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 知道绿色是什么吗?
学生2: 是不是生成的一种新物质啊?
老师: 想想看, 怎样才能证明?
学生2: 我将少量绿色液体加热蒸发了, 发现析出了浅绿色的固体, 这是不是就是生成的新物质?
老师: 对! 大家还记得曾经学习过的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吗?
学生: 记得, 刚才反应中生成的气体就是氢气, 另一种物质溶解在液体里。刚刚蒸发得到的就是另一种生成物。
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总结:
②金属与盐酸反应:
2Al+6HCl → 2AlCl3+3H2↑
Fe+2HCl → FeCl2+H2↑
Cu+HCl → 无任何现象, 不反应。
学生: 老师, 我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 铜与盐酸也反应。
老师: 反应吗? 说说你是怎样发现的?
学生: 我为了使铜与盐酸能反应, 所以先给铜加热了, 然后将它放入盐酸中, 发现盐酸变成绿色了, 与刚才铁与盐酸反应的现象很象。
老师: 你有没有注意铜加热后有什么变化?
学生: 没注意, 只看见放入盐酸中液体的颜色变了。
老师: 那你再试一遍看看, 注意一下加热后铜的变化, 以及放入盐酸后铜的变化。
学生: (继续探究) 我发现铜加热后变黑了。
老师: 放入盐酸后呢?
学生: 黑色物质消失了, 液体却变成了绿色。
老师: 你能否猜想一下, 这绿色是什么物质?怎么生成的?
学生: 噢, 我知道了。
老师: 知道了什么? 说说看。
学生: 我估计是铜加热后生成的氧化铜与盐酸反应了, 而铜与盐酸是不反应的。
老师: 你的回答真棒! 根据实验, 你们感觉一下, 这几种金属哪种最活泼? 哪种最不活泼?
学生: 铝最活泼, 铜最不活泼。
老师: 说得对!
教师总结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各种金属的活动性并不相同。
(1) 有些金属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而有些金属则需要加热或点燃后才能被氧化。(2) 有些金属能与冷水发生剧烈反应( 如钾、钙、钠), 而绝大多数金属与冷水不反应。(3) 有些金属与稀酸反应剧烈, 在实验室里常用它们来制取氢气, 而有些金属则 不与稀酸发生反应。
老师: 金属的性质我们就探讨到这儿好吗?
学生: 好!
老师: 不过金属的性质远远不止这些, 我相信今后同学们一定能够探究到更多的金属的性质。现在, 我们知道了金属的这些性质以后, 大家能够解释下列这些问题吗?
(1) 为何铁制锅铲需要加上木柄或塑料柄?
学生: 因为铁导热性能很好, 加上木柄就不会烫手了。
老师: 大家认同她的观点吗?
学生: 同意。
(2) 银的导电性比铜好, 为何不用银制造电线、电缆?
学生1: 银太贵了。
学生2: 银的储藏量没有铜大。
老师: 对, 同学们说得没错, 物以稀为贵, 所以我们要找最适合我们的。
(3) 选择铸造硬币的金属材料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1: 首先应该选择不导电的, 否则人在使用时万一碰到一个带电体触电怎么办?
老师: 但我们今天学习的金属都有导电性呀。
学生1: 那也应该选择导电性能差一些的。
老师: 呵呵, 我建议把你的想法写进铸币论中。
其他同学议论纷纷, 情绪无比高涨。
学生2: 应该选择硬度大一些的, 不能太软。
学生3: 应该选择不易被氧化的。
老师: 为什么呢?
学生3: 否则生锈后变成一堆废铜烂铁还有什么用啊。
老师: 说的对! 但是如果被氧化后生成的是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反而起着保护作用, 那不是更好吗?
学生: 点头认同。
学生4: 我认为既然是制造钱币就应该用贵重的金属, 这样才能与钱本身的价值相当。
老师: 你的想法很有趣, 我可以告诉你, 在我国清朝时期, 外国人就专门用洋货换取我国的银圆, 结果造成我国白银大量流失。
学生5: 我觉得选择的金属应该是比较轻的,否则放在身上太重了, 不方便。
老师: 好, 大家想的真周到, 或许制币专家都没有你们想得这么全面呢。大家还有什么见解, 我们课后再继续讨论好吗?
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儿, 请每位同学回去根据你们的体会, 写一篇《我是金属》的小论文, 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