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教育百科课题研究
课例研究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课例研究——我们一起来》
一、什么是课例研究
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是一节节具体的课。课例研究不是课例。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人员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通俗点讲就是课例研究是要对这一节节具体的课进行研究,是要弄清一节课为什么这样上而不那样上。
曾看到一位教师把某一堂课相关的材料都写进教案里去。前面交代了一大堆相关背景材料,教学步骤里加进括号,里面写了许多为什么这样教而不那样教的原因,做了许多设想与分析,教案最后又加了一个教学反思的步骤,旁边又留白了许多空间预备做记录,一篇教案共有二十多页。在一篇教案里塞进那么多的内容,很明显的,这位教师是已当成课例研究来做了。现实中很多教师是在做着课例研究的。
课例研究不是课例,课例包含在课例研究材料之中。课例是一节节具体的课,课例研究是要对这一节节具体的课进行研究,要弄清课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原因。
课例研究更不是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是一堂课的记录,所谓课堂实录,就是指对一节课的师生活动进行实时记录所记录下来的东西。详细的课堂讲解,师生所有的语言,以及反应,都要写上。课堂实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活动的实际记录。
课例研究也不是教案。教案是具体的一堂课的教学方案,是具有特定教育思想的教师所制定的,面对特定的学生、在特定的时代环境里的具体教学实施方案。教案的意义是发生在一定范畴里的,包括具体的时间、范围,特定的区域、人群等。课例研究活动还要研究支持性的材料,结果具有普适性。
二、课例研究的内容
通过课例研究,课例分析,可以从更高层面研究课例。可以加深对教学规律及本质的认识,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甚至还可以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从而上升为对教学有指导意义的理论。
对课例进行研究评析主要是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等方面的合理性程度作出分析。课例中所蕴含的教学设计者的知识观、教育观;教学设计的目标及达成效果;教学设计者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教学材料的组织情况;教学方法使用的合理性;课堂管理及教学艺术等都属于课例研究的内容。但研究课例应当有重点,可以是上述问题的若干方面。

三、课例研究的方式 
课例研究主要经历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分析和讨论这样一些过程。
收集材料就是通过听课,还可以和课例设计者进行交流而获得。要求能尽量翔实客观。
课例研究可以是个人行为,但更应当提倡集体研究,通过备课组,教研进行研究,可以从不同观点、不同视角去揭示课例的内涵,从多个方面对课例进行评析,达到全面、系统和深入研究的目的。
还可以依据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对课例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做出综合分析,包括对课例的整体评价、细节评价;课例成功之处的理论分析;对课例不足或产生缺陷的原因探究;对课例改进意见和思考等等。尽可能地提出一些观点、思想,对教学能有指导性作用。

四、课例研究基本步骤
1、选题。
与任何一项研究一样,课例研究也要有一个研究的主题。主题从哪里来?主题来自于教学活动中真实的问题,来自于教师们关心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容易引发同事间的讨论。
可以集中关注学科教学中的三个点:一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二是课堂教学中的难点;三是教学研究中的热点。
选课。
2、选课
有了研究主题,接着是选课。教师依据自己所要研究的主题,选择相应的研究课。选课时要思考的是:为什么选这一节课?这节课与研究的主题是什么关系?这节课以往的研究解决了什么?未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要解决以下问题:如何依据新课程理念和我对这节课的理解设计教学,如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如何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维关系的统一,如何依据新课标、新的学生观达到教学的优化?
4、实施
首轮研究课:原行为阶段观摩课,由一名教师在真实的课堂上讲授“研究课”,即试点教师自己独立进行设计,上研究课,小组成员听课、观察,全程录音、录像。
小组研讨:教师团体聚集在一起针对研究课讨论听课情形。对这位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再开研究课:新设计阶段观摩课,可由实验教师(或另一名教师)在另外的课堂上讲授研究课,其他教师进行观课活动。可先由实验教师围绕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设计思路,然后是全体教师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上第二次研究课。小组全体成员听课、观察.全程录音、录像。
小组再研讨:召开反馈会议,讨论听课情形,对第二次研究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
三开研究课:新行为阶段观摩课,参照第二轮的步骤,上第三次研究课,进一步调整教学行为。
若有必要,还可继续进行第四轮、第五轮等研究……至较满意。
5、撰写课例
由试点教师执笔,教研组其他教师一道参与。认真撰写课例,包括导言、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及策略、反思等部分。课例要有合适的主题,有独特的思考,着眼于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突出教学反思,对研究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探寻具有规律性的东西,赋予事件以教育的意义。
6、课例研究总结
小组进行小结,对课例研究的全过程进行回顾反思,总结经验,反思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提出下一轮开展课例研究的初步方案。存档,暂告一个段落。

五、课例研究与传统教研活动的差异
“课例研究式”教研是基于日常教育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持续地进行实践改进,直至问题解决的一种行动研究。就课堂教研而言,和传统的教研活动相比,它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鲜明特点:
1、研讨主题明确
“课例研究式”教研,在活动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明确课堂观察的主题,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科学,课堂设问指向是否明确,师生互动是否有效等。主题的确定是根据学科特点、学生认知特点、教师教学特点,在教研组研讨基础上产生的。课堂在教与学的矛盾运动中,时刻都在孕育和衍生着各种问题,把“问题”转化成“主题”,课堂教研才会不断地从低效向着有效和高效接近。高效是相对的,有效是绝对的。
从以往学校教研活动的现状看,每学期教研组长制定的学科教研计划,除了学习外,剩下的就是组内成员按年级顺序每人一节公开课。至于听课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怎么样,却很少提起和关注。这样的教研活动充其量就是完成了学校规定的任务。也不能说这样的教研没有作用,但对具体的学科和教师而言,可能更多只是在做重复“发现问题”的工作。解决问题远不能到位。最主要的原因是活动前没有明确的主题,往往是在听课过程中发现什么问题就说什么问题,就事论事,漫天撒网,分不清是个性问题还是共性问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措施更少了一些。而“课例研究式”教研则可弥补以往教研活动的某些缺憾。
二、归因分析深透
听课后的环节是评课。由于“课例研究式”教研在听课前根据主题的不同,把听课教师分成几个不同观察小组,各小组分别对自己的主题进行观察,并填写实录观察量表。因此,评课不再是“评”,而是通过对观察量表的统计,对课堂事实进行反映。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因此对主题的归因分析有深度,有说服力。另在小组观察的同时,进行摄录,两方面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再现和还原课堂。对上课老师而言,观看自己的课堂摄录音像,无疑多了一条反思的渠道。
在传统教研活动的评课中,评课往往是先由上课教师谈课前的预设和上完课后的感受,然后由与会教师按序分别对堂课进行点评。点评内容多为对堂课的整体或大的方面进行评说,很难对教学过程中的细节进行深入剖析,因此,常常是当前两位教师点评结束后,后面的教师就感到无话可说了,导致出现评课大而化之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堂教学中许多生成性的情境无法通过听课笔记再现,听课时的许多感受,可能是瞬间的,由于无法得到延续和保持,因此评课者显得“有话难说”。事实上,并非是无话可说,而是有许多话要讲,有时是不知道讲什么。
三、行动跟进及时
“课例研究式”教研采用了“同一内容+同一教师”连续改进、“同一内容+不同教师”接力改进、“同一内容+不同教师”对比改进的基本形式来进行研讨,通过“一课两上”“一课三上”的对比研讨,着眼问题改进,进行连续教研,优点与不足在比较中“一览无余”。这样的课堂研究,行动跟进及时,发现问题能及时研讨,及时修正,直至问题解决。相比“一评了之”式的教研,在问题解决环节,持续改进无疑具有突破性价值。
教师教学行为习惯不是在短期内形成的,修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的职业自觉,更需要外力助推。当“课例研究式”教研成为常态校本教研时,对教师不良教学行为的修正将会获得持续的外力。

六、课例研究与日常教学的关系
课例研究和日常教学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具体而言,课例研究扎根课堂并服务课堂,日常教学依靠研究并验证研究。课例研究的主阵地在课堂,课例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进课堂的教学。日常的教学在利用课例研究的成果的同时,也是对这种成果本身进行着一种实践的检验。

七、课例研究课和常态课是什么样的关系

课例研究课是基于专题、追求完美的常态课,专题研究目标统领执教单元本身的具体目标。课例研究就是研究的日常教学中的问题,同时也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研究。研究与教学不是分离,而是浑然一体,即在研究的这状态下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研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课例研究课就是常态课,因为常态课本身就应当体现不同阶段的专题探索与研究,而且这种基于探索与研究的教学本身就应当精益求精。

八、课例研究活动如何灵活有效组织开展
课例研究的组织形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个方面是怎么上课。可以是“同一内容+同一教师+连续改进”,即让同一个教师在不同的班级执教同一教学内容,基于充分的研讨进行连续几次的教学改进直至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也可以是“同一内容+不同教师+接力改进”,即让不同的教师执教同一教学内容,基于充分的研讨进行“接力赛”式的教学改进直至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还可以是“同一内容+不同教师+异构比较”,即选择同一教学内容,让不同的教师按自己的设计在课堂上进行演绎,随后教师们一起针对不同教师演绎的课进行比较式的研讨。
另一个方面就是如何研讨。可以是“一课一研,及时研讨”,即上完一次课之后就及时地组织研讨;也可以是“一课两研,分步研讨”,即上完一次课之后即兴地组织研讨,随后针对整理出来的课堂教学实录再进行深度的研讨。

还有值得思考的问题:
1、课例研究过程中的研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课例研究要坚持什么样的方针,才能保证行动过程中不会迷失方向?
3、课例研究报告应当包括哪些不可或缺的要素?
4、课例研究往往需要一课多轮地施教,有没有可以简化的形式,以便课例研究能够更好地回归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常态?
。。。。。。。


作业:
课例研究过程中的课堂观察可以尝试怎样的视角与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