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图形”说课设计
我执教的内容是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前班探究式活动课程》——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第1课时。
一、 说教材
1、 分析教材的地位。
在现实生活中,幼儿能接触到很多图形,如:衣柜、冰箱等,能在生活中寻找相似形状的物体,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为以后学习立体图形打下基础。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2、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以下目标:
1)、能正确感知并辨别正方形、长方形和梯形,圆形与半圆形的异同。
2)、初步了解图形之间的转化关系。
3)、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难点定为:能正确感知并辨别正方形、长方形和梯形,圆形与半圆形的异同。希望能在活动中让幼儿掌握。
二、活动准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为此,我做了以下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半圆形卡片。图形口袋(里面装有几种常见的几何图彩纸)和拼图
三、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引导发现法: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
四、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2、游戏法:教育学家指出:“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这是幼儿的年龄特征。数学教学要根据幼儿“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特点来展开,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教学活动,它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知识,掌握知识,所以本课的学法我采用了游戏法,通过多个游戏的设置,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究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我注重在“趣”上下功夫。通过幼儿的回答,引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半圆形和圆形”。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出课题:有趣的图形。
(这样导入,我主要是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小朋友们在同伴回答问题的同时,互相弥补知识的空缺。同时,也使幼儿深深感受着课伊始,趣已浓,)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新课标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小朋友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活动,让学生亲历操作、猜测、发现与选择,参与“做”数学的全过程。
1、动一动。
教师要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愉悦环境中参与学习,使幼儿形成一种学习、运用知识的心理趋向。为此,我把期望带给幼儿,请小朋友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用自己的小手,摆出各种图形。通过游戏调动幼儿的主动参与,让他们体验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2、 变一变。
疑问是探索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发动机。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我首先出示圆形,同时发问:看看这是什么形?然后我转一圈,迅速将圆形对折,再问:看看变出了什么形?猜猜圆形是怎样变成了半圆形?引导幼儿想办法把圆形变成了半圆形,并比较圆形和半圆形的异同。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很容易找到这其中的方法,紧接着我请幼儿两人一组,运用各种图形继续玩变图形的魔术,看看用它们都能变成什么图形。幼儿通过刚才的活动,兴趣马上被提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马上开始了不同的尝试。经过几分钟的活动,我组织幼儿开始交流,由于有了刚才的动手活动,幼儿们都能说出不同的方法。
3、贴一贴。
在幼儿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发现后,动手做出了很多图形,我设计了游戏:贴图形。请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将自己做出的图形归类,并数一数有多少个图形。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发挥。
(三)巩固新知,拓展运用
练习,是幼儿消化知识的重要环节,而有趣的活动,能使幼儿在愉悦的学习心理下,有效地巩固新知。因此,在本环节中,我所设计的三个活动,主要突出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
1、摸一摸。
我出示熊口袋,口袋里装有不同形状的图形纸板,老师播放音乐,请小朋友轮流传口袋,音乐声停止时口袋传到谁手里,谁就用手伸进口袋里摸一种图形,说出图形的名称后取出来检验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可以把图形放回口袋,如果错误取出来。游戏结束后,我请幼儿再摸一遍认错的图形纸板。通过这样的游戏,幼儿们复习了各种图形的特征,加深了对各种图形的印象。幼儿通过手的触摸,对图形特征进行了进一步的感知,形成了初步的图形概念。
2、连一连。
看汉字,连形状。在这个活动中,让孩子们感受汉字的间架结构。把图形根植于“汉字”的土壤之中,领略图形的无穷魅力。
3、拼一拼。
孩子们根据每种图形的特征,通过让幼儿在头脑中再现图形的表象,加深了对图形的记忆。在拼贴的过程中,不但巩固了对这些图形特征的认识,发展了孩子的空间观念,同时,体会到图形的美,用图形创造了美。
(四)、课堂延伸:
看一看,感知生活中的图形。
我利用电脑出示生活中的图形,让幼儿边看边说。接着,再让幼儿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图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畅所欲言。在分享的过程中,让幼儿进一步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图形。
(五)、小结
带领小朋友们到校园中去寻找图形。让幼儿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课标精神的体现。结合生活的实际,我设计了寻找身边图形的活动,让幼儿把所学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就使数学和生活紧密相连,激发起幼儿学好数学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幼儿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效地帮助幼儿发展空间观念。这样,不仅对本课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体现了多元评价。
反思:
教然后知不足,我执教的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个别幼儿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没有把话说好,说完整,而我没有给他们太多改正的时间;还有就是教具的准备不是很充分,材料过于单一,没有太多的关于几何立体图形的玩具。总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倍加努力,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用理论指导实践,把幼教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