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地理高中地理
地理组研究课题学年总结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地理组研究课题学年总结
深入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校针对师资队伍现状,突出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有效整合学习、反思、开放、交流、研究等现代学校文化的基本要素,尝试校本研训一体化的思路,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完成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对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研训一体的实施步骤
(一)、改变观念,树立研训一体的思想。
转变自身角色,牢固树立服务于基层的思想,教研员不但是教学研究者,更应是教师的服务者、专业引领者、组织者与培训者。学校校本教研的开展,需要专业引领。区本教研就必须审时度势,改变以往的教研就是听评课的观念,构建新的工作机制与运行机制,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实现研训一体。每做一项工作,均要树立“研中有训,训中提高”的想法。由于每一项工作的开展,我们均要想到教师在研讨中是否通过科学研究的方式得到了培训,得到了提高,改变了以往单打一的做法。比如,我们开展的每年一次的“创优课”课堂教学比赛,通过说课、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展示,研讨三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在研讨中,实施以教师为主体的参与式教研,引发教师深入思考,促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深入研究、探讨,并以此为校本教研研讨的问题,使教师在教学研究中,得到了一次培训与提高,增强了教师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获得对自己、自己专业活动直至相关的事物更深入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意义”,获得经验,实现新的专业成长。
(二)、重新定位职能,实施科研先导的原则。
对于教研部的职能定位一般有以下三种:一是教学研究中心,二是课堂教学指导与评价中心,三是培训、科研与教研一体化服务中心。定位为后者,既能凸显教学、科研指导之功能,又能体现教学研究的作用与价值,使之发挥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服务之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方便工作的开展,我区教研部重组了人员,将科研部门的人员安排到教研部,集中基层学校的优质资源,加强学科教研员力量,为研训一体化奠定基础。我们在研训一体的工作实践中进一步明确了研训一体化的功能定位,确立了共同的价值追求。制定教研员个人成长规划,明确个人奋斗目标。工作中实施科研先导的原则,确立了“校本教研有效实施方式研究”科研课题,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问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在实践中研究、研究中实践,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三)、加强自身理论学习与研讨,借助校际教研合作平台学习取经。
我们首先开展理论学习与研讨,先后学习了有关校本教研的理论及有关教师专业化的论述,开展研讨,在碰撞中提高认识,达成共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到外校学习取经,借鉴成功经验,使我们的工作很快的开展起来。
(四)、在工作中探索研训一体的工作模式
采取多样化的教——研——修为一体的综合培训模式,通过小现象发现真问题。基于问题解决,以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研究”带动“培训”,以“培训”促进“研究”,使研训活动课程化。
1、是以课例研讨为载体,将每次的教研活动改变为一个专题的研讨。我们在下校调研中发现教师的教育理念不能转化为教学行为,备课的着眼点始终为“我如何上这节课”,而不是“学生如何学”,因而课堂教学仍旧是以教师为主体。发现问题后,我们确定了以课例研讨为载体,专题研究为策略,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促经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的专题分别为“如何评价一节课”,“一节好课的课堂评价标准是什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觉、主动学习”“如何充分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等,经过看课、课后的参与式研讨,教研员的点拨,教师的活动后的反思,使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成为教师获得对这个问题的重新认识的过程,成为教师获得经验成长与进步的过程,实现改进教育教学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增进教育教学技能有机结合,教师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认为这样的研讨有实效,纷纷建议以后多开展这类的培训和这类的教研活动。
2、是加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培训。教研组、备课组是校本教研的最基层组织,是一个集教学、教研、科研、培训于一身的实体,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就是这个实体的“领头羊”,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中坚力量。“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抓好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就能带动一个群体,把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校本教研需要学校有一个能够组织教研组、备课组的教研向着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前行,而不是以往的集体备课的变形。教研组长与备课组长的培训着眼于理论研讨与工作实践的结合,教研部成立校本教研指导组,立足于实践,开展培训,跟踪学校教研组的校本教研,在共同研讨中,给以指导,并本着被培训者即是很好的培训者的观念,开发身边的优质资源,打造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队伍。
3、是成立青年教师研讨班。青年教师有上进心,有热情,但是缺少经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主要开展了自修反思式,即推荐书籍与学习资料,让青年教师自学,写出学习体会,定期交流研讨。参与互动式,即青年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研讨,既是上课者,又是听评课者,通过听评课,以开放的心态向他人传递自己的经验,通过小组讨论,大家分享每一个参与者讨论问题的内容和要点;通过设疑问难让参与者分担各自问题,形式研讨氛围;参与者对每一位的经验表示肯定与鼓励,从同伴的肯定和鼓励中获得继续探索勇气,在碰撞中提升。案例引领式,即通过对典型案例的介绍和剖析来开拓青年教师的思路,让青年教师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主要做法是:一学,组织教师观看优秀教师的典型课例,同时进行评点讨论;二上,这是在学习别人经验的基础上,上自己的课,研讨班的全体教师进行点评与研讨,亦教亦研,反思中得到“涅盘”;三思,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反思、提升。搭建平台,促进青年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思考与钻研,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诊断指导式,即外请专家(如教科所、教育学院,进修学校教研员),或校内有经验的学校领导,骨干教师亲临课堂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改进教学,有效地改进了课堂教学,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参观学习式,即派青年教师参加全国组织的各类学习班,学习后,青年教师写出学习体会,进行交流与研讨,使学习也变成一种有效的培训方式,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课题牵动式,即利用科研课题来拉动教师的教研与培训,因为教师通过立项——实施——总结的科研过程,通过查找资料,学习理论,经验反思,这是对他们最好的培训与提高。他们在课题研究中既解决了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又提高了自身素质。
三、搭建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更新校本培训理念,拓宽培训渠道,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建立新上岗教师、骨干教师、名优教师、学校领导四级培训体系。通过各种大赛扩大名优教师的影响力,提升骨干教师带动力,激活青年教师的活力。
把教师培训作为学校的一项重大基本建设,个人自学,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脱产进修,学历提升和职务培训相结合,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建立校本研训制度,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组织一次活动,要求定时、定点、定内容,活动要有计划、有组织、有考评,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首先,立足校本培训促进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教师每学期初都要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和研究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查找各种资料信息(图书阅览室资料网络资源信息),激励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具有研究性质的自我反思和总结,撰写专题教学论文,促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其次,立足校本培训,鼓励教师间同伴互助合作:①聘请本校名优教师为本校和本地区教师作专题培训工作,这样的培训更加切合本校和本地区实际。②外出培训教师在全校范围或教研组内搞学习汇报会。③以年级部或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③组织新老教师师徒结队“一帮一青兰助教”活动,充分发挥教学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的典型示范作用,使新教师能尽快进入角色,适应环境。
同时,立足校本培训,注重专家的示范引领作用,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确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①播放专家讲座录像,组织教师观看。②科任教师全员参与了市教育中心组织的网络视频远程培训活动。
(二)、以课改为目标,以课堂为中心,组织各类活动,为教师专业成长奠基。
“以课标为依据,以科研为依托,以课堂为载体,实现课堂教学的全面优化”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总体思想。按照教研室关于教研教改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们规范自己的教研活动并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1、落实课改理念,向教学要效益。
更新理念是先导。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学校教研室组织开展了“建立我们的课堂标准”活动。活动的组织实施程序是:组织全体领导和老师学习新课程理论——反思过去的课堂教学——总结出自己认为的成功课和失败课的特征;教研组汇总——学生民意调查“我喜欢的和不喜欢的课堂”,让教师传阅——以教研组通过讨论写出“我们的课堂标准”初稿,组织全体任课教师进行备、讲、听、说、评的活动——再次写反思总结——修改完善“我们的课堂标准”形成初稿——各教研组研究成果汇报课——校领导组织教研组长研究定稿。通过这样组织系列活动,老师们把专家的理论、书本的知识得以消化吸收,变成了自己的东西,是一次洗脑活动。
我们要求课堂教学体现三突出:突出主体、突出特色、突出创新。课堂教学做到四抓:抓教材,抓双基,抓重难点,抓方法。其次,课堂教学要实现“一、二、三、四、五、六”目标:①明确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②实现两大转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③落实三维目标。④创设“四多时空”(课堂给学生多一点思考问题的时间,多一点知识消化反馈的余地,多一点进行活动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环境)。⑤提倡“五个允许”(允许学生随时提问题,允许学生答错了再答,允许学生进行讨论,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允许学生保留自己对问题的看法)。⑥实现“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头脑——能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能干,解放学生双眼——能看,解放学生嘴巴——能说,解放学生双脚——能探索,解放学生时间——有空间)。
2、发挥资源优势,讲求团队合作,组织集体备课。我校已完成校园网建设,班班实现多媒体教学,教学资源丰富。我们要求教师备精品教案,上精品课,制作精品课件,整合精品资源。以学科组分年级成立了集体备课组,学期初作出集体备课安排,由集体备课组组长主持开展一系列工作:①单元教材分析、教法研讨。②课件制作和资源整合分工安排。③教案定稿。④评价反思修改方案。
3、以贯彻新课程理念,落实新课程标准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宗旨,围绕课堂教学这项中心工作,配合旗教研室开展的学科开放周等活动组织开展一系列教学技能及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培养了一支会备、会讲、会说、会评、会反思总结的教师队伍和听评课队伍。广义的讲,评课、说课的过程也是对教师的一种培训方式。
开展多项公开课活动:即名优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专题研究汇报课、集备教案研讨课。
(三)、以校际联谊教研为平台,提升地理教师专业素养
校际联谊研修模式校际联谊是通过教育行政的力量将同一地域内的若干学校以不同形式组织在一起开展的研修活动,校际联谊的实质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共生共荣。
协作校教研活动,打破了校际壁垒,不仅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还为校与校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发挥各校优秀教师的辐射作用,不仅让教师参与教研、投身教研,并且在浓郁的教研氛围中,大家能够享受教研的乐趣。
通过校际联动开展教研活动,将原本各自为营、孤军奋战的教研活动,联合成一个整体,使教学研究有了同伴,有了参照体系;通过协作,可以将各原有的教研力量进行整合,各校对教研的有限投入进行集中,并使之发挥更大效益;通过协作,可以使各校的优势实现互补,资源实现共享;通过协作,可以建立起真正适合自己特点的教研活动;通过协作,可以增强分校之间的友谊,教师之间的交往,实现本校教育的和谐发展。通过校协作教研,不仅提高本校教研的层次,实现校际优势互补,还加强了校际教师间的联系和协作,为本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校本培训的校际联谊可以是几个学校研训一体化的综合展示;也可以针对某一学科召开学科教学研讨会;还可以聘请联谊学校的优秀教师到学校上示范课,开展讲座,组织研讨,这样对上课和听课老师都是一个锻炼。充分利用教育优势强和培训资源丰富的学校,联合开展校本培训。
本学期以来,我校组织教师到闽侯一中、闽侯二中、闽侯四中等学校进行听课活动,例如:在闽侯二中听课过程中,陈思安教师上的《中国西北地区》,课堂设计精、结构巧,通过图片引入,把学生带到西北地区,对西北的地形,气候,植被,河流及存在问题进行引导,然后进行讲解,学生反映强烈。生动的导语、巧妙的点拨、对学生智慧的启迪、富有节奏感的设计、层次分明的环节、引人入胜的问题设置,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减少学生的课上疲劳,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四、研训一体成效
开展校本研训活动以来,教师们真正走上了一条理想的发展之路。我们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主要有下面几点:
(一)教师专业成长了
1、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了新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
2、进一步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评价方式的转变以及作业方式的转变。
3、进一步培养了教师之间合作研究精神
有了校本教研的这种机制和教研组、年级备课组这个平台,许多老师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都会拿到学科教研备课组去与同伴互相切磋探讨,彼此增强了合作促进了共同发展。
4、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①教师教科研成果多了。
②主动承担公开课的多了。每学年举办的新课程竞赛、课题研讨献课,教师们都主动申请参加,一改以往不愿意上公开课的现状。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通过走教研结合之路,我们确确实实尝到了甜头,教师专业发展了,学生能力提高了,学校品味提升了。但我们想这仅仅是一个开端,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探索的路还很长,还存在着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将会加倍努力,继续发展教师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