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体育小学体育
少儿速度素质培养论文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浅谈少儿速度素质的培养
[摘要]田径运动的开展,几乎所有的世界田径强国,都很重视少儿田径教学训练。“早期专门化(训练)”有过较长时间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要不要从小专业化?”“能不能从小专项化?”“从小专项化对少年儿童生长发育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进行训练?”等问题上。随着现代医学、生理学、生物学、心理学,对少年儿童解剖、生理、心理等特点深入的研究,可以说少年儿童进行早期专门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但这里有一个时间、程度的问题,即早期“早”到何时,专门又“专”到何种程度?这是科学育实践的问题。只要我们遵循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心理、生理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训练,是会达到理想的目标。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并与少儿田径教学实践相结合,主要论述速度素质的基本分类,各种练习方法以及少儿进行训练的合适的距离。
[关键词]:儿童少年;训练;速度
1前言
田径运动的开展,几乎所有的世界田径强国,都很重视少儿田径教学训练。对于“早期专门化(训练)”有过较长时间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要不要从小专业化?”“能不能从小专项化?”“从小专项化对少年儿童生长发育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进行训练?”等问题上。随着现代医学、生理学、生物学、心理学,对少年儿童解剖、生理、心理等特点深入的研究,可以说少年儿童进行早期专门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但这里有一个时间、程度的问题,即早期“早”到何时,专门又“专”到何种程度?这是科学育实践的问题。只要我们遵循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心理、生理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训练,是会达到理想的目标。为此,对少年儿童教学训练探索,是一个前沿而高深的问题。
实践证明,任何一项运动高水平的成绩,都与运动员儿童、少年时期积极参加运动训练的实践分不开的。对儿童、少年进行教学训练,就必须对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发展的规律进行深入的了解。少年儿童时期人体生长发育的波浪性和阶段性;人体各部间的生长发育速度的比值不等,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化,且有一定的规律;少儿时期各器官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少年儿童时期的技能训练水平以及骨骼、肌肉发展程度的一致性。
随着少年儿童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进入性成熟阶段,由于内分泌系统的急剧发展,使得神经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骨骼肌的发展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使机体活动的协调性得以极大的提高这些生理机能的变化,为少年男女进行复杂的技能训练奠定了基础。尤其是青少年阶段的神经系统的神经过程逐渐转入兴奋与抑制相对平衡的状态,神经系统与肌肉系统的协调性也逐渐转为协调,抽象思维能力发展逐渐转入与形象思维并举发展阶段,对情绪反应控制能力正逐步得到改善。
2研究对象及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并与田径教学实践相结合,对儿童少年的速度训练的方法进行研究。
3讨论与分析
3.1基本概念
速度素质是人体对各种刺激很快发生反应并以最短时间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速度在体育活动中表现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及位移速度。
3.1.1反应速度
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信号或刺激做出应答的时间长短。反应速度的快慢取决于兴奋通过反射弧所需的时间。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的兴奋性,神经肌肉的灵活性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均可影响反应速度。儿童由于各系统器官功能正处于完善之中,提高运动反应速度潜力巨大。
3.1.2动作速度
动作速度是指完成动作所需时间的长短,动作速度快慢取决于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即动作的熟练程度和无氧代谢能力。因此,提高动作速度的关键在于常练,孰能生巧,并能提高肌肉的无氧代谢能力。
3.1.3位移速度
位移速度是指通过一定距离所需的时间,即速度大小。速度的大小取决于动作的频率和动作的力量,如游速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打水的频率和打水时的力量,当然还有一定的协调和技巧。
速度素质的能力与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灵敏、协调和接系统、肌肉纤维类型有关。其中,男女儿童少年反应速度增长最快均在9-14岁之间,16岁后趋于稳定;动作频率的步频对各年龄组来说相对稳定;30米运动成绩自然增长男性在14岁时就超过90%,女性在12岁时就达到94.6%,男性增长最快在12-15岁,女性最快在11-13岁。由于速度素质受先天性遗传影响较大,后天的改造与提高较为困难,增长百分率较低。
3.2训练方法
通常我们所使用的训练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量大强度小,一种是量小强度大。量大强度小的训练方法,有利于速度力量素质的提高,这与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相适应,能使少年儿童的骨骼、关节都得到良好的发展,能使少儿的心血管系统得到较好的锻炼,有利于后阶段显著提高训练的高强度和量,有利于运动技能的发展和基本技术的掌握,能使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得到协调发展,防止两者出现失调现象,有利于探索少年儿童的训练规律。强度小量大的训练方法,以有氧代谢为基础的一般耐力训练,在少儿训练量中占有很大比重,一般耐力训练是保证少年儿童身体全面发展,增进健康及适应大运动量训练的必要条件,耐力训练也是保证进行教学训练的重要手段,它决定着完成动作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抗疲劳能力的加强和恢复能力的提高。
因此我们在进行速度素质的训练时,多采用量大强度小的方法。儿童的速度素质随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增长。因速度素质比其他素质发展得早,其快速增长的年龄也较其他素质早。据研究,我国儿童速度素质发展最快的年龄是男孩7-14岁,女孩7-13岁儿童的神经系统灵活性好,在短跑时,10岁左右儿童的步频高于成年人。应在10-12岁这一阶段积极训练,可采用高台腿跑,下坡跑等方法保持和发展步频。还可多做提高反应能力的练习,如各种球类练习和比赛,追逐跑游戏,听号令起跑和变换姿势等。多做发展速度耐力的练习,如往返跑、接力跑、定时跑、中长距离跑等。另外,针对动作速度可安排一些武术套路的练习等。
儿童由于各系统器官功能正处于完善之中,提高运动反应速度潜力巨大。因此可以通过提高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的兴奋性,神经肌肉的灵活性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来提高反应速度。具体可以通过各种训练反应的游戏和各种反应的练习进行训练。
3.2.1反应速度
3.2.1.1反应性游戏
猎人与野鸭
把游戏者分成“猎人”和“野鸭”两队。猎人站成一个圆圈,互相间隔两臂长,猎人脚前划一大圆圈(圈的大小根据人数的多少)。野鸭战圈内,1至2名猎人手持排球。猎人在圈外用球掷野鸭,被击中的野鸭退出游戏,野鸭在圈内闪避来球。猎人可以用传球袭击野鸭,直至野鸭打尽。互换角色。规则:猎人不能进圈,不能击野鸭头部。
起动追拍
两人一组前后相距2-3米站立,听到信号开始加速跑,后者追前者,追上并拍击他背部就停止,要求在20米内追上有效。也可在追赶时,教练发出第二个信号,让其后转身互换追赶。
3.2.1.2反应练习
3.2.1.2.1听口令做对应的相互动作,听教练叫立正,练习者做稍息;叫向左转,练习者做向右转等等。
3.2.1.2.2听信号起动加速跑、慢跑中听信号后突然加速冲跑10米。反复进行。
3.2.1.2.3小步跑、高抬腿跑接起动加速跑,做原地或行进间的小步跑或高抬腿跑,听到信号后突然加速冲跑10-20米。反复练习。
3.2.1.2.4俯撑起跑,从俯撑开始,听到信号后迅速收腿起跑10-20米.
3.2.1.2.5转身起跑,背对前进方向站立,听信号后迅速转体180度,起动加速跑20米.
3.2.1.2.6以上练习一般每组练习2-3次,重复2-3组,组间休息5-7分钟.
3.2.1.2.7听枪声及口令起跑,蹲踞式或站立式起跑20米。组数及每组次数根据运动员水平而定,组间休息5-8分钟。
3.2.1.2.8听信号变速快跑,在慢跑或其他移动中,听口令或看信号即起动快跑10-20米。练习组数、次数及休息同前(1)-(5)。
3.2.1.2.9反应突变练习,练习者听各种信号做各种滑步、上步、交叉步等移动、转身、急停、接球、上步垫球等模仿练习。
3.2.1.2.10听信号做不同的专门练习,非专门练习编号,听号数做不同的练习。
3.2.1.2.11接传不同方向的来球,几人从不同方向给一人供传球,一人接不同方向的来球。
3.2.1.2.12抢接球练习,几人成一排,教练身后向前抛球,练习者见状后快速起动抢接球。
3.2.2动作速度
提高动作速度的关键在于常练,熟能生巧,并能提高肌肉的无氧代谢能力。通常我们通过各种重复练习来达到目的。
3.2.2.1原地快速高抬腿或支撑高抬腿。
3.2.2.2快速小步跑
小步跑15-30米,两腿频率越快越好。要求以大腿工作,小腿放松,膝踝关节放松,脚落地“扒地”。重复4-6次,间歇5-7分钟。
3.2.2.3快速小步跑转高抬腿跑
快速小步跑5-10米后,转高抬腿跑20米。小步跑要放松而且快,转高抬腿跑时频率不变,只是幅度加大。重复3-5次,间歇同上。
3.2.2.4快速小步跑转加速跑
快速小步跑10米左右转入加速跑。加速跑时频率节奏不能下降,跑出20-30米放松。重复次数及间歇同上。
3.2.2.5高抬腿跑转加速跑
快速高抬腿跑10米左右转加速跑,频率节奏及前摆腿的高度不能下降。重复次数及间歇同上。
3.2.3位移速度
位移速度指通过一定距离所需的时间。速度的大小取决于动作的频率和动作的力量,如游速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打水的频率和打水时的力量,当然还有一定的协调和技巧。
3.2.3.1小步跑转加速跑
行进间快频率小步跑,听到信号后转加速跑20-30米。要求起动快,在高速下完成练习。每组2-3次,重复2-3组,组间歇5-7分钟。
3.2.3.3快速后蹬跑
慢跑5-7步后,做行进间快速后蹬跑20-30米。要求蹬摆协调,后蹬充分向前。每组练习3-4次,重复2-3组,组间歇7-10分钟。
3.2.3.4后蹬跑变加速跑
行进间后蹬跑20米,听信号后变加速跑20-30米。要求后蹬动作规范,用力方向向前,加速跑速度越快越好。重复2-3次为一组,重复2-3组,组间歇7-10分钟。
3.2.3.5单足跳变加速跑
开始做10-15米单足跳,听信号后变加速跑20-30米。要求以左右脚各做一次练习后交换,加速跑要达到最快速度。每组2-4次,重复2-3组,组间歇5-7分钟。
3.2.3.6交叉步接加速跑
先做5米交叉步跑,然后转体做加速跑20米。要求交叉步符合技术规格,动作协调,加速跑要发挥速度。每组2-3次,重复2-3组,组间歇5-7分钟。
3.2.3.7加速跑变交叉步跑
加速跑20米接交叉步跑5米。要求加速跑达到一定速度,交叉步符合规格,动作协调。每组2-3次,重复2-3组,组间歇5-7分钟。
3.2.3.8倒退跑接加速跑
向后做倒退跑,听信号后急停向前加速跑。要求加速跑要发挥高速度,也可计时进行。每组3-5次,重复3-5次,组间歇5分钟。
3.2.3.9加速跑
逐渐加速至最高速度后保持一定距离,然后放松跑。加速跑50米、80米、100米,每组3-5次,重复2-3组,组间歇5分钟。
3.2.3.10连续加速跑
逐渐加速跑至最高速度,然后随惯性高速度跑3-4步后随惯性放松至慢跑后再加速跑,连续练习。(一般为30米加速跑,保持高速跑5-8米,放松跑15-20米,然后第二次加速跑)。每组2-3次,重复2-3组,组间歇5-7分钟。
3.2.3.11变向起跑
背向站立或背向蹲立,听信号后迅速转体180度后成半蹲式起跑,加速20-30米要求转体动作迅速,起跑及加速跑速度快。每组2-3次,重复2-3组,组间歇5-7分钟。
3.2.3.12站立式起跑、半蹲式或蹲踞式起跑
跑20米、30米、50米、60米,要求动作规范,起动及加速跑速度要快,达到最高速度。可计时跑,每组3-4次,重复3、4组,组间歇5-10分钟。
3.2.3.13加速跑
加速跑20-30米,在达到规定行进间的距离前达最高速度,在规定距离内保持最高速度跑,跑出规定距离后随惯性放松至慢跑,行进间距离可20米、30米、50米、60米、80米、100米等。一般计时进行。每组2-3次,重复2-3组,组间歇5-10分钟。
3.2.3.14重复跑
以95%或以上的速度,重复多次跑短于专项的距离。也可以重复跑一组相同的距离。每组3-5次,重复2-3组,组间歇10分钟。
3.2.3.15变速跑
加速快跑30米、50米或80米,然后放松慢跑30米、50米或80-100米。或直道加速快跑弯道慢跑,或弯道快跑直道慢跑等,是改变速度的跑。要求慢跑休息,不能走。每组4-6个变速段,重复3-5组,组间歇7-10分钟。
3.2.3.16上坡跑
站立式起跑后上坡加速跑30米、60米、80米。在坡度为7-10度的斜坡跑道上进行。要求大腿高抬加强后蹬力量。每组3-5次,重复2-3组,组间歇5-7分钟。
3.2.3.17起跑下坡跑
站立式或蹲式起跑沿7-10度的斜坡跑道下坡跑30-60米。要求随下坡惯性积极加快频率及速度。每组3-5次,重复2-3组,组间歇5-7分钟。
3.2.3.18上下坡跑
听信号起跑后沿7-10度的斜坡跑道全速上坡跑30米,接转身下坡跑30米返回为一组,重复3-5组,组间歇5分钟。
3.2.3.19迎面接力跑
两组练习者相距30米或60米,做往返迎面接力跑,可分几对进行比赛。每组3次,重复2-3组,组间歇5-7分钟。
在我们使用以上训练方法时,一定要注意速度训练的距离。
在儿童少年运动员的速度训练中,常用30米作为训练距离,运动员尽力跑完30米后,轻松走回起点,再进行下次。用这样一定的距离训练儿童少年运动员,既不符合肌纤维的供给特点,又与区别对待的训练原则相违背。
骨骼肌纤维中,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是有限的,虽然可以被磷酸肌酸(CP)重新合成,但仍仅可供肌肉收缩6-7次。也就是说,肌纤维中由CP快速合成的ATP,极尽所有,也只能供两侧下肢跑14步。10岁左右的儿童少年运动员,14步总长在20米左右。
骨骼速度素质的能量供应,主要是肌纤维中ATP的快速合成与分解。反复刺激这一供能途径,骨骼肌纤维中ATP的重新合成就旺盛;常期训练,可以使ATP超量恢复。肌纤维中ATP丰富了,运动员的速度成绩就能提高。
但是,在用30米作为儿童少年运动员速度训练的距离时,肌纤维收缩时的能量提供就与此不同了。在30米后段,儿童少年运动员肌纤维中CP的含量也急剧减少,不能保证ATP的快速合成。所以,运动员14步以后的跑动,已不再是ATP-----CP供能为主了。
基于上述,儿童少年运动员在进行速度训练时,应改30米跑为14步跑,以利于速度素质的尽快提高。
在实际训练时,让运动员尽力跑14步,尽管个人跑完的距离不等,但每个人的肌肉能量供应途经却相同。使运动训练的强度与每个运动员的生理特点相适应,这也符合区别对待的训练原则。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在对儿童少年进行训练时,必须根据儿童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儿少进行针对性训练,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安排教学手段。
4.2建议
由于速度训练是绝大多数竞技项目的关键,儿童从4到9岁的年龄段是运动频率增长较快的时期,教师就要多组织提高速度的体育活动,如接力赛跑,30-50米短跑等。让学生通过课内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充分锻炼,使学生在最佳生长发育期内提高运动速度,但必须防止学生早衰以及预防伤病,这是体育教师必须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华,杨闯,建王鑫,等. 当代体育价值观基础理论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报,2004,38,(6):30-32.
[2] 文超.田径运动教程(M).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1994
[3]田麦久.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1998
[4] 屠建利.青少年田径训练中的“规范化”问题(I).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3
[5] 郭家兴.运动训练学(M).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6] 杨利勇.1999-2004年中国田径成绩发展趋势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6.23,(3):25-27.
[7] 杨利勇.近6年中国与世界田径竞技水平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42(7):105-108.
[8] 郭强,李敬等.奥运会田径快速力量性项群演进轨迹及其动力因素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0(7):105-108.
[9] 江海燕.从雅典奥运会看2008年中国田径取得突破的方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3(7):45-47.
[10]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1] 白劲松. 浅析少儿速度素质的训练[J]. 少年体育训练, 2003,(02)
[12] 王景波. 足球运动员速度素质的训练[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0,(04)
[13] 管正光. 浅谈发展速度素质的教学[J]. 安徽教育, 1995,(Z2)
[14] 赵宝虎. 如何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J]. 田径, 2004,(05)
[15] 孙涵, 王长顺. 速度素质的科学基础论[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1997,(04)
[16] 振平. 提高速度素质6法[J]. 网球天地, 2005,(04)
[17] 邓文红. 速度素质训练的时间间隔[J].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3)
[18] 赵凤英. 论速度素质与训练[J]. 湖北体育科技, 1997,(01)
[19] 何杰. 谈速度素质在短跑中的作用[J]. 中国体育科技, 1998,(05)
[20] 张正红. 速度素质的生理基础与训练[J]. 安徽体育科技, 2002,(04)
[21] 郭经宙,任保国.对世界中长跑训练法的比较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2.1, (21):56-58.
[22] 严海风.对中国田径运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5,8 (53):121-123.
[23] 赵鲁南.中国男子田径运动突破方向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 (43):231-234.
[24] 刘欣.对21世纪人才素质四个因素的认识[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际,1998,(3): 1-3.
[25] 少儿速度训练(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