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专题节目之——
与时俱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节选)
节目主持人: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到的是校园广播的专题节目,我是主持人。在上期的专题节目中,已经为大家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倡导继承并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并且给大家留下了怎样去继承和发扬的思考。在本期专题中,我们将继续围绕这一主题,和大家共同探讨如何继承并发扬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
对于文化艺术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趋势及经济一体化浪潮越发汹涌之际,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成为民族研究与工作中的重大课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能够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演进的自觉水平。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要素,对国家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力和影响力。文化资源、人文环境和民族素质,又是一个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弘扬和利用,将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丰富的经济生长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文化作为支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没有后劲,我们就无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对于传统文化实施科学有效的保护,也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全面富强民主现代国家的现实需要。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看似属于纯然的公益事业性文化建设投入,实则蕴涵着非常巨大的潜在效益和长远利益。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标志,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
之所以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上升到这样一个高度,是因为现存的状况不容乐观。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逐步融合,这固然是个好事,但是也避免不了存在弊端。因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正在一点点流失——看韩剧,玩动漫,听hip-pop,过圣诞节,这些看似很跟得上时代脚步的一切背后又是些什么呢?带来的结果又是什么——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专家证实韩国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将《东医宝鉴》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把皮影戏申遗成功;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被蒙古国成功申报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免让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感到遗憾,同时,更让我们感到愧疚——更多的,是我们自己造成了这样的后果。可见,保护和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已经势在必行。
可喜的是,我国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这一方面日渐重视,正在做出努力,并实施了一些有利措施。我国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把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放在了突出位置,提出将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强调改造和发展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节庆内容、风俗、礼仪,维护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可以看出,这是十分有必要的。文化兴,民族兴;文化衰,民族衰。一个民族的兴盛,必定是从文化的繁荣开始的;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而当历史的尘埃落定,有许多东西都化为乌有的时候,唯有文化以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形态存在着。
当然,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是一个长期而且艰苦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投入。
社会是民族文化的大染缸,全社会要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荣的观念,坚持了解传统文化,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积极宣传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可率;自觉学习并推广、传播传统文化,坚持用传统文化约束自己的行为,切实做到“立德立功立言”;要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坚持发展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那么,作为新一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如何体现民族传统文化呢?我们随机地采访了几位同学,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看法和意见吧。
(采访录音略)
传统文化在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一个民族都因其有着独特的文化特征有别于其他民族,它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中华民族在创造人类文明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而且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这些传统文化对几代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模式等都有着深层次的影响。作为大学生应该最大限度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在现今校园文化中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使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对于把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当然,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要付出的努力还很多很多,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也不少,相信朋友们在收听本月专题的同时内心也一定有了对于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思考,希望朋友们带着爱国之心从自身做起,保留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与时俱进,与世界文化和谐相融。
好的,以上就是本次专题的全部内容,主持人谢睿感谢您的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