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春原是北京市的一名语文教师,退休之后投身科研工作,近一年来由于其分析入理、科学严谨的案例点评,在网上教育论坛迅速成为教师们的“引路长者”,广受一线教师的赞誉与尊重。其中,王晓春在教育在线“班主任论坛”开设的案例点评专栏受到了众多网友的关注,成为“班主任论坛”的一大亮点。这两本书中的许多案例也就是来自于这个专栏。
学生难教的原因是什么?王晓春认为,除了时代的发展,学生难教之外,教师缺乏教的本领才是主要原因。工作方法简单,思维方式单一,没有教育智慧,缺乏教育反思,归根结底,不是用科学的态度来从事教育工作,不是一名“研究型”的教师,是造成学生难教的根源。《今天怎样做教师》与《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是案例点评集,前者收录了100则中学案例,后者的100则案例则基本来自小学。王晓春老师在指出众多教师是“封闭的、教师自我中心的、非反思型的、非研究型的”同时,对教师的工作方法提出了殷切的批评与期望,读一读这些点评文字的标题吧:《当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给了他们什么?》、《习惯性信息遗漏》、《缺乏专业思考的忙碌》、《建议先弄清事实》、《学生不明白,还是教师不明白?》,当一位教师提问《如此学生怎么教?》时,王晓春给出的点评为:《如此教师,怎么能教下去?》
王晓春老师在这两本书中反复提倡的是教师的科学精神与研究精神。比如在一则案例中,一个学生不讲卫生,教师对他进行个别教育,通常会采取两种方式,“告诉他:你太脏了(直率地或者委婉地)。或者要求他:你必须把自己整干净(严厉地或者温和地)。”“第一句话是向孩子耳朵里输入教师评价。第二句话是向孩子的耳朵里输入教师指令。”这两种方式,王晓春统统称之为“干涉式教育”,并且评价说,“干涉式教育是赤裸裸的教育。教师一张口,教育架势就摆出来了。干涉式教育通常属于低科技含量的教育。进行这种教育,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靠条件反射就可以实施了。像上面两句话,普通的家庭主妇也能说得很流利。”那么怎么办呢?王晓春老师结合案例说,“帮助式教育”才是科学的方法,也是真正有效的方法。
在另一则案例的点评中,王晓春提出处理学生问题有两种思路。一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促使学生成长”;二是“看到现象———进行教育———达到教师目的”。对于老师喜欢求助的现象,王晓春分析说,“求助有两种类型。一种求助是‘完成任务’型的,其着眼点是‘学来一点招数,解决眼前问题’。这无可厚非,但我以为是浅层次的。另一种求助是‘提高素质’型的,其着眼点不是完成眼前的任务,而是‘反思我的工作,学到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我们把习惯‘审视自己思维方式’的教师称之为‘反思型教师’。反思型教师才是名副其实的专业人员。”
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爱心加教育智慧。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从科学研究的实践中来。对于渴望成功的教师们来说,王晓春老师的这两本书,一定会成为一份营养丰富的进补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