即不能写成这一段说明了什么。
⑵ 不要写成提纲式。如“原因、经过、结果”。
⑶ 应该是完整的陈述句,不能是词组或疑问句。
⑷ 注意语言的表述。就是在学生归纳主要内容时语言的组织与表达上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如表述不全面、语言不简洁、句子不通顺等现象。
从语言表达的训练看,概括段意的方法有:
⑴ 自然段段意合并法。即先概括结构段所属各自然段或各层的主要内容,然后将它们加以组合,归纳成结构段的段意。注意点:取舍法。即学生抓住主要的,舍弃次要的归纳段意。归并法。指低一级的概念归并成高一级的概念,形成逻辑意义上的归纳。
⑵ 摘句法。直接从这段中找出一个句子作为段意,这句子往往是总起句、关键句、警句、结束句等,一般说,从段首摘总起句,从段中摘关键句、警句,从段末摘结束句。
 直接法。
 扩展法。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加以必要的扩展,形成段意。
 连串法。划出这段中的重点词语自己加上几个词,把它连起来成为一句话。在此基础上,再练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⑶ 问题回答法:写景状物,什么?怎么样;写人记事: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即使如上所说都有所重视,还不等于就能成功地掌握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复习中要注意因文而异,因人而异,灵活处理,以求实效。
⑴ 因文而异,调用学生平时的培养与提高。
文章结构各种各样,学生的认识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复习中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段、归纳段意,并说出自己的思考,然后交流,从而发现文中出现的显性分段的标识及段意表述,能探索段落之间的联系,灵活运用有关规律性知识和方法。
⑵ 因人而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和表述方式。我们认为,只要恰如其分、言之有理,就应该肯定,千万不要过分以标准答案来框死学生。例如:学生能抓住课题,运用联想、假设、推理的方法探求文章的思路。只要基本上做到思维过程与文章思路相合拍,就应该肯定,不必苛求“到位”,要允许学生在推测到具体分段中经历一个由误到正,由模糊到清晰的思维过程。
(三)了解文章的基本表达顺序。
好的文章,表达顺序的安排,有利于表现文章的内容,有利于表达思想感情。常见的表达顺序有:
从记叙文叙述角度看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顺序是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也就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叙述。如《我的战友邱少云》、《草船借箭》、《将相和》等,这种叙述方法容易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利于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这个自然段的写作顺是是由________到_________再到_________。
(2)作者观察兵马俑阵容的顺序是先_______,再_______,然后是_______。
(3)作者观察的立足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倒叙,是把事情的结果或事情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写,然后再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如《月光曲》、《灯光》等。倒叙可以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突出重点,造成强烈的印象。
插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插入一段有关的事情。例如《凡卡》一课,在叙述凡卡写信的过程中,插入了凡卡对爷爷的回忆,对农村美丽夜景的回忆和与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回忆。
补叙,是对叙述的任务、事件、情节等做简短的补充说明,如《小英雄雨来》一课,鬼子走后,人们找雨来的尸首,没有找到,发现雨来没有死。之后对雨来没有死的原因做了补充说明。这一补叙,突出说明了雨来是机智勇敢的孩子。
(四)了解几种开头与结尾。
好的文章,开头应该是开门见山,使读者立即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是点明题目或中心,使读者印象深刻,了解中心;或者是写出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的事物,引起读者的兴趣。
写文章不仅要有好的开头,还要有好的结尾,这样的结构才完整,才能增强文章的感受力。好的文章结尾,要么总结全文,要么点明题目,要么点明中心,要么照应开头,要么写与中心密切相关的事物或议论,吸引读者的兴趣。从结构上分析文章的表达方法,不仅要看开头是否新颖、巧妙、有趣,还要看结尾是否有艺术性。
(五)分析过渡和照应。
过渡是文章的层次与层次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表示连接的方式。文章常用过渡句式过渡段来过渡。过渡好,文章各层次之间就衔接自然而紧密。例如《伟大的友谊》中有过渡段,这种段既是对前段的总结,又是对下段主要内容的概括,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照应就是前面写的事,后面有交代;后面写到的,前面有伏笔。文章前后照应,使结构更加严谨,构思更加严密。《桂林山水》、《灯光》都是首尾照应。
在复习中要利用六年级学过的课文,回忆整理以上表述方法,并通过复习阅读训练真正掌握,同时注重读写结合,在读中学组织材料,即谋篇布局,在写中运用读中学到的表现方法。
(六)个性化阅读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考试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是主观性题。这类题目在试卷中的比重大增加。通过这一测试,了解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情况,个人理解能力。能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比如:去年的试题中出现了三个这样的题目:
这一类常见的试题有:
1)依据内容,进行回答
第一单元:《上帝的笑》,人觉得不公平,感到委屈的是什么?
2)围绕主题,展开理解(就是理解性方面的问题)
《生命桥》,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什么启发,有什么感想?
《追赶承诺》,文中主人公是谁?你喜欢他吗?说说理由。
《不屈不挠的后帝斗争》,读了短文你一定有许多感受,能写下来吗?试试吧。
《想当孙子的奶奶》,你想对文中我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
还比如:读了短文,你一定会有许多感触,请用几句话把你的感悟写下来。
3)创造性拓展:
⑴ 依据文本,展开想象,进行拓展,独特体验
如:《只拣儿童多处行》,“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请展开想象,他们会说些什么?笑些什么?
《生命桥》,假如你是猎人,看到这一情景,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我想对凡卡说 。我想对老板和老板娘说 。
⑵ 依据生活,拓展想象
《上帝的笑》,人类的优势是智慧的大脑,你能不能举例说明一下。
单元评估二:你中怎样理解“给我的小学生活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请联系实际生活说说你的见解。
一次来到刘阿姨或林阿姨家,你会对她说些什么?
⑶ 填补文章的空白:省略号省去哪些内容?请发挥想象,选择一处写下来。
⑷ 评价性的表达:如,看到这样的江姐,你想对她说些什么?詹天佑的铜像题词,该题什么?读了短文后你对刘阿姨有了新的认识,请你描绘一下你心目中刘阿姨的新形象。
(七)阅读与语言实践(迁移运用)相结合
(1)句式的迁移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仿写: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所有的苦难。
例句:燕子衔来了一个花技招展的春天。仿写:春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春是春天的一颗种子,充满希望;是夏天的   , ;是秋天的   , ;是冬天的   , 。
(2)段式的迁移
(3)拓展运用:依据文章内容,进行拓展,写一段话:想象凡卡遭受挨打(或挨饿、挨冻)之后的神态、心理活动写一段话。有时还可以进行续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