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起步 “双导”护航
——浅谈研究性学习的主题确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
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我感到非常荣幸!
今天,我说课的标题是:“问题”起步 “双导”护航——浅谈研究性学习的主题确定。这里所说的“问题”,指学生对生活的质疑思考;所说的“双导”,指老师引导学习方向,指导学习方法,简称“导向”、“导学”,合称“双导”。下面,我将从设计思路、教学目标、合作探究过程、效果与反思这四个方面,对这堂课作简要阐释。
首先,我汇报一下设计思路。大家都知道,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宗旨是:突出主体,关注生活,注重实践。据此,我替学生安排了三次合作探究、两次自由演讲,借此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课前初步“导向”,课内重点“导学”,其“双导”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其次,讲讲教学目标的设定。我把教学总目标设定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会自主地选择、提出并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同时,为了高度肯定“自主发现并确定研究主题”这种创新做法,我把教学重点设计为:学会整合问题并规范地表述主题;教学难点设计为:主题的规范表述,研究角度的适当调整。
下面,我再讲讲合作探究过程。这次,我指导的是初三年级一个班的学生。从前面了解的情况看,他们虽有不足,但优点也不少,特别是,他们好奇心特强,不太欣赏学校提供的参考主题。
综合这样的学情,课前,我安排学生进行第一次合作探究。具体要求是: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近一年内国内外或身边发生的大事,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为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做准备。下面请观看首次合作探究活动的相关剪影。
之所以这样安排,一是为了初步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二是为了正确“导向”,体现“主题确定应从发现问题起步”的一般规律。
学生在课前已经提交了作业。细心的班干部还统计了学生发现的主要问题。其中,部分统计结果,展示如下(详见幻灯片展示):
刚才,我讲的是课前的合作探究活动。课堂上的合作探究过程,我把它设计成这样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汇报演讲,阐明背景
课堂上,我先展示上述统计结果。然后,采用小型演讲的形式,请组长代表组员汇报演讲,阐明选题背景和缘由。(详见图片剪影展示)安排这次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交流首次合作探究的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下面,请观看学生演讲的内容要点(详见幻灯片):
第二个阶段:再次探究,整合问题
首先,我提出质疑:如何将发现的问题转换成可研究的主题呢?接着,我引导学生一起重温选题的“四性”原则(即生活性、现实性、可行性、科学性)。学生根据我对“四性”原则的解释,再次合作探究,分组展开讨论。具体过程,请大家先观看一个实录片断。(幻灯片展示)
学生的疑问很有代表性:都想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转换成研究主题。这时候,我趁机启发“导学”,建议用高度概述来整合所有问题,达到提炼出备选主题的目的。结果,学生反应敏捷,很快完成了对这些问题的整合。
下面,请大家观看其他两个小组的整合情况(幻灯片展示):
当然,从众多问题中提炼出一个值得研究的备选主题,这是一个运用选题原则,合理整合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切入,如何找问题的共同点,如何合理取舍。最后,学生把发现的问题,整合成这样三个备选主题:(幻灯片展示)
第三个阶段:规范表述,确定主题
因为备选主题在科学性、可行性以及表述上,都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所以,我安排学生进行第三次合作探究,分组展开讨论。当然,这一环节也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具体过程,请大家再观看一个实录片断。(幻灯片展示)
学生只研究板板灯的辉煌过去,角度单一,缺乏科学性。因此,我建议调整研究角度,适当拓展思维,从而使研究主题更有深度和广度。学生接受了我的看法,把研究主题调整表述为:板板灯辉煌过去与尴尬现状的调查研究。
在继续讨论过程中,其他小组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
研究奥运主题的小组,组员们很快发现,现有的备选主题因为太宽泛,所以,缺乏可行性。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提醒并建议:可以采用“添加限制性词语”的办法,达到“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的目的。于是,他们继续讨论,把主题调整并规范表述成:初探奥运明星对当代中学生的影响。
研究吸烟问题的小组,组员们有的主张研究“为什么喜欢吸烟并屡禁不止”,有的主张研究“怎样劝止中学生吸烟”,双方围绕“为什么”和“怎样做”争论不休。我及时介入,加以指导:一个完整的研究活动,最好能够既解决“为什么”,又解决“怎样做”,这样才会更有现实指导意义。学生一听,确实如此啊!于是,借鉴其他小组的表述经验,他们把主题规范表述为:中学生吸烟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第四个阶段:总结回顾,交流心得
在这一阶段,首先,我安排学生再次自由演讲,回顾课堂的思路,并尝试交流心得体会。然后,由我作总结评价。下面,请大家观看学生演讲图片和心得体会交流结果(幻灯片展示):
我这样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所以,安排这一环节很有必要。
最后,我汇报一下效果与反思情况。
首先,请大家一起观看学生发现问题、整合问题,并规范表述研究主题的过程:(幻灯片展示)
其次,请大家再观看一组图片资料。(幻灯片展示)这是学生课后积极开展研究学习的活动剪影。
课后,我及时总结、反思了自己的指导过程。个人认为,以下三点值得关注:
第一,教师的有效“双导”不可忽视。
学生每次展开讨论,我都深入到小组中去。这样,我不仅了解到实际学情,也及时给予了适当的指导,真正完成了“导向”、“导学”的“双导”使命。实践证明,这样的护航行为,确实不可缺少。
第二,学生的合作探究不可忽视。
我们知道,不同学生,其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因此必须让学生参与合作与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在本次主题确定活动中,我替学生创造了三次合作交流机会。通过这样的合作与交流,既使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又使学生取长补短,增强信心,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第三,学生的自主开放不可忽视。
比如,课前任务的布置,我没有做太多限制,目的是不局限学生的思维,便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广泛的兴趣。在课堂上,我也创造了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尽可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相反,如果老师限制过多,包办太多,就会与这门新课程“突出主体”的宗旨相违背了。
总之,开放的课堂,探究也将永无止境。上述阐释,仅仅是我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仅供交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