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目:《幼儿教育心理学》
班 级: 幼师班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的
1、明确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2、理解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3、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原则。
难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两个研究方法:观察法和作品分析法。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节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导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长对早期教育越来越重视,因此对幼儿的教育就备受观注,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赢在第一起跑线上。但是往往却违背了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了拔苗助长或自然性的自发成长等,出现“幼儿教育中无幼儿的怪现象”。他们都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发展的规律。
一、什么是幼儿 幼儿一般指的是3—6、7岁的儿童
二、什么是教育
广义:教育是造就、培养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
Eg:①你父亲教你怎样做人。
②看了这场电影对你有什么意义。
狭义:指的是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3个人”
人 教育 人 成人 人
(教师) (学生) (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人; 体现做人的人;使他懂得有尊严的人)
(家长) (子女)
三、学校教育的分类:大学 中学 小学 幼儿园教育等等
1、幼儿教育:幼儿园教育∕非幼儿园教育
2、幼儿教育的最典型的形式——幼儿园教育
3、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教师 主导 幼儿 反馈 教师
四、什么是心理学
心:心思、思想、感情
理:规则、规律
心理学——psychology
Psychology=psyche(灵魂)+logos(科学)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里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
3、心理现象包括的内容
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共性)①认识过程(感、知、记、思、想)
②情感过程
③意志过程
注:注意伴随整个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差异):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
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4、心理学的分类(把它形象的比喻成一棵大树)
普通心理学:感觉心理学
知觉心理学
记忆 思维 言语 情感等心理学
意志心理学
个性心理学等等
发展心理学:1、比较心理学:①动物与人比较心理学
②动物之间比较心理学
2、年龄及发展心理学:①婴儿、幼儿(婴幼儿)心理学
②儿童心理学
③青年心理学
④成年心理学
⑤老年心理学 等等
应用心理学:①教育心理学
②工业心理学
③医学心理学
④护理心理学
⑤司法心理学
⑥艺术心理学
⑦体育心理学
⑧军事,商业心理学 等等
五、什么是幼儿教育心理学
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一门科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①研究幼儿(3——6、7岁)心理的形成规律。
主要研究:幼儿活动的动机规律
幼儿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
幼儿认知能力形成的规律
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
幼儿美感的形成规律
幼儿活动的规律
②如何应用规律。
目的是为了优化幼儿教育,提高幼儿教育的效能。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①揭示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的心理形成和发展规律,从而心理科学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②研究如何应用幼儿的心理规律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幼儿健康成长的心理原则。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即本书的知识体系)
简单来说,本书由四部分组成:①导论
②幼儿心理形成规律与教育
③幼儿的心理健康
④幼儿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
课堂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让我们了解到幼儿教育心理学不仅要提示揭示教育情境中幼儿心理形成、发展的规律,而且还要研究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利用这些规律。因为研究幼儿心理形成与发展的规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优化幼儿教育,提高幼儿教育的效能。
(第二课时)
第二节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复习导入:复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与研究内容
新课: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它对幼儿及幼教工作者有来说,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呢?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理论作用:①有助于了解、解释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前因后果。
②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
(二)实践作用——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可操作、可实施的具体方案,有助于幼儿教育中的现实问题的解决。Eg:代币制
二、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对幼教工作者来说,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不仅有助于幼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而且也有助于自身的成长与职业发展。
(一)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错误的世界观和育人观:eg: 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不仅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而且为正确处理幼儿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加强自身修养和自我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二)提高幼儿教育工作效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教育意识的提高,儿童早期的智力开发和教育培训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幼教工作者,积极学习和利用各种有关幼儿心理形成的发展规律,可以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合理组织教学活动,采取正确的教育措施与手段来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和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提高教师素质。
不仅有助于幼教工作者胜任自己的工作,而且还可能在幼教工作领域接脱颖而出,成为专家型和研究型的幼儿教师。
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幼教老师应该掌握相关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并能将理论转化到工作实践中去。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水平,端正教育观念,科学指导实际教学,此外,还可帮助教师主动地对教学活动和心理品质进行反思、矫正或改进、完善,最终有利于全面提升教育自身的素质,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第三课时)
第三节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
导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能否达到较高的科学水平、能否有效地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方法的正误与优劣。
一、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从客观实际出发
2、发展性原则:研究幼儿的心理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研究分析幼儿心理,因为幼儿心理随着年龄的变化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着
3、实践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综合性原则:研究立足于创新,不能守旧或盲从潮流。
5、教育性原则:要充分体现尊重幼儿、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教育原则。都不能出于研究的目的而有意地对幼儿的身心造成短期或长期的不良影响。
二、研究方法——观察法(最常用)、访谈法、测量法、实验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等。
三、常用研究方法
1、观察法
(一)观察法的含义——指应用感官或借助于科学的观察仪器(如监视器),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的言语表现进行考察,从而了解、判断被观察者心理和行为活动的一种方法。
(二)作用
1、有助于教师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和客观地评价幼儿。
2、有助于教师确定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计划。
(三)观察的程序
1、对观察结果的记录、描述。
对观察到的幼儿的表情、态度、行为及其事件发生的频率,持续时间等内容详细、准确地记录下来,不加入观察者的任何个人意见、假设或推论。
Eg: “穿黄色衣服的幼儿沮丧地靠在墙边沿”。“穿黄色上衣的幼儿靠在墙边,眼睛望着地板,嘴角下垂”。这两种描述比较起来,后一句是客观的描述,而前一句则包含了观察者的主观推论。
2、对观察结果的解释。
进行解释与推论时,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幼儿的年龄、身体状况、家庭背景、幼儿的生活经验等。
(四)有效观察的条件: “外门看热闹,内门看门道”
1、做好观察的前期准备工作(eg:确定目的和对象、制定计、准备工具等)
2、做好观察记录(eg:描述性的文字、数字、等级记录、视听设备等)
3、消除观察误差:
观察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意外的干扰因素,致使幼儿产生不真实的行为表现,比如,观察者的出现可能引起幼儿的好奇或恐惧,幼儿的行为表现将会失真。
(五)几种常见的观察方法
1、轶事记录——指选取一件简短的个别事件进行完整的记录。
eg:幼儿玩玩具——是单独玩/合群玩——(可反映出)性格(孤僻还是开朗、合群)
2、时间取样——指依据观察的目的,对幼儿在一定时间内的某种行为发生的频率进行观察与记录。 eg:每隔几分钟进行对同一个幼儿的某一种行为的观察。
3、事件取样——指对要考察的特定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即等待所选定的行为出现时才做记录,不受时间的限制。
4、核查表——事先设计好的简便易行的记录表单,观察者观察到相应的行为时,就在相应的栏目中做记号。
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进行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时,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并选取恰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程序,如观察法就是一种最基本研究方法。
(第四课时)
导入:复习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及观察的方法
新课:
2、作品分析法
(一)作品分析法的含义
——指通过对幼儿的活动作品,如绘画、日记、积木造型、玩具拼装或其他作品等,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评定幼儿身心发展的状况与特点的一种方法。
幼儿在活动中所生成的作品在不同程序上反映出幼儿对外部环境的臭味积极探索与思考,体现了幼儿的感知与运动协调能力、也反映出幼儿的内在情感与思维活动。
(二)作用
1、有助于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
Eg : 通过幼儿的绘画,可以了解幼儿情绪、情感的特点,了解幼儿的创造力与谁知能力(如观察力、想象力等)的特点。分析课本图1-1来分析幼儿绘画作品,从而了解这一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2、有助于教师制定相应的改善或干预方案,以提高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或者矫正幼儿的身心疾患。我们通过分析其作品,我们可以从中获取准确的信息,对其心理创作进行诊断,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治方案。
(三)研究方法:
作品分析过程要幼儿参与。
有必要鼓励幼儿参与到作品评价的活动中来,让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解释,这有助于我们更为准确地了角幼儿的真实想法与感受。
Eg :某幼儿教师曾让幼儿画一幅题为“秋天”的想象画。一名幼儿的绘画作品中线条粗糙,而已凌乱,无技巧可言,更无任何背景,整幅画除了一棵大树,剩下的就是四种不同颜色画成的色块。只有通过与幼儿进行沟通,才可了解这些画面的真正含义。
课堂总结:通过了解让我们认识到幼儿的各种作品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或滑稽可笑,只有通过幼儿的参与分析,才可真正了解幼儿在制作各种作品时情绪和情感,及这个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
作业: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与研究对象是什么。
2、幼儿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
3、举例说明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对幼儿的观察可采取哪四种有效的观察形式?
4、什么是作品分析法及如何研究?
教学后记:
本章知识内容比较抽象,知识点较多,要想让学生短时间内牢固把握好,必须举实例加以分析说明,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上课的课堂氛围及作业反馈情况来看,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