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常用文档心得体会
道德讲堂学习心得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道德课堂学习体会
教育即道德。合乎道,至于德。以合乎道的途径,至于德之目标。
道即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德之目标,即国家的培养目标。
道德标准:教人做人,使人向善,使人向上。在道德经里,“道”即天道,即自然规律;“德”即人德,即人的行为准则。从事于道者同于道,从事于德者同于德。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育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道德课堂: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高品质课堂形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者秉承道德的准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愉快和幸福,得到学业与身心全面发展。道德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家园。
课堂道德:课堂上,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同时获得向善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精神成长,就是最大的课堂道德。
道德课堂的本质:“养鱼养水,养树养根,养人养心”。构建道德课堂就是在养心,是在养我们教育者的心,也是在养学生的心。
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让学习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让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
我的认识:我最初对“道德”的认识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里的道德,即做人要讲道德。但田局长在道德课堂里的“道德”则是两层意思,即“道”是规律、教育教学规律,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学一定要符合教育规律,否则,我们的教学注定是要失败的。德是我们的最高境界的目标,是我们常说的三维目标。
3.道德课堂的构建
(1)把握课堂方向
把握课堂方向要有效地落实三维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目标的虚化;有效地把握和利用课程资源,避免教学内容的泛化;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把握教师的引导性,避免教师使命的缺失;既要追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又要力求避免教学过程的形式化。
把握课堂方向要四个坚持,即坚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追求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坚持教材是基本资源,灵活运用、扩展、开发、构建多种教学资源;
坚持真正“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教师主导下的主体性;坚持以启发探究式教学为主,追求教学方法多样化。
(2)要回答的三个问题
把握课堂方向要回答好三个问题:你把学生带到哪里去?(学习目标);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学习策略);你如何确信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学习结果评价)
作为一个教师,必做提高的三种能力:计教学的能力;实施教学的能力;评价教学的能力。
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把握的三个前提:把握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目标。
(3)课堂的五个转变
作为一个教师,让我们的道德课堂实现五个转变:讲堂变学堂;教室变学室;教材变学材;教案变学案;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
(4)解读课程标准
准确解读课标、整合教材、科学设置学习目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行学科课程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推行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理想的课堂学习,是一种有目标的学习。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学材),科学设置学习目标,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
(5)创新课堂模式
创建三种课堂文化:课堂教学,必须实现从“单向型教学”向“多向型教学”转变,开展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互动的教学活动,从而构建“对话文化”;课堂教学,必须实现从“记忆型教学”向“思维型教学”转变,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探究式教学,从而构建“质疑文化”;课堂教学,必须实现从“应试型教学”向“素养型教学”转变,通过倡导合作学习,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构建“合作文化”。
(6)让教学“回家”
课堂教学要实现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即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先学后教是学习方式的重建和课堂教学重建的“支点”。什么是教?教的形式有提示学、指导学、组织学、提高学、欣赏学。
二、学习体会
田局长的《合乎道、至于德》的报告,透彻分析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种种不道德的因素,分析了由于课堂“灌”、作业“滥”、考试“多”、管理“死”等不良行为,导致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丧失,生命活力缺失;少的是积极、愉快、兴奋、发现、成功的体验;多的是枯燥、乏味、疲惫、厌烦、挫折的感受。”从而造成高碳、高消耗,低效、无效甚至负效。师生苦、师生累等恶果。通过学习,明白了这样的课堂对学生、对教师皆不人性,是不道德的;明白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构建道德课堂(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者秉承道德的准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愉快和幸福,得到学业与身心全面发展),让课堂生活充满生命活力。
三、个人反思
教师正在深入学习、落实“道德课堂”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全面落实道德课堂观,如何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就必须做到先学后教,创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倡导做小学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密切联系生活与科技发展,做好课标解读工作,积极收集教学素材、案例,构建对话文化、质疑文化与合作文化课堂,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快乐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新型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