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拓宽]
化学——年轻的科学
化学是在人类认识物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从古代人类利用火开始,逐渐学会了制陶、炼铜、酿酒、染色.......
追求两个“迷人”的幻想,推动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一是追求点石成金的方法,想把普通的石头变成黄金,于是便产生了早期的炼金术;二是希望得到长生不老药,于是就有了炼丹术。就在这些不可能实现,又不断的追求中,人类积累了对物质的认识,诞生了最早的化学。
真正意义的现代化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应该说它不是哪一天或哪一年产生的,是逐渐形成的。下面就是现代化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事件:
1661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提出了元素的定义,但他把水、火、空气都看成了元素;
1748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发现了自然界的总规律——物质不灭定律;
1766年和1772年,科学家分别发现了氢气和氧气,但当时由于人们公认有一种特别的燃素存在,认为物质之所以能燃烧是因为含有燃素,这就是所谓的“燃素说”。他们把氢气看成是由酸里的燃素进入到空气里形成的“易燃空气”,而氮气则被认为是“被燃素饱和了的空气”。就这样,人们对物质及燃烧的认识被“燃素说”的错误阴影笼罩了多年;
1777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提出了正确的燃烧理论,“燃素说”终于被推翻。随后,科学家证实了水是氢和氧的化合物,推翻了水是元素的说法;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发表了原子学说,他把元素的微粒叫做原子,但他只举出了20种元素,而且把石灰、火碱也都当成了元素。这常被认为是近代化学的开始;
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提出了分子假说;
1852年,英国科学家首次提出了原子价的概念;
1869年,门捷列夫提出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
1887年,提出电离理论,承认盐在水里电离成离子;
1895-1898年,发现了X射线和铀的放射性,居里夫人制得了钚和镭;
1913年,波尔提出了原子结构示意图;
1940年,人工制得了93号元素,到1999年已制得了114号元素;
上面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记录,但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步步深化的,今天的化学是许多前辈辛勤劳动、创新以及跟谬论作斗争得来的。化学还很年轻,但却是一门发展极快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