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教育百科教育随笔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我来谈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我来谈
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教学是大家都追求的目标。但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和学的效益低下,甚至无效的现象,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普遍存在。要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必须实施有效的教学。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 尊重差异,提出个性化的学习目标
不同的遗传素质,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人文环境,决定了学生之间的差异。认同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就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分层要求,提出具有鲜明个性的学习目标,这样,教学活动才是有针对性的。基础性目标是国家规定的数学课程学习目标,是人人必须达成的;发展性目标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心理需求等,促进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目标。有效教学应该在学生实现基础性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努力实现可能的发展性目标。
在教学简便计算时,基本目标是能应用加法和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但是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对比练习,引导学生应用减法或除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如果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刚刚学习简便计算的时候就同时掌握这些内容,是不现实的。所以,教师要理性地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学会等待,给部分学生达成发展性目标提供适度的缓冲。当然,教师还要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重视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二、 平等对话,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生以良好的心境进入学习过程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前提。教师要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师生互动的学习情境,可以使学生克服障碍,充分释放潜能。
下面是我教学二年级(上册)“确定位置”的片段。
师:首先我们来进行一个找位置比赛,请大家根据老师发的座位卡找座位,看哪些同学能正确、迅速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学生手里拿着写有如“第2组第3个”的卡片,但有3个学生没有找到座位,仍在等待和观望。)
师:(对没有找到座位的学生)你们需要帮助吗?
生1:(很委屈地)我这个座位号不对!上面只写着“第3组第( )个”,我知道我应该坐在第3组,但没有写明是第几个。
生2:我也是座位号没有写全,上面只写了“第( )组第4个”。
生3:我的就只写了“第( ) 组第( ) 个”。
师:大家认为他们说的有道理吗?
生4:说的有道理。但是只要仔细看看,还是可以找到座位的。像第3组就只剩下一个空位置,就应该是生1的。
师:生1,你同意生4的看法吗?
生1:我同意。
生1走到第三组唯一的一个空座位上坐了下来。受生1和生4的启发,生2和生3也分别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师:看来,最后三个同学的等待和观望是情有可原的。要找到座位,就应该写明“第几组第几个”,这两个数缺一不可。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营造了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拥有自由的话语权。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求真理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建构的过程。
三、 联系实际,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
数学与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往往是生活现象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升华。因此,有效的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教师要在明确数学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学生关于这一内容的生活背景,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经验的联结点,充分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
教学“圆的周长”,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谁能想办法量出老师手中圆形铁环一周的长度?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知道量曲线的长度不能直接用直尺,于是提出可以用卷尺或皮尺来量。教师接着引导:可现在没有卷尺或皮尺,只有直尺,怎么办?学生马上想到:把铁环剪开,拉直了量。教师充分肯定了把曲线变成直线再量的想法,然后让学生上台看看铁环,发现不容易剪,剪开也拉不动。于是,有学生说可以先用细绳绕圆一周,再量绳子的长度。还有学生说,可以让铁环滚动一周,再量长度。学生纷纷表示,这两种方法都是可行的。可教师接着又问:如果这个圆无法滚动或者特别大,又该怎样知道它的周长呢?学生自然想到有没有计算圆周长的公式。
圆的周长的教学,关键是认识圆周率,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但教学是不是就一定要直奔主题呢?学生在实际生活或以前的学习中,或多或少经历、思考过计算圆周长的问题,这些经验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是有必要在教学时加以提升的。而且,教师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引领,充分激活了学生的经验和求异思维,引领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体会了探索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必要性。
四、 关注体验,构建自主的学习过程
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学习者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一过程更强调学习者的自我体验。数学具有逻辑的严谨性,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已略去了其发展的曲折过程,这给学生数学学习的“再发现”带来了困难。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延长知识的再生过程,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认识,并进行各种观点的交锋,获得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下面是“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片段。
教师向学生出示三个钟面上时针、分针所形成的不同的角后,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时针、分针所形成的角,你认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
生1:我觉得第一个角最大,第三个角最小。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觉得第一个角很放松,第三个角很紧张。
师:你能理解他的意思吗?
生2:就是第一个角的嘴张得很大,第三个角的嘴张得很小。
师:嗯,这回我听明白了,就是第一个角的两条边张得大,第二个角的两条边张得小。还有谁说说?……
多么真实的体验,多么率真的表达!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诠释了他们眼中的“角的大小”。虽然,学生获得这一体验只是花费了很短的时间,也只是用眼睛观察,而没有经历其他更复杂的活动,但这恰恰说明自主的重要性。如果学生的活动是自主的,积极的,那么他们的体验就可能是真切的,最接近事物本质的(虽然他们可能没有能力准确地加以表达)。
五、 激活内因,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学法指导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学生认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反思,使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三年级(下册)“平均数”一课,教师出示4名男生和4名女生套圈情况统计图(图略)。
师: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男生1号套中6个,2号套中7个……
生2:我知道女生1号套中5个,2号套中6个……
师:你们分别注意到了男、女生套圈套中的个数。还能知道哪些信息?
生3:我知道男生1号套中6个,女生1号套中5个……
师:非常好!他不是看一个数量,而是把两个数量进行了比较。你们能看出男生套得准还是女生套得准吗?
上面的教学片段中,教师注意通过自己的评价,对学生学习从统计图中收集信息提供了有效的引导。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可能学会学习。
当然,有效的教学还应该考虑对学生的学习实施积极的评价。教师应确立并传递对学生的学习期望,这种期望应是学生经过积极努力可以实现的,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向成功。对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究和实践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它应该贯穿于我们教学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