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叙事
上午第二节课,我们听了吴老师的青年教师优质课,讲述的内容是《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向前走》即国家宏观的必要性。吴老师首先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艰难历程,引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的一句话,他说:简单的讲,15年的谈判无非谈了8个字一个 是“市场经济”,一个是“开放市场”。导出我们应该怎样把握“市场经济”的内涵?我们需要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还需要一只“看得见的手”-------国家的宏观调控。引出国家宏观的必要性,接着提问:市场经济的含义。我认为这样导入显得有点太烦琐,不如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直接提问学生:什么叫市场经济?,更能抓住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讲解搞市场经济首先要遵循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在资源配置的作用。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这种资源配置方式有两种:一是市场既市场调节的作用,也就是充分发挥即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中是自发发挥作用的,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它,它都客观的发挥着作用,所以我们把价值规律作用,或“市场调节”作用称做“无形的手”。另一种是计划,既国家宏观调控。为什么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呢?自然而然导出国家宏观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讨论:如果仅仅靠市场来调节资源,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可能效果会更好些。吴老师在此设置的两个情景比较好通俗易懂,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为什么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其一,是两地同时发生了火灾,双方都有打了119报警,假设只能出动一辆消防车,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消防部门与受灾方讨价还价,会出现什么后果呢?让学生自己推测后果,这一情景设置的好,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巩固了前面学过的知识,而且让学生自主去探究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一举两得。学生自己推测后果一定是:让市场调节,受价值规律支配,在这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哪一方出的价钱高,消防队就救哪一方。
假设情景二:毒品海洛因具有高额利润,如果让市场来调节,会出现什么后果?学生自己推测后果,受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作用,一定会刺激大量的人去制造毒品,贩卖毒品。那么如果大量的人制造毒品,贩卖毒品对社会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给公民,国家带来重大的损失。层层提问,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回答,去得出结论,效果不错。然后教师归纳:从以上的假设中我们可以看出(1)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有一些公共消费的供给市场如消防、治安、环保等和一些特殊的产品,如毒品、不健康书刊、枪支弹药是不能让市场来调节的,必须要国家宏观调控。
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板书)
(1)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
然后再通过分析房地产价格上涨现象说明了市场经济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即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我觉得利用房地产价格上涨这个事例不太好,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根据我们学校实际,农村孩子比较多,不如举一个农村的事例如:“苹果卖个萝卜价”“粮多伤农”等,我想效果可能会更好,另外此事例也不能较好突出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2)、市场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①自发性:原因: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
后果:产生不正当的经济行为;易引起收入差距的扩大。
②盲目性原因:分散经营:后果: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③滞后性:原因:市场调节是事后调节
后果: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引导学生得出一个重要结论:
要克服市场的种种缺陷,要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无形的手(市场调节)与有形的手(宏观调控)结合起来,无形手,有形手,手拉手,才能向前走。引出
2、国家宏观调控含义:指国家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
3、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然后介绍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包括的内容及如何区分这三种宏观调控手段。
最后联系时事热点:2005年宏观调控的重点应是扩大就业进一步增加学生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的认识。
四、课堂练习:
五、课后作业:辨析:有人认为,我国现阶段企业、政府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厂长不找市长找市场,市长不管厂长管市场。”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的认识。
总之,从整堂课的内容看,这节课教学重点突出,条理比较清晰,内容丰富,能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整堂课有讲有练,讲练结合,有复习有讨论,让学生自主去探究问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不失为一节好课,美中不足的是列举的一些事例再推敲一下,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点,会更加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