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叙事
教学中的表演引发的思考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阅读课堂教学观摩中,我听了一位老师执教《西门豹》一课。只见她先让学生找出西门豹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揭露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句子,读一读课文的第10—13自然段,从中找到答案。接着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完课文以后,教师分配角色进行课本剧表演。
于是,由一名男同学饰演西门豹,另外选了三名同学当官绅头子和官绅,最后让一位女同学演巫婆,另一位梳着辫子的女同学当新娘,刚开始的时候,由于西门豹说错了台词,结果底下同学偷偷发笑,当演到官兵把巫婆扔进河里、官绅们跪地苦苦求饶的时候,全班同学更是哄堂大笑,课堂气氛索然无味。
听完课,我为这位教师的教学处理感到遗憾。虽然在表演环节学生的表演很投入,几位官绅也很到位,但是,对中心人物西门豹的表演,教师没有进行过指导,显得有点格格不入,而一旦文中的主角饰演不到位时,整个表演的支柱也就倾斜了,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合理引导,必要的时候可以自己担任主角,为学生的下次表演起好示范作用。
课堂是焕发师生生命活力的一个开放场,它不完全受教师事先的主观设计所框定。尤其是表演环节,如果没有事先对课文有较深入的理解,表演起来会显得过于肤浅。表演的同学在遇到学生意外的“嘲笑”时,表演起来也有点无所适从,再遇到教师用无力的说教,轻描淡写搪塞过去的情况,这样的表演就成了一场闹剧,起不到良好的作用,在这个课堂中,教师甚至还叫了第二组的学生进行表演,学生根本无法体会西门豹的良苦用心,也感受不到西门豹的人格魅力,如果教师能事先思考过这类问题,她完全可以不匆匆过场,而可紧紧抓住学生的表演引导,引领学生回到文本,在文本中体会西门豹这种惩治方法的人道精神,认识到西门豹宽严结合的合理分寸:他只是惩罚了巫婆官绅,对其他参与者起到警示作用,同时教育了广大的老百姓。他的妙计真可谓是一石三鸟,从而深刻体会西门豹的用计之妙。
其实,在表演课本内容之前,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对课文进行适当修改。课文改编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当然改编不要过于拘泥于课文的形式,学生只要能对课文进行一定的文字上的处理,就应当给予充分的表扬。可以让学生分组改编,最后交换阅读,看谁的改编更精彩,更适宜于表演。表演时,演员们在台上表演,其他同学在下面观看。看完后,先由演员向老师、同学介绍自己的角色,自己在剧中的“地位”,表演时自己的心情,表演后的自我评价;然后观众同学再谈自己的观后感受,并对演员的表演作出评价。 这样表演这一教学手段才能真正起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