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课教案
教学内容:古代名句选读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教学目标:
1. 诵读南宋志南和尚《绝句》。原文“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理解含义,达到熟读成诵。
2. 通过观察春天天气的显著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搜集天气变化信息的能力和审美能力。
3. 让学生感受大自然在春天发生的美妙变化,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的欲望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春天天气的显著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搜集天气变化信息的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的欲望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诵读南宋志南和尚《绝句》。原文“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理解含义,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 走进校园、观察春天
同学们,春天已经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带上放大镜一起走进校园一起去观察春天好吗?
(先观察校园内的小草、树枝嫩芽,接着把重点放在花的形态上,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记录几种春季盛开的花的颜色、形态以及花瓣的形状、数量。有趣的经历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感受。)
二、 配乐诵读、品读解意
师配乐范读、领读
课件出示南宋志南和尚《绝句》。原文“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
品读解意,学生说一说对这句诗文的理解。
教师进行讲解: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一种特殊感情。
志南〈绝句〉诗赏析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在《宋诗纪事》中,志南僧就留有这麼一首诗,且还没有实质性的题目,只是借诗的形式题了一个不关意旨的诗题。然而就是这一首诗才使后人知其名,尤其是诗的后两句写二月天的轻柔凉美,生动而活脱,遂成为千古名句。
译文:“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意思是:春天的天气时雨时晴,杏花开时的蒙蒙细雨落在身,衣服欲湿未湿,柔和的杨柳,春风吹在脸上一点儿也不觉得寒冷。
三、 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1.教师提问:春天和冬天的天气有什么不同?
气温:与寒假时比,一天比一天高了,冰雪融化了。
植物:开化了,嫩绿的小草从地里冒出来了。
动物:小虫子出现了。
气候:能听到雷声了,时而还有小雨。
2.课前,老师让大家去观察家长为自己准备的换季服装,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谁能根据不同的天气条件自主选择、搭配服装,最合适!
(1)当天气预报说明天会下雨,你会把哪几件衣服准备好;
(2)当天气预报说明天会阴天,你会把哪几件衣服准备好;
(3)当天气预报说明天会天气晴朗,你会把哪几件衣服准备好;
(3) 当天气预报说明天会有3-4级风,你会把哪几件衣服准备好;
贴心小提示:
“春捂秋冻”是我国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从气候学的观点来分析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虽然春季白天的温度高了一些,但是早、晚还是比较低的。另外,春季是回暖期,室内温度的回暖速度不及室外,所以在春季虽然室外很热,进入室内,就比较凉爽了。秋季正好相反,是一个降温的季节,室外温度虽然下降了,室内温度还比较暖和。因此,如果春季不“捂”,遇热就脱棉衣,就有可能不完全适应早、晚与室内的温度。因此别过早地脱棉衣,多“捂”些时候,这对春季养生是有利的。
四、 拓展延伸
请学生说说自己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一起画一幅春天的美丽画卷。
国学课教案
教学内容:古代名句选读“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教学目标:
1、诵读 竹枝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一句,达到熟读成诵。
2、那么在大自然中,为什么会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观呢?
教学重点:自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去想,心情就会很不一样
教学难点:换个角度看待问题,让阴影变成阳光。
教学准备:学生查找 将进酒原文,收集励志故事。
教学过程:
一 听故事 谈感受
1老师讲故事
在我国民间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太太的两个女儿,一个是开伞店的,另一个是开洗衣店的。老太太天天为女儿愁。在雨天,担心小女儿洗的衣服晒不干,在晴天,担心大女儿伞卖不出去。后来,一个人跟他说:“老人家你好福气,下雨天,您大女儿生意兴隆,大晴天,小女儿生意做好,你那一天都是好日子啊。”老太太转念一想,不禁眉开眼笑。
2学生谈感受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
二 读诗句 品诗意
1师领读
2生自读
3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领悟诗意
东边正在日出,西边正在下雨,说是没有“晴”,其实还是有“晴”的。
三 赏诗句 悟诗情
1诗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去想,心情就会很不一样,人生的境界也会很不一样。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舍弃阳光,去追求阴影呢? 换个角度看待问题,让阴影变成阳光。
2人生困境时,你将怎样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