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课题名称
提高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关键词界定及课题名称的解读
一、关键词
1.学困生:就指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
2.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态度。
二、课题解读
农村小学,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高,缺乏语文学习的热情。努力激发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使学困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许多农村小学老师面临的紧要问题。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提高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学习兴趣提供一些参考。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语文是衡量人才知识与素质的标准之一,更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获得知识的必需技能。而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几乎都存在着一小部分语文学习的“弱势群体”:他们或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是受到家庭或者自身的某些影响而缺乏信心,或是不善于积累和运用适当的学习方法,而造成诸多的知识漏洞,久而久之,便逐渐成为学习语文有困难的学生。当下的语文教学所面临的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之一就是培养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地驱动其“自能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着眼于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教学思想必须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培养尖子生,而应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此,我们必须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激发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该课题研究,能够促进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有长足的进步,改变他们在学生、老师、家长眼中的灰色形象,重新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个孩子的语文素养都能有所提高,为学生高年段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提高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习兴趣,让学困生热爱学习、喜欢语文,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原有的层次上有一定的提高。
2.通过研究,探索适合于培养和提高学困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和途径。
3.通过研究,探索能形成针对小学语文学习中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的一套可行性、便于操作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内容
关注学困生群体,而不是某一个人,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进行研究,争取找出成功的方法,分析出无效的方法。分析归类,抓典型,并跟踪研究,解决“学困生缺乏学习兴趣”难题,形成研究成果。
1、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2、学困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3、学困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与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学困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研究。
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一、课题研究过程
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4年4月15日——2014年5月30日)
(1)通过讨论分析、上课、听课、座谈、图书资料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情况,对学生现状进行分析。
(2)收集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搜集研究成果,分析其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结合本校实际,找准努力的方向。
(3)选择培养学困生的对象及制定相应计划。
2.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4年6月1日——2014年10月31日)
(1)准备阶段的工作小结;
(2)制定下一步研究的计划,并做出具体的要求。
(3)进行研究和实践,积累归纳材料、进行分析提炼;
(4)总结阶段性实验结果,并改进实施方案,深入实验,进一步探究实际效果。
3.深化、总结阶段(2014年1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
(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
(3)推广研究成果。
二、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大块:
1.询问、观察相结合,分析出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2.用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为观察法,教育观察法等培养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用统计法并辅之以文献研究、师生访谈、家长反馈等方法研究培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