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2—3岁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敏感期。本次活动我借助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引导幼儿解决数学问题,直接而巧妙地将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旨在帮助幼儿理解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初步理解生活中有关量的差异性的问题,为以后学习数的排序做好铺垫。不仅如此,幼儿通过不同维度的比较,来建立大和小的概念,并在掌握量的比较方法基础上,将课堂上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之中,为以后学习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做好准备。
托班幼儿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关于小动物的故事。在设计本次活动之前,我量体裁衣创编了“大河马和小松鼠”为对比对象,利用两种动物以及它们所用物品“量”的差异性形成鲜明的对比:大——小。同时,在故事中两种动物的选择以及和各情节构想之中,渗透了朋友之间相互关爱的跨领域目标。
活动名称:
大河马和小松鼠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尝试分辨和区分不同维度物品的大小。
2、掌握“量”的比较方法,建立正确的量词概念。
重 点:
尝试分辨和区分不同维度物品的大小。
难 点:生活中正确区分和运用
活动准备:
河马、松鼠、碗、背包、帐篷、被子、椅子图卡,河岸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引出活动主题
1、为幼儿讲故事《大河马和小松鼠》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引导幼儿思考、交流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1)发现故事中的大和小,“大河马的朋友是谁?”(小松鼠)“小松鼠的朋友是谁?”(大河马)“他们有什么不同?”(一个大一个小)
(2)区别大和小
“大河马和小松鼠分别用到了哪些东西?”(背包、碗、帐篷)“它们有什么分别吗?”(有大的、有小的)
(3)教师为幼儿演示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师取出大河马和小松鼠的图卡,放在一起比较大小。
(4)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大和小
“我们把大河马和小松鼠放在一起,比一比谁大?谁小”?(幼儿清晰表达说出河马大和松鼠小)
此环节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情节故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热情,并在层层递进的问答交流中帮助幼儿建构“大和小”的量词概念,并在三种维度的区分和比较中,加深和巩固认知。
大和小在数学概念中主要应用于衡量体积、容积、面积,而活动中出现的被子虽说也是用大和小来形容的,但是它是属于面积的范畴,因此不在这个环节中出现。在这个环节中尤其应该注意的是给予数学概念的正确性。
二、学习比较大小
1、引导幼儿通过故事进一步理解大和小的区别,理解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大河马和小松鼠一起去旅游,小松鼠的背包是什么样的?”(很大)“大河马的背包是什么样的?”(很小)
“小松鼠背不动时,大河马是怎样做的?”(和小松鼠交换,让小松鼠背小的,他帮助小松鼠背大的)“大河马是个什么样人”(在好朋友遇到困难时,热心帮助别人)
“大河马和小松鼠在露营时都遇到了什么问题?”
(大河马的帐篷太小了,睡不下,冻得直打喷嚏)
“小松鼠又是怎样做的?”(请大河马到他的帐篷里面睡)“你觉得小松鼠表现的怎么样?”(他做的很对,朋友有困难时我们应该帮助他们)
通过巧妙地设疑,让幼儿不由自主地就继续追随教师的故事情节来巩固相关的认知,并在进一步理解数学故事、解读数学问题的同时,通过故事中小松鼠把大帐篷借给大河马用、大河马帮助小松鼠背大背包,实现第三个跨领域的情感目标——朋友间的相互关爱。
2、通过研讨后解决问题:
“大河马个子大,有力气,所以他能背得动大背包。
小松鼠个子小,只能背小一点的背包。“
“大河马个子大,所以小帐篷根本睡不下,就和小松鼠一起睡大帐篷”。
(教师边为幼儿讲解,边将大背包、大帐篷和大河马放在一起,而把小背包和小松鼠放在一起,再放进大帐篷里面)
三、生活经验迁移
1、你们看,大河马和小松鼠多么结友爱呀,我们送给它们一件礼物吧!说一说你想送什么呢?(引导幼儿活学活用,运用量词来加以描述)
2、同物比较:
“小朋友们,老师也有礼物送给你们”(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3个彩蛋展示给幼儿)“看看有几个呀? 哪个大?那个小呢?”( 进行两两对比,比较出大小,再把3个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掌握了正确的区分和归类方法,教师巧妙地“话锋一转”,一句话就让幼儿感受到朋友间的关爱之情,并在“说一说送什么”过程中巩固所学量词的多维运用;注意,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出现了——
当课堂上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时,创造性地拓展与实践性的探究也就开始了:
如:我送大河马一把大雨伞;
…………………一盒大饼干;
一顶大帽子;
一块巧克力;
四、教师总结:
“大和小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它们经常会一起出现。 你们在活动室里找一找,还有什么是大的?又有什么是小的呢?”
延伸:回到家中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大的和小的”,然后把你的发现带回来说给大家听,好吗?
再次经验迁移的同时,相关的教学讯息也传递给了家长,建构了多维立体的学习支架,真正为幼儿持续学习和互动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