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文化建设解读
我校就一直在班级的管理活动中也逐步探索学生的自主管理,在这样的氛围中让学生阳光、上进、自信,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在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方面,最大的感受就是小组合作学习我们不能把思维停留在仅仅只是小组的搭建,四人一组进行学习这些表面的东西上,小组要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他需要一种氛围,需要有团队合作的意识,需要用评价的手段拉动小组中互助学习的积极性,综合起来,这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文化建设。
一、划分小组、选取组长,构建小组互助学习的框架
(一)科学划分小组
一般是四人一组,全班可根据人数的多少分成若干小组。组内人员的搭配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学习成绩要优、中、差结合。(2)学生个人性格外向与内向结合。这样的搭配有三个好处:一是有利于学习互补,以优促弱;二是有利于纪律的相互约束,互相提醒;第三最大地好处是性格的相互影响,外向型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地积极学习态度可以影响内向型学生,因为长时间的交融,学生相互间是可以感染与带动的,这样就逐渐的使内向的学生也有表达和交流的愿望,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只要交流,就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合作才会迈出有效的第一步。
(二)民主选出组长
组分好后,要民主选出组长,这里强调组长的产生一定是依靠民主的形式,只有民主选出的组长,学生才会服从管理。民主选出的组长,一般要具有以下的素质:管理能力强,有号召力、有协调能力,能融洽合一的与组员一同学习的同学。其次,还要具备对他人的服务意识,这也是小组建设最重要的一条,老师必须想方设法强化小组长服务意识的培养。第三组长在学习上始终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善于思考的同学。具有这三个特点的人是组长的首选。具体到学习成绩,咱们小学阶段一般成绩在90分以上就可以了,不一定是成绩好就当组长,重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选的目的是因为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家庭,学生性格各异,组长需要有包容的思想,要有把整个小组融洽地团结在一起进行学习、讨论,合作的能力,有团队的精神和意识,有能与小组成员共同谋取进步的思想。如果组长学习成绩即使不是最好的,也不要紧,这也是暂时的,因为组长这一重担会促使他(她)多动脑、多思考,在组织能力提高的同时逻辑思维、语言表达会同步提高,成绩也会随之提高的。
(三)动态管理小组
小组四人是一个鲜活的群体,他们有思想,有个性,而且在不断的变化中,是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的他们的,因此,对合作学习的小组要实行动态的管理,教师的角色是做好小组长的引导者,协调者和服务者。
动态的管理一般是做好一下的工作。第一步首先开好组长会,通过组长会议明确组长的职责。职责就是带头讨论,组织组员参与讨论,检督组员完成预习及各项作业的情况并进行检查与回报;第二,定期不定期召开组长管理经验交流会,商讨办法,经验共享。因为组长的性格各异,其管理能力也有强弱,有的办法多,有的办法少,召开交流会可以取长补短,经验共享,特别是他们交流的办法都来自于组长,来自于学生本人,往往更适合于管理学生,比老师支的招还有效果。例如:组内四个人展示竞争,用表格来体现同组参与研讨与取得成绩的情况这种办法就是在组长交流会上进行交流并被很多组长就采纳了的一种办法。同时在经验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听听组长的心声,收获,师生共享;困惑,老师及时引导,给他们解忧排难。也就是在组长交流会中我们会生出很多合理化的建议:例如①建立竞争机制,鼓励学生大胆举手发言。②保证讨论过程更有实效性,有足够地讨论时间。③讨论达到全班互动,打破组与组之间的界限。④使合作探讨更有完善,更换不负责任的小组长。⑤让每一个学生自发地主动学习,拥护小组长的领导,给某一些同学自愿选小组长的权力。大家共同遵守,保证了小组合作讨论始终具有活力和竞争力。
在合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情况,这就要求老师有一双慧眼,细心地观察,并想出对策及时调整与处理,使自主合作学习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的状态中。例如,在合作中,会继续涌现出具有管理才能的学生,老师就可以先做为侯选人。这样做的目的:给原组长危机感,促使原组长想方设法干好管理工作,二是给更多的学生有锻炼的机会,使有才能的学生干好组长管理工作。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由于组长管理过分严格(苛刻),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基础较差学生就与组长发生冲突。我们大家都知道,基础较差的学生本来就在学习积极性和做事速度上有太大的差距,如果要求过高会出现逆反心理,因此这时老师就要及时地做好协调员工作,一是肯定组长的工作,表扬组长做事认真,对组员负责任,小组在他(她)的带领下会成为优秀组的,二要和组长分析此组员的现实情况,因人而异,降低对组员的要求先要求,例如先求的完成作业,不求的完成的多么好,先要求他能做好二个题,不一定要把所有的题都做正确;慢慢领着组员上路。同时要做好被管学生的工作,让明白,组长这样要求是为了他好,为了他成绩进步,也再听听他的心声想些什么,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疏导,使所有组员在组长的领导下有序的开展学习活动。
二、运用分层评价的手段拉动课堂学习小组的互动学习
前面我所说的科学分组,选小组长这都是形式上的一种小组建设,应该说是他主要是构建小组互动学习的外围工作,真正的要使小组学习产生效益的是在课堂上,这才是小组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主要采取的手段是运用评价的手段拉动课堂小组学生的互动学习。
1、走进小组,指导合作
刚成立小组,学生并不知道怎样去交流探讨,那么老师必须俯下身来,参与到小组内,听听他们到底在说什么?这是最基本的一步。一开始,我们老师往往听到的不是反来复去地说老师给的问题,就是说出最终结果,至于问题的推导过程是什么,一概不说,也不会说,时间久了,就会坐在一起说些与课上无关的话题。到了这里,这就需要老师不急,了、耐下心来一点点的引导着学生说,一节课也许引导二个组或三个组,长时间坚持下去,小组就会讨论了。小组开始反馈了,老师也要先让讨论比较好的小组起来说,老师再随机进行口头表扬,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若果学生说不完整,老师再补充,甚至教师可以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维过程整体描述给学生,把老师的示范作用展示给学生,以点带面的慢慢把全班学生领上有效合作的轨道。
2、评价采取灵活的措施,促使学生合作,探究更有实效
(1)组内全员参与, 充分交流
在只有四十分钟的课堂里,教师再努力给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也不可能做到每一个学生有一次发言的机会,这就需要老师把大范围的发言,落实到合作小组这个小范围里。在组内由小组长带领,给组内四个组员都有说话的机会。人人都得说,组长对组员参与交流的情况进行打分,用分数来评价。这里是课堂小组合作最基础的工作,主要培养学生说、交流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的培养,后期的学习就能有效的开展起来。
(2)给足时间,组内轮流交流。
我班有43位学生,一节课在大课堂中人人都得到语言锻炼的机会,那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老师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把所有讲解权下放到小组中去。一般我是从两个角度开展工作:一是从学习内容上进行分层。例如综合题目的学习,我就是这样处理的:把综合题练习我分成三个层次,一是一级基础题,大家都基本明白理解,二是二级基础题,这是在一级基础题上有所加深,三是拓展延伸题。我把题目分到各小组中去,让组长按组内组员的综合能力,分配讲解任务。一级题目放给学困生,让他学着讲,甚至读读题也行。二级题放给中等学生,让他练习把自己的思想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表述,三级题目放给优生,让他们从算理的角度进行讲解,这样,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人人有事做。二是从评价上分层:如果是讲基础题的,就可根据语言表达是否流利,讲解的声音是否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到,通过师生评价在统计员的记录本上记上合适的分数;讲二类型题的学生,要讲出前因后果;三类型题除具备以上两种类型题的讲解优点外,讲解过程具有逻辑性,要分析的题目条件、问题之间的联系,通过师生评价在统计员的记录本上记上合适的分数。这样分层讲解,分层评价,你就会发现,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展示自己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好的更优,弱得会变强。
(3)学会倾听,引领语言表达。
学生学会倾听无疑也是提高学生思维与表达的好方法之一,倾听非听,倾听是要求认真听别人说话。如果同学讲一道题,听的同学就要思考:这道题的因果关系是什么,讲题的同学哪些地方说对了,哪些地方没有说对;哪些地方还有欠缺,需要补充;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而学生的倾听能力每一节都可以培养。所以我对学生的倾听设立了这样的分层评价,人人能参与到集体的学习中,齐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得一个相应的评价分数;第二,听过的讲解和某一学生的回答,能听明白什么内容,并对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得一个相应的评价分数;第三能够对疑难问题,进行争辩,探讨后得出正确结论的得一个相应的评价分数;第四能通过听讲提出有效问题的,引导学习内容的更深入,得到一个相应的评价分数。通过纠正错误、对问题的争辩,提出有效问题甚至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高。对于以上所有的分层评价分数,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的,一周一公布,一周总结。在总结过程中优组进行经验介绍,落后组找差距,各组之间进行学习,互补。这就实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由实现个人目标达到实现集体目标。
在评价中老师还是必须具有一双慧眼,发现学生中变化大的,就要树榜样,肯定他们的长处,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的欣赏并由此产生自信而爆发出学习潜能。例如做题正确率高的学生;管理严格的组长;善于思考、大胆发言的学生;成长快的组;大胆走上讲台讲题的学生,语言表达进步的组……我都随时表扬,让孩子看到进步的希望。就是这样的分层评价,常常鼓励学生的学习斗志,不断提高了学会的自学能力,与友好合作的能力。
我想:不管什么教学方法,如果站着育人的角度去思考,会有很多的顿悟,给我们的研究也带来更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