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名称:大班节奏乐《瑶族舞曲》
设计意图:幼儿天生好奇好动,对声音具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性,喜欢用身边的物品敲敲打打。挖掘孩子们最熟悉的、最常见的生活用品进行打击乐演奏,这样即是一种教学创新,同时也启发了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声音,发现最美声音。节奏乐教学不仅能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幼儿对音色、曲式结构、多声部表现等各方面的能力。
活动目标:1、带领幼儿欣赏乐曲《瑶族舞曲》,了解该乐曲的曲式结构。
2、巧妙利用生活用品作为打击乐器,并能根据声音的不同选择相应的乐器为乐曲伴奏。
3、引导幼儿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表现节奏型。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瑶族舞曲》音乐、节奏图谱、瑶族图片 各种打击乐器(奶粉桶、筷子、药瓶内装沙子、勺子和盘子)
活动过程:一、节奏声势练习(用身体各部位发出或拍打出节奏)
二、音乐欣赏,了解乐曲曲式结构(ABA)
三、 节奏型练习(朗读三条节奏型,看对应声势卡拍打节奏型,看指挥分组练习)
四、乐器选择(听声音配乐器,看节奏型和对应图片演奏自己的乐器)
五、打击乐合奏
教材选择:《瑶族舞曲》具有少数民族特点,节奏轻快,具有优美的歌唱性和活泼的舞蹈性,设计的节奏型较简单。不仅可以作为一个音乐欣赏活动帮助幼儿对音乐情绪、内容进行体验、感受和想象,而且利用这首乐曲开展节奏乐活动,非常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
关于目标:目标1重在让幼儿用身体、表情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
目标2重在让幼儿尝试用身边物品准确表现不同节奏型。
目标3重在体验幼儿之间的相互配合。
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运用节奏谱,给幼儿以直观经验,以鲜明的身体部位卡片和乐器图片引导幼儿,使幼儿的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2、引导创造法:引导幼儿分析乐器的声音和乐曲如何相匹配,培养良好的情趣。激发幼儿的表现力,点燃幼儿的创造之花。
3、具体操作法:第一次鼓励幼儿通过拍打敲击身体来进行节奏练习,第二次是幼儿熟悉乐曲后自选乐器配器演奏。第三次分组多部合奏加深了幼儿对乐曲更深层次的理解。
重点:掌握乐曲的曲式结构、节奏型,初步会选择合适的乐器。
难点:八分音符的节奏在一定的速度下均衡的演奏。
活动亮点:教师选材贴合幼儿年龄特点,目标适宜。课堂节奏把握稳健,语言引导有很强的层次性。能挖掘身边物品作为打击乐器,使声音的利用有了很大的拓展。
幼儿对活动内容感兴趣,自主学习痕迹明显,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不足:在活动的最后环节应增加对乐器的二次选择,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尝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