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常用文档日记班主任周记
思维方式:转变和重塑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思维方式:转变和重塑
——我的班主任周记8
昨天收到了大家对任课老师的书面评价,我很高兴,说明大家对学习是非常认真和重视的。其实,你们对于各位老师的基本评价和印象我已经从班长和学习委员处得知了,但是,我仍然详细地阅看了你们每一位同学对老师的评价,从中观察大家对老师的基本态度以及你们观察与思考问题的基本立场与方式。大家对各位老师的具体评价特别是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和意见我会以适当的方式反馈至有关老师的,然而从你们的评价中我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或者说值得和大家交流的问题。
评价一个人、一件事总有一定的标准,然后采取一定的评价方法,这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你们对各位老师的评价,有些只是基于表面现象和个体感知的、有些则是客观理性地认真思考过的,从这些评价中我看到了你们面临的起码两个矛盾,或者也可以说,这两个矛盾关系影响了你们对老师的评价乃至在大学里学习生活的基本价值和方式取向。这两个矛盾关系一是考试取向与知识拓展的矛盾,一是把握课程特征与适应教学方式的矛盾。
在具体谈及这两个矛盾之前,我想先引用周风霞同学在评价老师前写下的这样一段话,她说:其实,让我以高中老师的标准来看大学的老师,每一个都是不合格的,但是我必须换一种视角去看,所以并不知道我的看法是否合适,因为我并不肯定我的视角很恰当。
这段话其实很好地揭示了关于思维方式的问题,尽管周风霞同学谦虚地表示并不肯定自己的视角是否恰当,但我觉得能够意识到需要转变思维方式本身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至于说是否恰当,我想引用另外一句俗话,“一百个人能读出一百个哈姆雷特”,孰是孰非是并没有完全一致的答案的,因为这个社会本身就是多元的和包容的,无论是理想、价值观还是具体的存在状态、生活方式,简单的用好与不好来评价怕是十分草率的。这样,我们回头来看上述的两个矛盾关系。
关于考试取向与知识拓展的矛盾。很多同学都在评价中写到,说比较喜欢和欣赏某些老师的讲课风格,汪洋恣肆、内容丰富,听来津津有味也能吸引眼球,但是话锋一转,说不知道如何应对考试?还有同学说,希望老师多讲书本上的内容、多讲解些例题等等。不难看出,考试在你们心目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使我又想起了昨天(11月8日)晚上一位同学误发给我的短信:今天是离开高考结束五个月纪念日,不要忘了曾经共经风雨和苦难的兄弟姐妹,转发好友啊!呵呵。大家从高考一路走来,接受了多年的应试教育,直至大学校园中仍然心有感触,可以理解。大学里也有考试,而且考试作为一种手段,仍然具有监督、奖优罚劣的职能,但是考试的性质已经转变了,从大学前的选拔性和竞争性的考试变成了一种总结性和检验性的考试,知识的拓展、素质的内化已经比考试本身更重要, 课堂教学的内容特别对于增强大家的专业素质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我就记得,当时我们上大学时的解剖学老师也就是你们现在的组织胚胎学老师李殿宁教授就说,解剖学哪有重点啊,你能说骨骼系统重要还是循环系统重要,对于一个临床医生来说,任何一个知识的空白点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大家想一想吧,我也知道考试很重要,不及格还要补考、考好了还有奖学金,但是考试是我们大学里学习的最终目的吗?
关于把握课程特征与适应教学方式的矛盾。大学里学习的课程很多与高中阶段的课程已无太多的纯知识性的联系了,其内容体系、学习要求有着作为医学和中医学自身的一些特征,而不同于一些公共课、基础课包括高中阶段的课程,有的课程偏重于记忆中的理解和理解中的记忆,如解剖学;有的课程偏重于思维的训练和养成,如高等数学;有的课程偏重于体验与认知,如中国医学史、外语。这样,每一位老师的讲授方式自然是不一样的,是适应课程和学科性质的必然结果,大家要善于把握各类课程的特征,从而逐步适应老师的基本教学方式,而不能象高中阶段一样简单的依赖于教师。你们可能已经意识到了,有的课程老师可能一节课讲十几页甚至几十页的内容,这在高中阶段几乎是不可能的,大学里却是十分常见的。
基于以上两点,我觉得大家应该转变思维的方式,首先从对待专业学习开始。后面大家很会遇到很多事情呢,每一个人自然会有不同的认识和判断,很多时候都是由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引起的,换个简单的词就是心态的不同。当然,正确的、积极的思维方式的塑造与巩固需要大家在实践中不断体验生成的,但有一点,不断主动的思考和总结是很有必要的,就像这次你们搞的对任课老师的评价活动一样,所以,我很欣慰,欣慰于大家的主动与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