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公开课的步骤
步骤一,选课题。
如何选课题有时受到教学进度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讲,公开课要符合教学进度,为了上公开课随意提前或推迟某一教学内容,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因为这样做会打乱教材的逻辑顺序,也会影响学生的思路。
当然也有很多时候是可以自己定课题的。这时如何选择课题呢?
第一,要能反应自己的特长的课题,避免自己的短处的课题。比如,语文老师中有的老师善于讲诗歌,有的善于讲散文,有的善于讲小说等,数学老师中有的喜欢讲函数,有的喜欢讲解析几何,有的喜欢讲立体几何等等,选择自己擅长的课题,不要选择自己生疏的课题。因为一般来说,对新内容,我们往往是教一遍后,明白了这节包含什么知识点,教两遍后才知道哪些重点内容该突出出来,教三遍后,才稍稍明白了我可以用什么办法教的更好,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经验。教师要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符合自己教学风格的内容。如果选择自己不熟悉的内容,始终会有一种不自信的心理状态。如果不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比方说情感不是很丰富的教师,偏选了偏重于情感体验类的教学内容,这样的课上起来教师会感到不能挥洒自如。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长或偏好,选择自己最驾轻就熟,耳熟能详的课型。这样备课及上起课来都得心应手,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听众。
第二,避免热门课题。由于这些课题选讲的人太多,教学设计容易落入俗套,不易展现授课教师的特点和匠心,获得好评和成功的机会不大. 比如函数课题,初中讲,高中讲,原来的公开课都选这些,网上的教案,课件一抓一大把,很难突显自己的特色。原来不选的概念课,复习课,教材刚增加的内容,有争议的内容,倒成了这几年数学课题的香饽饽。
第三,不一定选那些知识点(考点)多的所谓重难点内容。知识点很多容易使课堂上老师讲得过多,减少了学生活动和师生互动的时间,很难体现出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
总之,选课题要扬长避短。
步骤二,确定教学模式。
选定了教学内容之后,要思考这个内容适用于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有些教学内容适合于讨论分析,有的适合角色扮演,有的适合观看影视作品,有的适合于欣赏感悟。所选的教学模式还要符合所授课班级学生的特点,有的班级长于表演,有的班级长于思辨,这些都是教师要考虑的因素。对纪律好的自学能力强的班级适合阅读,对学生主动性较差的班级可能就适合动手操作,有的班级气氛活跃,就可以选择抢答的方式,有的班级学生表现欲较强,就适合角色扮演等等。所以教学模式的选择要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集体的特点。
步骤三,备教材。
1、通读教材,明确本节课在本书中,本章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前边跟哪些知识点有联系,后边那个知识点是建立在它的基础之上的,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再设计教学环节时有的放矢。
2、教师所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有明确的目的,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应发挥它的效率。每一个步骤,每组题目是为那个知识点服务的,哪些新知识点要有哪个旧知识点引出来的,自己心里要非常清楚。教授文科内容时,教师应考虑用什么形式的课程资源来表达主题。课程资源很多,网上的,生活中的,电影中的,政治历史等等,教师既要注意到多样性和丰富性,又要注意选择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切忌造成资料视觉轰炸的效果。学生一节课看得眼花缭乱,没有思考的空间。一个教学主题常常会搜集到一大堆的资料,这就需要教师从中筛选出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忍痛割爱,删繁就简,否则会造成材料的堆积。
3.教学课堂要有一根主线。主体框架要清楚,脉络分明,环节怎么丰富要以突出重点为依据。设计的各个步骤,各个题目要有明确的目的。教学各步骤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不是孤立的,前边有铺垫,后面有升华。或者课前有问题提出,后面就出现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在处理教材时都应先了解该课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的,作到心中有数。然后注意在备课过程中设法由浅入深,把难点解释清楚。同时突出重点,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重点内容进行操练及运用。学生在掌握知识重点后,其它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4.课前的导入设计。课前的导入,这是公开课开始的第一个亮点,如何提起学生的兴趣,需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教学导入,而这个导入的决定权完全在于老师。因此,作为老师首先自己要有自信、有激情更要富有机智,根据教材的要求,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如:歌曲式导入,提问式导入,图片、幻灯等电教导入,悬念式导入等等,以此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酝酿他们的情绪,拨动学生的心弦,这样,课堂教学活动往往能顺利进行,课堂气氛也会变得生动活泼、和谐轻松,那么课堂基本上已成功了一半。
5、知识点之间的过渡是最能体现授课教师的功底和匠心的,也是老师在教材的处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要自然,切忌生硬,常常需要有几句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话,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和仔细揣摩。过渡得好,课堂上自然流畅,一气呵成,是一种美的享受。教学环节要过渡自然。一节课总是由好几个环节构成,讲解某个知识点也要经过几个步骤。教师备课时应注意这些环节或步骤间的的自然衔接,力求做到水到渠成,不露痕迹。这样,一节课的思路就显得非常清晰,而学生的思维也不会因某个教学环节的突然中断或突兀转折而打断,从而顺畅流动,思维非常活跃,听众也就感到整节课是一个完美的整体。
步骤四,备教法。
一节课能否吸引住学生及听众,取决于它的设计是否灵活,教法是否新颖。教师应在备课时注重创新,力求上出一节有自己风格特色的好课。
(1) 善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平铺直叙的讲述剥夺了学生在通过思考后获得知识的成功感,并容易使学生失去参与的热情,课堂变得沉闷。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中善用启发式,由浅入深,层层诱引,最后让正确的答案或结论从学生的口中得出。既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把“一言堂”变成了人人参与的讨论或交流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特别深刻,有更强的活用能力,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 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间的交流,发现他们的疑难困惑,及时解释清楚。同时也抓住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或事物,调动其积极性。师生默契配合,共同把课堂活动推向高潮。
步骤五,备学生。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公开课必须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上,首先要把课堂教学的中心或主体真正转到学生上,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课堂观念。一堂好课,不光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头头是道,分析得如何深入细致,教材挖掘得如何深广,还要看老师是否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光靠教师的教而缺少学生的感悟是不行的。所以,正确处理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引导之间的关系是转变教师教学思想的第一步。
课堂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这项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状态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兴趣及爱好,尽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走近他们的生活,经常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成绩状况及理解能力的差异,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有些有经验的教师甚至在备课时便想好:这个稍易的问题要让成绩略差的XX同学回答;这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到时让XX同学总结一下……这样让每个同学都有份参与到你设计的课堂中,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有极大的帮助。同时,也能使整节课在师生的默契配合中顺利进行。
步骤六,制作课件。
制作课件应不求华丽精美,只求有效实用。课件的流程要顺畅,便于操作,不要做得一会儿翻前一会翻后,影响教学的流畅性。
步骤七:试讲与修改教学设计。
这里指的试讲不是在上公开课的班级试讲,指的是教师可以在同年级的其他班试讲。试讲时教师可以请本教研组的教师听课,帮助自己发现问题。根据试讲的情况,调整教学设计,特别要注意设置的提问是否准确:在试讲的班级引起了怎样的反应?教学的时间是否合适等问题。
综上所述,一节好课应当是:从课堂语言来说:讲述时行云流水,提问时准确到位,启发时生动形象,过渡时圆润自如,总结时简洁凝练。
从课堂结构来说,自然,有节奏,重点突出,师生互动良好,注意对学生的回答做恰当点评; 开头导入有特点,中间课堂气氛活跃,结尾突出重点,切切实实地落实了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