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生命之花
——《关注我未来,对毒品SAY NO》课例
【活动目标】
1、了解有关新型毒品的知识,认识新型毒品对个人、社会造成的伤害。
2、增强青少年的禁毒意识和提高抵御毒品的能力。
3、弘扬禁毒精神,帮助同学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活动内容】
性健康教育的防毒教育
【活动形式】
观看FLASH动画 小组讨论 “禁毒小博士”讲授
【活动对象】
小学六年级学生。
【活动时间】
40分钟。
【活动准备】
1、教师: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各色彩纸花朵;制作“防毒金盾”;学生分组。
2、学生:收集有关新型毒品资料。
【活动设想】
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更为严重的是,青少年在吸毒者中的比例居高不下,并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最近几年青少年吸毒的比例始终在吸毒人口中占80%左右。16岁以下的少年吸毒人数逐年增加,初次吸毒者年龄日趋低龄化。而许多青少年对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缺乏了解,导致吸食新型毒品人员数量明显上升。在我们萧山这一问题也非常严峻,去年萧山警方抓获一少年吸毒团伙,其成员年龄都只有十四五岁。青少年因无知、好奇而走上吸毒的不归路。因此,在青少年中进行必要的禁毒教育,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防毒意识和能力。
本次活动,课前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有关新型毒品的知识。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一件件骇人听闻的惨案,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新型毒品对个人、对社会的危害。通过FLASH动画的形式告诉学生,社会不良分子引诱吸毒的招术,帮助学生认清其真实面目。小组讨论“防毒小妙招”、撰写禁毒标语的活动,增强青少年的禁毒意识和提高抵御毒品的能力,从而帮助同学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活动主题:
师:同学们,请看——
(课件播放:各种颜色,各种姿态的罂粟花,单朵的,成片的,姹紫嫣红。此时学生发出“哇——哇——”的赞叹声)
师:多美的花啊!真是争奇斗艳,令人眼花缭乱。漂不漂亮?
生:漂亮!(学生齐声回答)
师:可是,这么美的花却被人们称为“恶之花”,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生1:因为这是罂粟花,它能提炼出毒品。
生2:它能提炼出鸦片。
师:确实,那些曾经让中国人沦为“东亚病夫”的鸦片就是从那么美丽的鲜花结出的果实中提炼出来的,真可谓是“花不可貌相”。
(课件播放:鸦片图片及其危害,鸦片提炼的简单文字介绍。学生认真阅读文字资料。)
师:美丽的罂粟花有着“恶之花”的坏名声,就因为它的果实是提炼鸦片的原料。现在很多的新型毒品也都是披着漂亮的外衣,到处引诱不知情况的人们,一不小心可能就掉入美丽的陷阱,不可自拔。因此我们要学会拒绝美丽诱惑。
(课件出示课题:“拒绝美丽诱惑”,以警钟声为背景音乐。)
[评价:课伊始,各种漂亮的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通过花与毒品两者的美丑对比,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交流讨论,识毒品之害:
师:上课前,同学们收集到了很多有关新型毒品的资料和图片,现在请大家在各自的小组里交流,把你知道的知识与大家分享。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回了解)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禁毒小博士”,他对新型毒品非常了解,下面就请他给大家作简要介绍。
(掌声响起,一学生扮小博士样上讲台给大家介绍)
“禁毒小博士”:同学们好!大家都叫我“小博士”,其实我对新型毒品也是略知一二,今天在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新型毒品。说得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
(鞠躬)
(掌声再次响起,不少学生一再催促小博士快讲)
“禁毒小博士”: 所谓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是由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精神药品(毒品)。目前在我国流行滥用的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多发生在娱乐场所,所以又被称为“俱乐部毒品”、“休闲毒品”、“假日毒品”。主要有冰毒、摇头丸、K粉、“麻果”等。
(“禁毒小博士”一边介绍,一边播放课件。课件演示各种新型毒品的图片、简单介绍它的危害。学生边看边听,非常认真。)
师:感谢小博士的介绍,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新型毒品,也了解了它们的危害。
师:那么多形形色色的毒品,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灾难。让我们看看这些故事。
(课件播放:故事1:西安第一个百万富翁因为吸食毒品而家财散尽,病魔缠身;故事2:因母亲吸毒而一出生就染上毒瘾的婴儿;故事3:被吸毒母亲抵押给毒贩子的丢丢的悲惨遭遇;故事4:著名女明星吸毒过量致死。然后出示一组数据:“目前全球吸毒人数已超过2亿,每年有10万人因吸毒死亡、1000万人因吸毒丧失劳动能力。截至2007年3月底我国已录入吸毒人员78.59万人。而实际存在吸毒人员达200万以上。全国因吸毒造成的死亡人数累计达33975名。” 背景为警钟声。)
[评价:在这一环节,采用“禁毒小博士”讲授的形式,一改传统教师讲授的模式,形式新颖,学生喜闻乐见。而且在“禁毒小博士”介绍的同时,配以课件播放,图文并貌。在介绍毒品危害的时候,通过真实的案例的介绍,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毒品的危害,不需要太多言语说明。]
三、活动体验,学防毒之招:
师:这些人是怎样染上毒瘾的呢?看了动画片大家可能会有所了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画片《远离毒品》所发生的故事吧!
(播放动画:《远离毒品》。故事梗概:晚上,苹果和奇奇从水果电影院看完电影出来,被两名陌生男子拦住,并免费赠送“神奇糖果”。奇奇经不住好奇心的驱使,拿了陌生男子的“神奇糖果”,吃了以后摇头不止,经医生抢救才脱离危险。后来妈妈告诉他们那“神奇糖果”其实就是新型毒品——摇头丸。)
(学生专心观看动画)
生:哪有这么好的事,肯定是骗人的!(一学生看完情不自禁地说)
师:是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就是贩毒分子的毒招之一——免费品尝。社会上一些不良分子还会用其他的一些招术诱骗我们,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骗人伎俩。
(播放课件:毒贩的毒招:1、免费品尝、2、能减肥、3、不上瘾)
师:古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只有看清楚毒贩的骗人伎俩,才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拒毒品以千里之外!有哪些防毒小妙招能让我们远离毒品呢?在小组里各自说说你的绝招。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师:刚才的讨论,同学总结出很多的防毒妙招,现在请各组派代表汇报你们的妙招。
生1:不和陌生说话,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
生2:乱七八糟的地方不要去。
生3:自己交的朋友一定要好,不要和学校外面的人交往。
生4:到外面去,自己吃的东西要保管好,不要让陌生人拿
……
师:同学们说的很有道理,今天老师也教大家几招小妙招。
(课件展示:防毒小妙招:1、直接拒绝 “毒品有害我不要!” 2、金蝉脱壳“我妈让我早点回家,我走了!” 3、主动出击法“我们还是踢球吧!” 4、及时报告师长“校长,外面有人让我吃摇头丸!” 5、秘密报案“喂,110吗? ”)
师:我们要时刻保护自己,不上当受骗,还要把这些方法告诉大家,让全社会的人都能远离毒品。因此设立了国际禁毒毒日。你知道是哪一天吗?
生1:不知道。
生2:6月1日(一学生脱口而出,引起哄堂大笑)
师:这位同学知道是在六月。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宣传,远离毒品,珍惜自己宝贵生命。让我们欣赏一组宣传画。
(课件播放,学生观看禁毒宣传画)
师:今年的国际禁毒日就要来临,请同学们为今年的禁毒日设计几条禁毒宣传标语吧,呼吁全社会的青少年朋友远离毒品。
(学生各自把标语书写在事先准备的彩纸花朵上)
师:同学们都设计了精彩的标语,请推选出你们组写得最精彩的一句,向大家展示。
生:“手拉手远离毒品,心连心造福社会。”
生:万众一心,禁绝毒品。
生:一次吸毒终生悔,莫拿生命赌明天!
生:远离白色粉末,拥抱七彩生活。
生:毒莫沾,沾必悔。
生:毒品猛如虎, 生命贵如金。
……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几块“防毒金盾”,古时,士兵用盾牌抵御敌人入侵,今天我们用它抵御毒品的侵害。
(拿出事先制作好的“防毒金盾”给同学展示)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所写的宣传标语贴在这盾牌上,让我们的世界永远没有毒品,永远鲜花盛开。
(学生把写有禁毒标语的彩纸花朵贴在“防毒金盾”的“毒”字上,将其覆盖。)
师:让我们把贴满禁毒标语的“防毒金盾”贴到黑板上,组成一堵“金盾墙”,抵御毒品的侵害!
(学生把贴满花朵的“防毒金盾”一字排开贴上黑板,组成一堵“金盾墙”)
师:下课后,同学们可以来看看这些宣传标语。不要小看这短短一句标语,它就像警钟时刻提醒我们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师:同学们,拒绝美丽诱惑,让生命远离毒品!活出精彩的自我,让我们对毒品说“不”——
(请全体同学起立,齐声说“不”。)
[评价:这一环节,通过观看FLASH动画、小组讨论、撰写禁毒标语的形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防毒、禁毒意识,远离毒品。]
四、课外拓展,感禁毒之切:
师:同学们,今天在这里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本书——《逃离恐怖岛》。从书中我们可以学到更多知识,帮助我们远离毒品。
(课件播放《逃离恐怖岛》图片及介绍)
[评价:一节课的内容毕竟有限,让学生能更多了解有关防毒、禁毒的知识,推荐相应书籍是不错的选择。]
【课后反思:】
在《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中规定毒品预防专题教育的总目标是在各学科渗透毒品预防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专题教育的形式,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毒品预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做“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人。而在小学阶段主要是了解毒品危害的简单知识,远离毒品危害。
本次活动通过资料、图片、照片等让学生识别常见的几种新型毒品;在了解毒品危害环节,运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用残酷的现实给学生以震慑通过观看FLASH动画,告诉学生不要随便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话。由此展开讨论,归结远离毒品小妙招,最后通过撰写禁毒标语、组建“金盾墙”,使学生情绪达到顶峰。整个活动设计由创境导入,然后逐步深入,内化认知,并形成活动高潮。整个活动的情境性、活动性和实践性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