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心理健康小学心理健康
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 嗨,你真棒!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

嗨,你真棒!
【活动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赞美在人际交往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使学生掌握赞美他人的技巧。
3.使学生懂得只有坦诚地接受赞美,才会坦诚地给予赞美,并学会用适当的方式接受别人的赞美。
【活动准备】
1.进行关于赞美的调查,并统计结果。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活动方式】小品表演、小组讨论
【适应年级】小学中高年级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在很多影视片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人们在交往中通过赞美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习惯别人的赞美并大胆地去赞美别人呢?为此,我们做了一个调查。在把这份调查结果公布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回答以下4个问题:
1.你是否愿意经常赞美别人?为什么?
2.你是否习惯别人对你的赞美?
3.听到别人对你的赞美后心情怎么样?
4.听到别人赞美后你会作何反应?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公布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的对象是一至三年级的115名同学,其中能主动赞美他人的占47.1%,52.4%同学习惯别人的赞美。尽管还有52.1%的同学不会主动赞美他人,47.6%的同学不习惯别人对自己的赞美,但是有87.2%的同学在被赞美后都是很高兴的。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被人认可、赏识。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天性的至深本质是渴求为人所重视。”所以生活需要赞美。
有人可能要提出这样的疑问:既然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那么为什么12.8%的同学听到别人赞美后反而不高兴呢?(提出问题但不立即解答,将这个问题留到“赞美的原则”部分进行讨论)
二、生活需要赞美
1.需要层次理论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就很好地说明了人的这种内心需要。他认为人类有五种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四种需要都得到满足的人称为基本满足的人,只有基本满足的人才会产生人生的最高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创造的需要、实现自我理想的需要。
结合学生的实际分析,对他们而言,尊重的需要已成为占优势的需要,而赞美正可以使对方觉得被尊重、被认可,满足了他内心的需要。
2.赞美的力量
赞美除了可以满足对方的内心需要以外,还有很多好处,例如可以使对方更有自信。请同学说说赞美还有哪些好处?
教师总结:看来赞美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是我们随时随地能献给别人的一件最好的礼物,它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是情感沟通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我们都应该大胆地去赞美别人。
三、赞美的原则
前面我们留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本次调查中有12.8%的同学听到别人赞美后反而不高兴了呢?下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看一个小品。
小张:哎,亮亮,你脚上的这双鞋是新买的吧,真酷!
亮亮:昨天才买的。
小张:在哪儿买的?
亮亮:就在购物中心。
小张:你这身打扮很适合你的气质。
亮亮:听你这么一说,我走路都要神气几分!
引导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赞美的原则。
2.赞美应遵循的原则
真诚:态度自如,即不要脸上挂着‘馅媚的笑”,也不能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架势。
真实:所赞美的一定要是他人身上真正有的品德或特质,不虚伪,不夸张。
四、表达赞美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对别人的哪些方面加以赞美呢?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交流讨论结果后教师总结。
1.借助语言表达赞美
·装扮·精神状态·所取得的成就·回忆事过境迁的感觉·真诚地请他人帮你一个忙·转述别人的想法·有经验·有学识·可爱……
2.通过非言语的方式表达赞美
关注的眼神、欣赏的笑脸、认可的点头都能够传递赞美的信息。所以赞美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一个姿势、一种态度。
五、接受赞美
对“听到别人对你的赞美后你有何反应?”的回答: (显示调查结果如表)
少拍马屁了
25.7%
不不,哪里哪里
21.4%
真的吗,我怎么不知道
2l.4%
谢谢
15.7%
那还用说,我是最棒的
ll.4%
其他:一笑了之;还行;不作任何反应……
4.4%
教师总结:大家说得很有道理,我们既要真诚地赞美别人,也要坦诚地接受别人的赞美。在别人赞美你时,请不要拒绝赞美,请不要觉得难堪或不自在,请不要一笑了之,也请不要心存怀疑。请把别人的赞美当作一份很美妙的礼物接受下来,并表达出自己的快乐和感激,请你相信自己的确配得上这样的赞美。只有坦诚地接受别人的赞美,才会坦诚地给予别人赞美。
六、结束语
最后,我送给大家一首诗。让我们一起伴着音乐,带着感情来朗读,体会赞美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配乐诗朗诵
赞美/是照在人们心上的一束灿烂的阳光/她带给你情感上的温馨/她带给你生活的自信/在生活的缤纷中/朋友/请坦诚地接受/请坦诚地给予/由衷地赞美吧!
【活动总结】
本课以赞美为话题,组织学生对调查当中反映的一些现象进行课堂讨论,并采用即兴小品表演的形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本课的两部分主要内容(赞美的原则和表达赞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再进行总结提升,不仅引导学生掌握赞美的技巧,而且把“每个人都有美的地方,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这一思想巧妙地融人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