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一体化设计方案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54学时,3学分。主要讲述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概念、创作理论、接受理论和幼儿语言文学与幼儿语言发展关系,介绍幼儿语言文学创作中的情节、主题、题材等内容。
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教学和教育,对学生进行幼儿语言的基本训练,使学生认识幼儿文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习幼儿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阅读一定数量的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幼儿文学的写作训练,具有适应幼儿教育需要的幼儿文学鉴赏能力和改编创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儿童文学素养,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特别是语言教育活动打好基础。
二、教学方法与要求
针对本专业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内容的特点,我们灵活采用了以下几种主要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习法。引导学生运用幼儿语言学的理论知识鉴赏各类幼儿语言文学作品,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的幼儿文学素养。
◆比较研究学习法。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作品鉴赏能力的基础上,布置专题让学生进行比较性研究学习,如同一主题的不同作品的比较研究、作家前后创作风格的比较研究、人物形象的比较研究等,这种方法十分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研究意识的培养。
◆讨论法。列举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如可否在幼儿语言文学中涉及毒品、死亡等灰色主题,某部作品是否为童话等,通过讨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
◆实践法。贯穿于文体的教学环节中,抓好每种文体的读、诵、讲、演和创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从事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手段
本课程54学时,3学分,开设一学期。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结合本地学生的具体情况,拟将本课程教学安排为面授辅导、小组讨论、实践教学和个别化学习等多种形式。
(一)面授辅导
主要任务是课程基本知识点和重难点辅导、答疑解惑、作业讲评,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研究学习、开展小组讨论交流活动等等。
(二)实践教学
主要分为两大块直观演绎和改编创作。与理论教学结合在一起,同步进行。试图通过对各类幼儿语言文学作品读诵讲演的直观演绎,提高学生领悟和表现作品的综合能力,培养对幼儿语言文学的热爱之情;通过改编创作实践,加深对幼儿语言文学各文体特点的把握,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学素养,为将来从事幼儿园教学活动打下基础。
(三)个别化学习
学生个别化学习的活动包括阅读文字材料、完成平时作业、网上答疑(利用BBS、电子邮件和电话咨询与教师交流)、视听学习(收看电视、录像、CAI课件、VCD学习光盘、VOD点播等)。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
次数 周次 学习内容 辅导方式 备注
1 第三周 幼儿语言学基本理论 面授辅导
2 第五周 幼儿语言学的特征 面授辅导
3 第七周 幼儿语言文学作品的直观演绎与改变创作 面授辅导
4 第九周 课程总结与作业辅导 面授辅导
5 第十周 网上答疑
6 第十一周 幼儿语言文学各文体的特征 面授辅导
7 第十三周 幼儿语言文学作品的直观演绎与改变创作 面授辅导
8 第十五周 幼儿语言文学作品的直观演绎与改变创作 面授辅导
9 第十六周 网上答疑
10 第十七周 课程总结及期末复习 面授辅导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取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程考核。
(一)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其主要内容分为平时作业和学习情况两部分。形成性考核依据形成性考核册的布置和要求完成情况,考核成绩也以百分计,占总成绩的30%。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掌握及实际运用的能力。
(二)终结性考核
终结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考核形式是期末闭卷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