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常用文档征文简讯报导
我和经典诵读征文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经典诵读,我这样做
经典诵读课题的提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应该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我认为是针对小学生,尤其是针对农村小学生阅读量小、阅读面窄,对经典著作知之甚少而提出来的。因此,我觉得这一课题的提出及时而又针对性强,研究空间很大。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广泛阅读,读什么,怎么读,为什么读搭建了广泛而深入地研修平台。我的初步设想和做法是:
一、选准经典诵读的突破口——读什么。
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名著作品乃至世界经典浩如烟海、名目繁多,究竟读什么作品?哪些作品适合小学生读?应作为经典诵读研究与教材内容、教学知识点挂钩的突破口来考虑。我通读了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了解了本册教材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后,确定了以下诵读内容,解决了“读什么”的问题。一是读《史记》。《史记》是一部很有阅读价值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这部作品用人物写传的形式来反映历史,成功地描写了许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二是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三部作品均为中国四大名著之列,故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人物形象个性鲜活逼真。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从课本、课外读物和电视中断断续续知道一些人物故事,而且非常感兴趣。据了解,一般学生都有其中一部作品的读物。这四部作品,每个学生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喜好选读一部即可。
二、 连接好经典诵读的衔接线——怎么读。
这里所说的“线”意即课内外衔接,融会贯通。他包含两条线:一是课内文本资源线,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第五组、第七组课文都是通过典型的故事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的作品,有着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品质特点,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去感受和体验。另一条是课外阅读的作品资源线。确定的四部阅读作品,每个学生只需选一部来读,而且是用课内习得的阅读方法系统地读下去,以期学生了解整部作品的内容及其人物在作品汇总的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欣赏名著的乐趣。与之相匹配的阅读方法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外用自己喜欢的、习惯的方法系统地读,课内利用每节语文课钱3—5分钟轮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或诵读一个故事。一学生没人可轮回2—3次,讲2—3个故事。这样做一是可以检验同学们读了没有;二是可以资源共享,让同学们都感受到相关作品的魅力;三是让所有学生都有登台表现、展示自我的机会,锻炼学生胆量,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 把住经典诵读的效益关——为什么读。
为什么要开展经典诵读的研究?就小学第三学段阅读要求而言,我的理解:它是根据课标的总体目标和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提出来的。在阅读技巧方面,第三学段强调的是朗读训练,读出情感,读出韵味;在阅读理解方面,重点在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形象,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等。所以,我们在经典诵读研究中,亦应着眼于以上方面,把住经典诵读效益关,解决“为什么读”的问题。如果我们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中没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内容,也不讲究读的方法和效果,那么,这项研究就会变成走过场,失去本来意义,甚至半途而废。如何把住经典诵读效益关呢?我的初步设想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适时监控,一个大周一次调查了解,学生读的是什么,读到哪里,读了些什么故事?二是感受人物形象。从你读的故事中,你知道了作品中的哪些人物,哪些个性形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三是效法实践,借鉴名著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描写鲜活的人物形象,能从你的周记和作文中窥视出一两篇印记。四是搜集、积累有关名著人物的歇后语。五是学期结束前写一篇读名著的心得体会或作品简介。
以上所述,是我关于经典诵读研究的一些不成熟的设想和做法,由于对课题提出的出发点、目的意义认识不足,研究不够,理解肤浅,故交流的内容拙见而浅薄,实际行动也相对滞后,有请各位指点,共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