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教育百科教学叙事
一年级音乐教学叙事 司马光砸缸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教学叙事]
一年级音乐《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小学语文书里的一篇课文,故事赞扬了7岁的司马光遇到事情时很冷静,并机智的救了自己朋友。音乐教育家雷雨声先生将这个故事谱成了叙事曲,并编入了一年级的教材。虽然说这个故事情节广为人知,但以歌曲的形式让学生演唱故事,再加之歌曲的曲调和旋律对于一年级的学生都有一定的难度,此外还要求学生用各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我在看到教材后心里都暗暗为之困惑,我究竟该怎么上好这一课呢?
在反复看了教材后,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讲故事——听歌曲范唱——模唱旋律——学习歌词——唱全曲——认识打击乐器并了解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学生自主选择乐器和节奏为歌曲伴奏——全班汇演全曲。
在上第一课时时,我让知道这个故事的同学为全班同学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按照课前设计的环节进行了听歌曲范唱——模唱旋律——学习歌词——唱全曲。第一个课时的完成还算顺利,学生基本会唱这首歌曲。
第二课时,以复习歌曲导入,在之前的学习里,学生掌握了强和弱两种音乐力度表现方法和记号。因此在这一课时我提高了要求,我请学生根据歌曲的情节进行小组讨论,说说这首歌曲在每一段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进行演唱,现在的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力常常出乎老师的意料。这个班的学生不仅讨论出了该用什么样的力度来表现歌曲,还编出了与歌曲情节相吻合的动作和表情。在这个时候,我感受到教师就应该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相信学生,他们会给你一份喜悦。
当学生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最让我没把握的环节,让学生认识8种打击乐器,了解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并运用这8种打击乐器配上合适的节奏为歌曲伴奏。8种乐器的名称和音色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运用8种乐器为歌曲伴奏这多难啊!虽然我有所犹豫,但我还是决定相信学生,我给了学生5分钟进行自由的讨论。
讨论结束后,到学生汇报了。歌曲四个自然段的A部份旋律都比较平稳,学生很快就有一致的结果了,用木鱼和响板来伴奏。
但林子建同学说:“老师,在第二自然段“忽然间有位小朋友,扑通扑通掉进了大水缸”这两句不应该用木鱼伴奏,应该换一种乐器。
我问:“为什么?你认为应该换什么乐器好呢?”
林子健回答:“有位小朋友在忽然掉进了大水缸,会发出很大的声音,我认为应该用鼓来表示会好一些”。
林子健说完后,郑语清同学又提出第三段“哗啦哗啦流出来”要改用小鼓来伴奏,
我问:“还有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吗?”
这时黄钰青同学提出了反对意见,她认为用铃鼓来伴奏会更好,因为铃鼓的声音很像水流的声音。
黄钰青说完后,蔡婧又发言了:“老师,第三段的司马光搬起石头砸破缸要用大镲来伴奏
我问:“为什么要用大镲?”
蔡婧回答:“大镲的声音最像打破东西的声音”
不等蔡婧说完,韩楚楚又说:“老师,怎么办怎么办这里应该用很多乐器一起伴奏,只有这样才能显得大家很着急”
我问:“大家同意韩楚楚的说法吗?你们对歌曲最后一句世世代代代在传唱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有看法吗?”
刘淇说:“用大鼓”
刘鹏昌说:“用双响筒”
吴钰邦说:“用铃鼓”
黄钰青又说:“不对,我认为应该用三角铁”
看着学生的想法各不一样,这时候我想教师应该让学生们自己选择,我请这几位同学到讲台上用自己选择的乐器来试着伴奏,当他们演奏后,我问:“你们认为用哪种乐器来伴奏更合适呢?”学生听完后有了一致的答案。
歌曲叙述部分用木鱼和响板,第二段的“忽然——掉进大水缸用大鼓和双响筒;第三段“砸破缸”用大镲;“水哗啦啦的流”用铃鼓的铃声;“怎么办”各种乐器一起奏;最后一句用三角铁。
最后全班同学一起配合表演了《司马光砸缸》,这节课在最高潮处结束。

这节课本是我最没把握的课,可是学生们的表现让我惊喜。在这节课中,我体会到相信学生,把难点交给学生,学生会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