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化学初中化学
探究水的组成教学反思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探究水的组成》教学反思
整节课把水的组成作为已知信息,把核心活动落在寻找证据和证据与结论之间的推理过程上。把对化学式的微观认识作为知识落点。
水的组成对于学生的学习价值是什么?它本身是一个案例而已,通过对一个最简单的物质的组构成的研究,让学生体会研究物质组构成的基本思路。在体验的过程中形成从物质的组构成来认识物质的基本角度。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理解化学式和物质组构成之间的联系。
学生对化学式学习的障碍点在于不是背不下来,而是不能基于理解来认识化学式。通过本节课,实现了学生的主动推理意识,和对化学式的宏观微观,三重表征的理解。所以是成功的概念原理教学。

一、学生反馈
这是一堂现场比赛课,教师和学生课前是陌生的。但是,经过短短四十分钟的交流,师生之间却达到了高度的默契。尤其是最后二十分钟,进入核心学生活动时,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下课后不肯离开,还在继续进行小组讨论。
在课后学生访谈中,学生表示非常喜欢这节课,认为这节课生动、有趣、新颖。老师传授了跟其他课堂上不一样的知识。
有的学生说,“通过摆模型理解了如何从微观层面认识物质。在动手的过程中,我们对这些知识的认识更深刻了。”还有的学生说,“通过探究水的组成让我们了解到平时从不去想的化学知识。老师的多层次的提问,可以帮助我,更多地从微观的角度,学习化学。激发我学习化学的兴趣。”
调 查 问 卷
问题设置
指标1:老师讲的这堂课很吸引我
指标2:这节课的知识安排和活动设计新颖
指标3:通过本节课我学会了老师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指标4:通过本堂课我了解了学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指标5:我能很好地参与老师组织的课堂活动
评分标准
A:是(20分) B:不完全是(10分) C:不是(0分)
序号为学生数,共38人
调查结果

指标1
指标2
指标3
指标4
指标5
合计
720
750
740
720
670
从问卷结果可以看出,这节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这节课上,学生们发现了学习化学的本质方法和认识化学的不同的角度.

二、为什么这节课受学生欢迎?

1、学化学不是背结论而应重推理

学生都表示,从来没有这样思考过问题。因为长期以来化学教学的落点主要是在背实验和背结论。学生对证据到结论之间的推理路径,推理依据,以及变量的选择是完全不了解的。到高中学生面对推理问题显得很无序。从中反映出,我们科学教学落点的偏差是严重的。

这节课我尝试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是有效的,学生从开始上课时,不知道什么是实验证据,什么是推理依据,到第一个环节结束时,能完整地表达出一个推理过程。到课堂的结尾处,学生可以主动地用推理的模式,表达整个的陌生物质的组成研究的过程,证据依据和结论一一对应。所以在这堂课上学生能够形成主动寻找证据和结论之间的联系,形成了科学推理的习惯。

2、理解化学语言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都是最基本的化学语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认为,化学式不是那么枯燥,而是都有了自己的生命一样鲜活。因为,他们了解到每种物质,都有这样组成的理由,学生通过活动了解了化学语言从宏观和微观代表的含义,实现了他们大脑中符号系统和文字表述系统和宏观物质之间三重表征的统一。让他们突然明白了以前背过的知识的含义。而通过化学反应在微观层面上去研究物质的组成,就好象能够看到原子重新组合产生新物质,甚至使用简单的无机物却能够合成出生命基元,这一切都是那样神奇。

三、这些是怎样做到的呢?

如何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点。如何预设学生思维发展的线路。

首先通过学生调查和访谈,可以知道学生的思维发展起点,确定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就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然后选择情景素材,和确定学生活动。在备课的过程中,核心内容是一直没有变的,就是在怎样选素材方面,做了很多的调整。学生活动开始时目的不够明确,我发现时问题设置的不够清晰学生对活动的主题把握不住。然后就在问题设置上座精致化处理。从整个备课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一堂好课,最重要的是有明确的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留下长久影响的,有价值的内容,而不是局限于具体知识内容的教学。知识只是能力发展的载体。就如同我只是把水的组成的教学内容当做素材和平台,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三重表征的能力。然后不断地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热情。

四 、这节课可以改进的地方

每个环节关键问题的提出应该更清晰一些。环节之间的过度应该更流畅一些。每个环节结束还缺少小结进行提升。

电解水的实验可视性应该加以改进。可以利用实物投影让每一个学生都看清楚。

从数据看,在是否能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方面,有八个同学略显吃力。我在课堂上关注到了其中一组同学,对她们进行了单独的指导,但是,没有设置更多的等待时间,这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可能再多给一两分钟活动时间,再多给一点点指导,他们就会觉得压力更小些,学习兴趣更浓。在课上关键的转折和连接处缺少一些画龙点睛的语言,也会导致部分学生的理解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