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目标
1.在校能够按照正确的礼仪用餐。
2.能够辨别出哪些行为不符合用餐礼仪。
3.在校用餐过程中遇到意外,能够互相体谅、互相帮助。
二、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观察校园用餐不文明的行为。
2.教师准备:相关文摘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谈话引入,教师揭题
【教师活动】导入:小朋友,大家从不认识到成为好朋友,现在就像是个大家庭一样,一起学习、一起游戏,还一起干吗?
【学生活动】吃饭。
【教师活动】对呀。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校用餐时有哪些礼仪。
板书:第十二课 在校用餐
活动二:自编故事,初识道理
【教师活动】请小朋友们看看书上的“故事坊”,让我们来瞧瞧冬冬是怎样在校用餐的吧。小组内编个小故事。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编个故事。(书上P33)
【学生活动】交流故事。
活动三:讨论交流,归纳要点
【教师活动】大家说,冬冬做得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活动】对。因为他做到了文明用餐。
【教师活动】是呀。冬冬是个讲文明礼仪的好孩子。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文明用餐的。
【学生活动】交流。
【教师活动】根据交流内容,师随机板书。
板书:餐前洗洗手
排队取饭菜
卫生要注意
餐后要整理
【教师活动】小朋友们说得真好。你们说得呀全在“贴士墙”上的。赶快来看看。
出示“贴士墙”上儿歌
先自己读一读,
再加上动作一起读。
活动四:辨析实践,深化认识
【教师活动】现在我们知道了正确的用餐礼仪。请你像侦探柯南一样,睁大双眼,找一找“万花筒”中,哪些行为符合用餐礼仪,哪些不符合,为什么?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书上P34)
交流:A.、符合。 取饭菜时有序地排队。
B、不符合。 吃饭时随意说话,饭粒喷溅,不讲卫生。
C、不符合。 排队不受秩序,你推我挤。
【教师活动】小朋友们真是火眼金睛呀!如果发生了以下情况,讲文明,懂礼仪的你又会怎么做呢?(书上P34实践园)
A、不小心打翻饭菜,弄脏了同桌的衣服。
B、同桌身体不舒服,把饭菜吐了出来。
【学生活动】交流。
【教师活动】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在校用餐时的文明礼仪,今天用餐的时候,就让我们付诸行动,文明用餐。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有礼貌、讲文明,互相关爱的好好孩子!
(附:板书)
第十二课 在校用餐
餐前洗洗手
排队取饭菜
卫生要注意
餐后要整理
四、备课资源
1.英国家庭的餐桌教育
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具备各种值得称道的素质或性格。
鼓励孩子自己进餐:孩子长到一周岁至一周岁半时,开始喜欢自己用汤匙喝汤吃菜。绝大多数英国家长认为,孩子想自己进食,标志着一种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应给予积极鼓励。
杜绝偏食、挑食:英国人普遍认为,一个人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多半是幼儿时期家长迁就造成的,因而他们特别重视幼儿期的偏食、挑食纠正,如幼儿一个劲地只吃某种菜而对其他菜不屑一顾时,家长往往会把此菜收起来。他们还认为,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人见人厌的性格。
学习用餐礼仪:英国孩子一般两岁开始系统学习用餐礼仪,四岁就能学到用餐的所有礼仪。
让孩子帮忙做事:稍大一些(五岁左右)的孩子都乐于做一些在餐前摆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杂事。这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另一方面也让孩子有一种参与感。
重视环保教育:五六岁的孩子应知道哪些是经再生制造的“环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永久垃圾”。外出郊游前,他们会在家长指导下自制饮料,尽量少买易拉罐等现成食品,并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因为他们懂得“滥用资源即意味着对环境保护的侵害。”
2.吃饭文明从轻声做起
中餐是我们最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之一。说起饭菜品种之丰富,烹调之复杂,样式之精美,如果中国人称自己是第二,估计全世界其他国家没人有勇气自夸第一。可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成为旅游目的地,中国人吃相不雅似乎与中餐一样,闻名于世了。在泰国、澳大利亚等地,中国旅游团游客一般都是被安排在当地档次较低的餐馆进餐,一是旅行社节约成本,另外国人不注重餐桌礼仪也是重要因素。国内外媒体批评一些国人用餐“衣着随意,高声喧哗,抢菜浪费,满桌狼藉”。
3.令人难堪的“吧唧吧唧”
如果将噪声与美食联系起来,人们头脑中浮现出的第一个词儿应该就是“吧唧”。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同桌就餐时,对面的兄台“自在”地享受着食物撞击口腔的快感,而我们却在阵阵“吧唧”声中倒足了胃口。
一个导游曾说他带着外国游客去饭店吃饭时,常常能赶上周围有人吃饭吧唧嘴。这种“噪声”不仅让外国游客为之侧目,也让自己感觉“如坐针毡”。
一百多年前,一位名叫马克·戈万的俄国外交官写了本名为《尘埃》的书,书中记录下了一些外国人眼中的“有趣现象”,其中就有这样一段描述:“大厅内只有筷子碰撞饭碗声,然后是咀嚼声,再往后就是使人听起来很不舒服的‘吧哒、吧哒’的吧唧嘴声。”所以,请各位不要成为餐桌噪音的制造者。
4.不同国家待客用餐礼仪
文莱:吃多少主随客便。吃多吃少,吃随你便,这是文莱人的待客习俗。在文莱,家里来了客人,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向自己问好,主人就会笑脸相迎,热情接待,把家中吃的东西拿出来供客人享用。但是主人从不劝食,对方吃不吃、吃多吃少、好吃不好吃,从不过问。主人认为这样问客人是不礼貌的。当然如果饭菜不够,主人会适当添加。
瑞士:吃喝定量多吃自费。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瑞士人精打细算,节约成风。在这个国家承办的世界性高层活动,一日三餐固定供应每人一份餐,或是把这份餐费发给个人,让你自己找地方去吃。除此之外,每人免费供应一份茶。谁要是多吃多喝,得自己另外付钱,国内外客人一视同仁,概不例外。
德国:厌恶浪费厉行“吃光”。德国人视浪费为“罪恶”,讨厌凡事浪费的人,所以没有奢侈的习惯。与德国人相处,务必遵守这个习惯,才能跟他们打成一片。如与他们进餐馆进餐时,不能多要根本吃不了的东西,自己要的饭菜必须吃光;剩下的汤水饮料,也要用面包蘸着吃下去或喝光;用舌头舔光盘子的场面也司空见惯。
5.关于用餐礼仪的中国古代名言
食不言,寝不语。
夫礼之初,始于饮食。
毋抟饭(别抢着吃)、毋诧食(咀嚼时不要出声)、毋刺齿(不要边吃边剔牙)
——《礼记》
五、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重点:学校用餐礼仪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同时对他们能够具备各种值得称道的素质或性格,如,当遇到意外情况时,能够互相体谅并互相帮助;体现个人的文明素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小学阶段是儿童逐渐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起点,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开始形成的阶段。本阶段的教育应该为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打好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除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外,很重要的应该是培养他们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日后成材的重要条件。因此,小学生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普遍溺爱,在家未能养成正确、良好的用餐习惯。在学校的集体环境中,因地适宜地渗透礼仪教育,往往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