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 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对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结合实际,就如何重视和加强社会管理工作,以及怎样发挥基层组织作用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讲几点体会。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
社会管理,是指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认同、秉持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应对社会风险,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活动。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社会变革,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都在某种程度上、某个方面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目的就在于以良好的社会管理成效,让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最大程度上得以实现、维护和发展,防止和避免脱离群众。因此,我们需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结合我县实际,各级各部门需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把社会建设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把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纳入第一责任,纳入综合目标管理和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努力建立健全与我县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作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既要发挥好党委在社会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要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投身于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在工作中,组织部门要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承担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重大责任。动员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直接去做群众工作,是团结群众、凝聚人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最有效的途径和办法。结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我们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群众谋利益的战斗堡垒。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共产党员在直接服务群众中体现先进性,增强荣誉感、自豪感,发挥好引领服务群众、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把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组织起来,把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组织起来,把各方面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组织起来,去做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不断增强党的威信,提高党的凝聚力。
四、深化拓展创先争优,创新组织工作发展,不断推动我县社会管理工作
今年以来,我县不断深化拓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五大行动”。一是深化“结对共建”工作,重点做好县直部门和村级“五好支部”结对。党员领导干部与“五会支书”结对,机关党员与“五星党员”结对,进一步扩大结对共建范围,建立健全活动同行、组织同建、先锋同创的长效机制。二是深入推进“承诺联评”大行动,推行党性承诺、岗位承诺、实事承诺,互动联评。三是开展“典型示范”大行动,积极创建创先争优活动示范点,树立先进党组织和先进人物典型。四是开展“绩效考评”大行动,以“三定三评三奖惩”(三定即:确定考评对象、考评内容、考评标准;三评即:单位自评、日常考评、年终考评;三奖惩即:精神、经济、干部任用三方面奖惩)为载体,把创先争优作为考核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五是开展“党群共建”大行动,通过党员带群众、党内带党外,整体推进全社会的创先争优。县委通过开展“五大行动”,不断引导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争创先进模范、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先进模范,及时了解群众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工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执政能力,提升社会管理的人性化、科学化、制度化水平,才能化解社会问题和矛盾能力,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才能更好地实现和谐发展、快速发展、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