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第一课时:鸟类)
教学目标:
1.阐明鸟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主要特征;
2.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
3.举例说出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种环境。
重点和难点: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探究活动的设计及实施
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鸟类在空中飞行的图片、录像片;
学生:搜集描写鸟类的诗句;观察、调查当地常见鸟类并做记录;
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课题
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很多能够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像海葵、珊瑚、乌贼、虾、蟹还有鱼类等等,等等,这些水军们形态各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结构特点来适应这水中生活。(它们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一般来说,它们具有两个至关重要的特点:一是能够在水中游泳,便于它们寻找食物和躲避敌害;二是能够在水中呼吸。)
后来我们通过学习又认识了一些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像金丝猴、袋鼠、蛇、家兔、蚯蚓等,它们为了适应陆地生活也出现了一些典型的的特征,我们曾总结为4点:(1.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比如角质鳞、甲以及外骨骼,2.出现了各种独特的运动方式,3.出现了能够在空气中呼吸的各种呼吸器官,4.还出现了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那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水、陆两大军团,那另外一支军队:空军——空中飞行的动物,这支庞大的军团又是如何适应空中飞行生活的呢?
那我们首先得要知道哪些动物可以在空中飞行?谁来告诉大家一下?
学生答:————————
大家知道的可真多呀!自然界中会飞的动物早在几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后来是脊椎动物中的鸟,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它们既是陆生动物,又适于空中飞行。
今天就让我们以鸟类为代表来认识一下空中飞行的动物吧。
目前人类发现的鸟有9000多种,我们在草原、灌丛、水面、树林等许多地方都能看到鸟的踪迹。我简单的给大家介绍几种鸟:
1.鸢:分布在华东、中南及云南、西藏等地,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全长42~48 cm;常成对或单独活动;捕食鱼、蛙及昆虫,亦啄食动物尸体.
2.雁:雁的样子略像鹅,常常成行列飞行。飞行姿态强健有力。
3.蜂鸟:身长约5 cm,重2 g左右;蜂鸟时常扇动着每秒钟80次以上的翅膀悬停在花丛中吮吸着花蜜。
4.天鹅:像鹅而较大,颈长,羽毛多纯白色,飞行高而速度快。主食水生植物,也食鱼虾。
5.燕:体小。翅膀较长,尾似剪刀状。在我国春向北来,秋返南方。捕食昆虫,是益鸟。
6.信天翁:是大洋里最大的海鸟,身长1米有余,展开双翅长达3.7米,体重8~9 kg,披着一身犹如浪花似的白色羽毛,只是在双冀尖及尾羽有些黑褐色。信天翁能长时间地停留在空中,有时甚至几个小时不扇动一下翅膀,任凭风来吹送。
这时我们不禁要问:
1.是不是所有的鸟都会飞? (不是。如企鹅、鸵鸟。鸡飞行能力下降。)
2.鸟类的飞行对它的生存有什么益处?
(飞行使得鸟类扩大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有利于寻找配偶繁殖后代。甚至有些鸟还借助飞行能力来躲避季节变化对它们生活所造成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迁徙。迁徙的鸟类随着气温的下降能从北到南,寻找食物丰富的地方越冬;春暖花开时又能从南到北,返回产卵育雏的地方。有些鸟更厉害,它们甚至能从北半球飞到南半球。
引出课题: 3.鸟类为什么会有那么强的飞行能力呢?
我们探究的题目就叫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二、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1.寻找实现飞行的启示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我们根据现有的经验来展开丰富的联想是非常必要的。那我给大家准备了几个小资料,看看对大家探究鸟的飞行会不会有点启示呢?
(教师利用纸片和纸飞机等的比较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鸟类要实现飞行需要满足的条件:减少阻力、减轻体重、提供能量等。)
资料一:当你将一张薄纸扔向空中, 它会飘飘悠悠地落到地上,这是由于地心引力对它的吸引。如果你把纸的形状改变一下,叠成一个纸飞机,用相同的投掷力推,纸飞机会在飞一段距离后,才落到地面上。
这说明:………实现飞行的条件之一是改变形状。
资料二:如果是两只大小相同,重量不同的飞机,我们用同样的力度投掷,会发生什么呢?
这又说明:………实现飞行的条件之一是减轻重量。
资料三:如果你做一个飞机模型,在模型上安装一个发动机,它就会飞行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它飞行时间的长短要根据发动机给它提供动力的时间长短而定。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这个资料又说明什么呢?……实现飞行的条件之一是能量的供给。
(学生总结出实现飞行的条件是改变形状、减轻重量和提供能量,由飞机类推到鸟类。由此引出本课时的重点内容:为了满足这些条件,鸟类适于飞行的特征究竟有哪些?)
在这些启示下,我们一起来尝试着填写我们的探究报告吧
提出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
作出假设:鸟的……都为飞行而设计
制定计划:观察鸟类的……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讨论:
提问小组的讨论结果:(需要教师能够准确地应变学生的讨论结果)
若干组回答结果整理为:
2.鸟类适于飞行的外部形态
展示张开翅膀的鸟的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寻找鸟类适于飞行的外部形态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自主交流中提炼出主要的三点:体形、前肢和体表。)
(1)体型
学生直接观察鸟的外型,其实可以很快得出鸟的体型呈流线型,学生能够马上说出鸟类的体型同样有助于减小阻力。)
(2)体表
尝试识别鸟身上的羽毛,重点介绍与飞行有关的羽毛,思考它们在结构和排列方面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清楚的了解羽毛的特征,可让他们准备好鸽子或其它鸟类的羽毛,课堂上进行亲自观察,即解决了问题,又激发了兴趣。与飞行有关的羽毛很平整,且彼此重叠,通过完整扇子与破碎扇子的比较,获知此特征也与飞行有关。)
有关正羽的介绍:在鸟的翅膀、尾部等处都有些大型的羽毛,对飞行及平衡起决定作用。正羽羽轴两侧密生羽枝,羽枝两侧有着生羽小枝,羽小枝上生有钩或槽(羽小钩),前后相邻的羽小枝相互钩连,组成扁平而有弹性的羽片。
有关绒羽的介绍:羽轴纤弱,羽小枝的钩状突起不发达,因而不能构成坚实的羽片。羽绒服中常填充绒羽。
有关毛羽的介绍:毛羽很细,呈毛发状,杂生在正羽和绒羽之中,在拔去正羽和绒羽之后才能见到。
(3)前肢
观察鸟的前肢特征,并探讨其作用。
(鸟类的前肢就是翅膀这一点学生非常清楚,翅膀对于飞行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关键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翅膀在飞行过程中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可由翅膀的形态着手,再通过扇子作类比,得出扇形结构增加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
按照正确的探究顺序,由外部形态过渡到内部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探究方法的科学性。
3.鸟类适于飞行的内部结构
(1)肌肉
鸟类哪个部位的肌肉最发达,有何意义?
(由于学生有过吃鸽子、鸡等鸟类的体验,所以部分学生都能说出鸟类胸部肌肉最发达。关于肌肉的特性,在初一阶段学生已了解过,自然可以得出肌肉越发达,其收缩与舒张的能力越强,就越有利于扇动两翼飞行。)
(2)骨骼
(肌肉附着在骨骼上,由肌肉到骨骼符合一定的观察顺序。同样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配合图片或鸽子、鸡等鸟类的骨骼,寻找骨骼的特征:胸部的骨很突出,两侧附着发达的胸肌;骨骼即轻又薄,长骨中空。)
鸟类在空中飞行是剧烈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鸟类是如何满足能量需求的?
(3)消化系统
(学生基本上都知道能量来自于食物,要想提供大量的能量,首先必须提供大量的食物,出示资料1说明鸟类的食量很大。)
教师质疑学生:鸟类食量大,增加了体重,而鸟类为了飞行又要尽量减轻自己的体重,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食物进入鸟类体内后,涉及到了消化吸收问题,学生自然联系到了消化系统,出示资料2说明鸟类的消化吸收功能强大。再配合图片资料,寻找消化系统的具体特征:小肠很长,消化吸收能力强;直肠很短,不利于贮存粪便,粪便的及时排出减轻了体重,利于飞行。)
(4) 呼吸系统
展示鸟类呼吸系统的图,学生观察并思考其特点,理解双重呼吸。
(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要释放出来必须经过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的参与。所需能量多,也就意味着参与呼吸作用的氧气的量多。通过观察图片,学生发现了气囊这一特殊结构,根据气囊能贮存大量空气这一点,配合动画效果,更好的理解鸟类独特的呼吸方式有助于氧气的大量供应。)
(5) 循环系统
展示“鸟与人的心脏大小及心搏次数的比较”的表格,认识循环系统的特征。
(氧气要运送到全身各个细胞,还得依赖于循环系统。心脏作为输送血液的泵,其功能的强弱决定了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通过表格上一系列数据的比较,学生发现鸟类的循环系统非常完善。)
4.鸟类适于飞行的其它特点
(此部分可由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补充,如神经系统和体温等,教师给予恰当的评价。尤其针对鸟类的体温高而恒定,可让学生阐述其意义。)
三、归纳总结鸟类的主要特征
(以板书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认识鸟的全身为飞行而设计。由莱特兄弟的例子过渡到课外活动“小小工程师”,鼓励学生利用仿生学知识,畅想如何研制更先进的飞机,造福于子孙后代。)
四、结束课题,承上启下
教师提问:自然界中,除了鸟类适于飞行外,还有哪些动物能在空中飞行?
(学生凭借日常经验,肯定会列举蚊子、蜜蜂等动物,对于这一类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教师告诉学生下节课将共同去领略昆虫的奥秘,同时教师别忘了说明陆地生活的哺乳动物中的蝙蝠也适于飞行,体现出知识的严密性。
五、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第一课时)
鸟
一 简介鸟类
二 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1外部形态 减轻体重
2内部结构 提供能量
三 鸟类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