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教育百科教学叙事
初中地理教学叙事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新旧相融 教学相长
今天的教学进度是:新教材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二节”季风显著 气候多样”的第一课时”南北气温的差异”.本节的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分析我国气温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其中气温特点的成因是本节的难点,尤其是冬季气温特点的形成原因,更是本学期教学工作的一个难点.教材所提供的资料”中国一月气分布图”,仅仅利用它来完成教学目标是完全不够的.课堂上我充分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板图板画”,并适时引导启发学生结合”生活体验”, 学生兴趣浓厚,教学过程直观,形象,逻辑严谨,化抽象为具体,高效地完成了本节的教学任务,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随着上课的铃声,我走进了八年十四班的教室.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读”中国一月气温分布图”,学生得到:”冬季我国气温最低的地方是漠河,气温为-28℃;冬季气温最高在海南,气温为16℃;冬季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44℃”的结论.此时我引导学生联系当天的气温,计算当日的温差,感受当天的日较差.适时地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提出问题:”44℃啊!是今天温差的近4倍!同学们,同一时间我国的南北气温温差这么大,气温相差如此悬殊,你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同学们的求知欲望被强烈地激发起来,个个跃跃欲试.”那下面老师给大家提供几个名词:冬季风,太阳高度角,昼长和相应的板图板画,同学们读”中国一月气温分布图”,并充分利用自己对冬季的生活体验,进行小组探究讨论.”随后我在黑板上分别画出了:中国轮廓的几何折线图与赤道及北极点,南极点的分布图,太阳高度角的概念解析图,供大家参考.学生们讨论热烈,个个都在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探究的宽度及深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各小组派代表阐述各组的结论,并充分利用了黑板上我所给出的板图,板画.尤其是对冬季风及昼长对冬季气温的影响的分析非常透彻:通过联系生活体验知道冬季风的源地是:蒙古和西伯利亚,并通过板图直观表明我国北方由于离冬季风源地近,受冬季风的影响大,降温迅速,气温低;而南方由于离冬季风源地远,受冬季风的影响小,降温幅度小,气温较高;从而使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大.其次由于进入冬季,全国各地白昼开始变短,而且是越往北方昼越短.因为此时北极附近为极夜现象,因此离北极近的北方由于昼比南方短,从而得到的太阳光热就比南方少,从而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南北方的温差.但对于太阳高度角的相关知识,学生的分析思路不是特别清晰,分析的也不够深刻.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初学习的,由于时间长,加之当时对这一内容的处理是简单了解,没做重点分析讲述,所以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及其影响的认识比较粗略.于是我充分利用”太阳高度角的概念解析图”边讲边画,直观扼要地说明了: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并通过结合”中国轮廓图”,知道了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角就越小,那么单位时间内得到的太阳光热就越少,气温就越低.因此我国北方和南方由于冬季距离太阳直射点的远近的差异,从而导致两地太阳高度角的差异,使两地的温差的进一步加大.
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理念的完美结合,不仅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鲜明,简单清晰,使学生将零碎的知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逻辑严谨的记忆网络,而且各种不同类型的图像提供了大量的地理感性知识,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也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创作热情,使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进而大大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