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机器人
知识点
|
教师指导
|
学生学习
|
1.活动任务:通过在因特网中搜索了解有关机器人的知识
|
指导学生浏览网站:中国科普博览(http://www.
kepu.net.cn)
|
上网查阅
|
机器人:具有人的某些功能的机器
|
诱导学生正确浏览网站
|
带着问题在网上查阅资料
|
机器人的作用:工业生产、教育科研及家庭生活
|
||
机器人的组成:感观、思维、
|
||
知识点
|
教师指导
|
学生学习
|
运动
|
|
|
机器人是怎样工作的:运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感知、判断,然后运动。
|
解析教材
|
阅读教材:P4(机器人的“眼睛”实例分析)
|
知识点
|
过程与步骤
|
教师指导
|
学生学习
|
1.认识VIC1.5仿真环境
|
1.启动软件
2.认识主窗口
3.仿真运行
(1)打开“走六边形”程序
(2)进入仿真环境
(3)仿真运行
(4)返回主程序窗口
|
讲授
|
观察、听课
|
2.机器人画正方形
|
1.机器人直行
(1)单击“执行器模块库”
(2)拖放“前进”模块
(3)拖放“结束”模块
(4)进入仿真环境运行
(5)保存程序
2.机器人转向:
(1)新建程序
(2)添加“转向”模块
|
演示
|
模仿操作
|
知识点
|
过程与步骤
|
教师指导
|
学生学习
|
|
(3)添加“结束”模块
(4)仿真运行
(5)调整参数
3.机器人画正方形
|
|
探究完成机器人画正方形
|
知识点
|
过程与步骤
|
教师指导
|
学生学习
|
1.上学程序
|
1.分析问题:
机器人带小明上学的首选路线:
(1)前进A段路的距离
(2)右转90°
(3)前进B段路的距离
2.解决问题:
(1)加载场地
A.进入仿真环境窗口
B.单击“功能区”的“加载”按钮
C.在场地文件夹里找到“导盲final.ini”文件
D.进入环境
(2)利用“直行”模块前进A段路的距离。
A.进入主程序窗口
B.链接“前进”模块
C.链接“右转”模块
D.调整“前进”、“右转”参数:速度和时间,直至合适。
3.保存程序
|
演示操作过程
|
模仿完成程序设计
|
2.散步程序
|
参照教材P19
选择方法一或方法二都可以
|
指导
|
自主完成
|
知识点
|
过程与步骤
|
教师指导
|
学生学习
|
|||||||||
1.利用地面探测传感器设计路线一程序
|
1.分析:
(1)路面颜色:白色
(2)让机器人边走边检测路面情况
|
演示操作过程
|
模仿完成学习任务
|
|||||||||
知识点
|
过程与步骤
|
教师指导
|
学生学习
|
|||||||||
|
(3)让机器人走到A段路的尽头后右转90°
2.操作:
(1)判断是否停止可用“永久循环”
(2)添加“”地面检测并设置
(3)根据地面情况,让机器人选择应对
|
|
|
|||||||||
2.设计线路二程序
|
根据教材P25提示
|
个别指导
|
自主讨论完成学习任务
|
知识点
|
过程与步骤
|
教师指导
|
学生学习
|
1.检测地面颜色的方法
|
1.添加“地面检测”到主程序中。
2.将“显示”模块添加到主程序中。
3.设置模块显示内容。
(1)单击“显示”模块
(2)设置显示内容
4.在仿真环境中探测场地颜色。
|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
根据教材提示,自主编写程序
|
2.探测场面颜色判断转向
|
1.分析:
(1)让机器人走一段路就判断一次地面颜色。
(2)根据颜色确定是右转还是左转
2.按照操作提示完成程序设计
|
巡视辅导
|
自主完成
|
3.到学校或到家后机器人自动停下
|
1.分析:
(1)判断地面是否为白色,是继续前进;否,继续判断。
(2)判断地面是否为蓝色,是,停下;否,继续判断。
(3)判断地面是否为粉红色,是,停止;否,继续判断。
(4)判断地面颜色是否绿色或橘红色,是,左转90°,否右转90°
2.根据分析画出流程图。
|
适当指导
|
自主画出流程图
|
知识点
|
过程与步骤
|
教师指导
|
学生学习
|
第一节
|
1. 认识机器人的发展史和机器人现在的应用
2. 了解传感器的相关知识
3. 通过流程图来实现程序设计初步
|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回顾本单元学习的知识
|
互相合作,探讨本单元的知识,进一步练习程序编写
|
第二节
|
1. 认识VJC1.5软件
2. 在仿真环境下控制机器人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及让机器人画简单图形
|
||
第三节
|
1. 让机器人走指定距离来完成导盲任务
2. 通过循环语句让机器人走正方形
|
||
第四节
|
利用地面传感器编写较为通用的程序,让机器人完成导盲任务
|
||
第五节
|
1. 探测地面颜色值,利用地面探测传感器以及返回的不同值来编写通用程序。
2. 控制机器人完成导盲任务
|
知识点
|
过程与步骤
|
教师指导
|
学生学习
|
1.计算机系统再认识
|
1.计算机组成的逻辑结构。
(1)计算机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计算机内部使用二进制指令和数据
(3)编写好的程序送入内存储器中
2.计算机数据的表示方法
3.指令、程序和软件
指令是批计算机要执行的一种基本操作命令。
程序是一组指令序列,并取以文件名。
软件是批计算机程序及相关文档,它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
指导阅读
|
阅读并回顾
|
2.计算机语言的发展
|
1.计算机语言
计算机语言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2.计算机语言发展简介
易语言:是目前我国自主开发的一个全可视化、全中文的编程工具。
|
讲授
|
了解、记忆
|
知识点
|
过程与步骤
|
教师指导
|
学生学习
|
1.语言和实现语言的工具
|
1.机器语言
机器语言是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
2.汇编语言
汇编语言仅是机器语言的一种助记符,它们没有本质区别
3.高级语言
|
|
|
2.认识易语言
|
1.软件安装
2.工作环境
(1)运行易语言
(2)选择“Windows窗口程序”项后确定
3.易语言特点:
(1)体会特点
(2)对象的属性
|
|
|
知识点
|
过程与步骤
|
教师指导
|
学生学习
|
第六节:程序设计基础
|
1. 计算机组成的逻辑结构;
2.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法;
3.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4. 指令、程序和软件;
5. 计算机语言的发展。
|
归纳小结本单元知识点
|
回顾本单元知识,练习易语言程序
|
第七节:认识程序设计工具
|
1. 三种计算机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2. 易语言的工作环境;
3. 易语言的特点 ;
4. 对象、属性、事件、事件驱动的含义;
5. 打开和运行一个“易”程序。
|
知识点
|
过程与步骤
|
教师指导
|
学生学习
|
1.知识准备
|
1.数据类型、变量、常量、表达式:
(1)变量及变量的表达式;
(2)常量;
(3)数据类型;
(4)表达式
2.赋值语句:
(1)普通变量的赋值;
(2)对象属性的赋值
|
|
|
2.界面设计
|
1.新建程序
2.在窗口中创建标签对象
(1)单击“标签”;
(2)拖动出合适大小
(3)画出具体的标签对象
3.设置属性:
(1)将工作夹切换到属性选项卡
(2)选择组件“标签1”
(3)选择标签1的标题属性
|
|
|
3.编写代码
|
1.有效事件
(1)双击“启动窗口”
(2)编写代码
|
|
|
4.保存文件
|
打开程序菜单,执行保存命令
|
|
|
知识点
|
过程与步骤
|
教师指导
|
学生学习
|
1.知识准备
|
1.编辑框的功能
2.转换命令
(1)转换命令“到数值()”
(2)转换命令“到文本()”
|
讲授
|
阅读听讲
|
2.界面设计
|
1.选择组件创建对象
2.设置属性:
(1)属性值设置参数表P56
(2)设置方法
|
介绍设计界面
|
听讲
|
3.编写代码
|
1.有效事件
(1)选择具体事件
(2)选择具体事件后切换到设置界面。
2.事件过程
(1)先提取用户输入的购买数量。
(2)然后计算付款
(3)最后把应付款显示给用户。
|
指导
|
完成程序设计
|
4.调试修改程序并保存文件
|
1.运行程序, 程序的正确性,如有问题,及时修改。
2.保存文件。
|
巡回指导
|
调试程序
|
知识点
|
过程与步骤
|
教师指导
|
学生学习
|
1.知识准备
|
1.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
(1)关系运算符:<、 >、 <=、 >=、=、 <>
(2)关系表达式
2.分支结构
3.分支控制流程命令——如果
4.字符串的连接运算
|
讲授知识要点
|
阅读听课
|
2.界面设计
|
1.添加对象
2.设置属性:P63属性值参数表
|
介绍
|
了解
|
3.编写代码
|
1.有效事件
2.事件过程:
(1) 提取用户输入的数据
(2) 判断输入的数据是否符合条件
(3) 依据条件的结果执行相应的语句。
3. 代码的输入方法:
(1) 插入局部变量
(2) 按照做事的先后顺序输入相应语句
(3) 使用系统的流程控制。
4.程序代码
|
个别辅导
|
实践操作
|
4.调试修改程序并保存文件
|
1.按F8进行单步调试。
2.保存文件
|
巡回检查
|
自主调试
|
知识点
|
过程与步骤
|
教师指导
|
学生学习
|
1.知识准备
|
1.循环结构
2.“变量循环首”命令
3.数据类型:P71常用变量类型及其说明
|
讲授
|
阅读理解
|
2.界面设计
|
1.选择组件创建对象
(1)添加一个编辑框
(2)添加一个标签对象
(3)添加一个使用按钮
2.设置属性P72属性值设置表
|
介绍
|
阅读观察
|
3.编写代码
|
1.有效事件
选择按钮的“被单击”事件,切换到“_按钮1_被单击”子程序界面。
3. 事件过程:
(1) 插入局部变量
(2)程序代码P73
|
指导学生完成编写任务
|
自主完成
|
4.高度修改程序并保存文件
|
1.运行程序,输入不同的数值,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2.保存文件
|
巡回检查
|
自主完成
|
知识点
|
过程与步骤
|
教师指导
|
学生学习
|
第八节:基础知识
|
1.易语言的数据类型
2.变量和常量
3.赋值语句
4.标签组件
5.程序设计的基本过程
|
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内容:易语言的应用
|
进一步巩固程序的编写技能
|
第九节:顺序结构
|
1.编辑框组件
2.顺序结构的特点
3.文本和数值转换命令
|
||
第十节:分支结构
|
1.分支结构的意义
2.“如果”命令的语法格式
3.构建简单的关系表达式
4.命令按钮组件
|
||
第十一节:循环结构
|
1.循环结构的意义
2.定义数据类型
3.循环控制流程“变量循环首”命令的用法
|
知识点
|
过程与步骤
|
教师指导
|
学生学习
|
1.知识准备
|
1.画板及画板组件 的方法
(1)画板组件
(2)画椭圆的方法
2.画板坐标系
3.确定圆心位置
4.计次循环
计次语句的格式、功能及参数含义P79
5.设置画笔颜色
|
讲授:介绍画板组件
|
观察并了解画板组件
|
2.界面设计
|
1.选择组件创建对象
2.设置属性:P80属性值参数设置表
|
||
3.编写代码
|
1.有效事件
在“画板”是单击时,引发该对象的“鼠标左键被按下”事件,在该事件过程中完成画图工作
2.事件过程
(1)定义局部变量
(2)参数程序代码P81
|
指导学生编程
|
自主完成程序的编写任务
|
4.调试修改程序并保存文件
|
1.调试程序直到满足要求
2.保存文件
|
个别辅导
|
自主调试
|
知识点
|
过程与步骤
|
教师指导
|
学生学习
|
1.知识准备
|
1.图片框组件
(1)功能:用来显示图片
(2)常用属性:P84图片对象的常用属性。
2.图片的移动
3.画图方法
4.时钟用法
|
讲授、演示操作
|
观察、思考、模仿操作
|
2.界面设计
|
1.选择组件创建对象
(1)设置一个画板对象
(2)设置一个图片框,显示“画笔”
(3)设置一个时钟对象
2.设置对象的属性P86属性设置表
3.用图片框加载图片
|
||
3.编写代码
|
1.有效事件:
由于设置了时钟对象的时钟周期,程序运行后,将引发“_时钟1_周期事件”
2.事件过程:
时钟事件的代码P87
|
适时指导
|
自主编写程序
|
4.调试修改程序并保存文件
|
1.调试、修改程序直到满意为止。
2.保存文件
|
巡视指导
|
自主完成调试
|
知识点
|
过程与步骤
|
教师指导
|
学生学习
|
1.知识准备
|
1.与文字外观相关的属性
(1)字体
(2)字体名称
(3)字体大小
(4)字体属性
2.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
(1)逻辑运算符P90逻辑运算符的规则
(2)逻辑表达式
(3)运算的优先级:算术运算、关系运算、逻辑运算
3.显示器的显色方法
4.“取颜色值”的命令P91
5.组件工具:
(1)单选框
(2)选择框
(3)分组框
(4)滚动条组件
|
演示操作
|
模仿完成任务
|
2.界面设计
|
1.选择组件创建对象
(1)先加分组框
(2)添加两个选择框
(3)设置三个横向滚动条
(4)使用标签对象
2.设置属性P属性设置表
|
引导学生阅读
|
阅读教材
|
3.编写代码
|
1.有效事件
(1)“_启动窗口_创建完毕”
(2)“单选框_被单击”
(3)“选择框_被单击”
2.事件过程 P94
|
指导
|
自主完成设计
|
4.调试修改程序
|
调试、修改至效果满意。
|
个别辅导
|
自主调试
|
知识点
|
过程与步骤
|
教师指导
|
学生学习
|
第十二节:画同心圆
|
1.循环控制流程“计次循环”命令的用法。
2.画板组件的使用
3.初步学会画图的方法
4.使用颜色常量
|
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知识点
|
回顾知识点、练习编程
|
第十三节:移动画笔画线
|
1. 画片框组件的使用
2. 时钟组件的使用
3. 画点的方法
|
||
第十四节:小小编辑器
|
1. 流动条组件的使用
2. “取值颜色”命令
3. 单选框、复选框、分组框的使用
4. 初步了解逻辑运算
5.认识和文字相关的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