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音乐小学音乐反思
以《火车开了》等课为例略谈音乐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以《火车开了》等课为例略谈音乐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音乐艺术引起人们的审美感受是奇特的,音乐活动带给学生的曼妙感受更是无法替代的。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因此,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这些理念,今天我来谈谈在我的音乐课堂当中音乐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一、巧用教学道具,感受音乐特性。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它应以多样的、科学的教学法施诸于不同程度的教育对象。并要既有循序渐进的规律性,又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随时考虑怎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接受的更多、更快、更愉悦。
1.在《火车开了》这一课中,我没有像以往那样让学生听录音或听教师的范唱来熟悉旋律和节奏,我设计了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传球。这个活动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节拍,让学生在传球活动中感受二四拍一强一弱节拍特点。当演唱“咔嚓咔嚓”的时候,希望学生能唱得比较轻松而有弹性,我设计了拍网球的活动,网球接触地面时的感觉有助于学生对这一演唱要点的理解,进而模仿这种弹性的感觉去演唱歌曲。
2.在《木偶的步态舞》中,当学习第二乐段时,为了让学生体验跟第一乐段的区别,在这一环节中,我借助纱巾或网球等道具帮助学生感受这段旋律,让他们更加清晰地感受到第二段相比第一段节奏变得舒展,旋律也变得更加优美,而且旋律的起伏也更大了,可以形象地让学生感觉到音乐旋律也是这般的抒情、优美。
二、借助体态语言,提升理解能力。
在小学音乐课中根据音乐并结合肢体语言的方式进行教学,它简便易行、操作性强,效果显著,它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喜欢游戏的特点,不拘形式、不求统一,让其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从多方面感受音乐。
1.《火车开了》歌曲一共四句,其中一、二、四句重复,旋律进行比较平稳,第三句旋律作了从中音“fa”到“la”的级进上行,然后又从高音“do”到“sol”的级进下行,形象地表现了火车爬坡又下坡的情境。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这一旋律的特点,在学习演唱第三乐句“火车司机,开着火车”时,我示范用网球从手臂“滚”到肩膀,再从头上沿肩膀和手臂“滚”下来的律动来感受、表现这一句旋律音的上行和下行,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一规律模仿或自行创编体态动作,通过直观的体态语言来表现这一句旋律与其他几句的区别,更好地理解音乐。
2.在《木偶的步态舞》这一课中,第一乐段前半部分节奏是切分节奏,根据这个节奏特点,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节奏这一要素,我设计了敲门的动作来表现。第一段后半部分在前半部分旋律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个短促的高音,好像是木偶突然探出了小脑袋,根据这个音乐形象,我设计了学生玩“躲猫猫”的活动,让学生在听到这个短促的高音时从凳子后面探出头来,这既是对音高的感受与反应,也是培养他们敏锐的听觉能力,而这是学生音乐素养当中重要能力之一,也是我们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三、创设音乐情境,形象感知音乐。
小学音乐课是以音乐创作和音乐表现为前提,以“情”与“境”的交融为手段,使学生置身于音乐旋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去感受、去体验音乐的美,进一步陶冶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如《火车开了》中,我让学生即兴采访听课的毛教授,引出了火车,随后让他们通过声响和节奏模拟火车开了的情景,火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从而引出由弱到强,由强到弱的感觉。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既学得很开心,也掌握了音乐的节奏。
2.在《木偶的步态舞》中,当欣赏第二乐段的时候,学生聆听了一遍以后,我请学生在自己的纸上根据音乐的旋律、速度、力度等元素来画一画旋律线,呈现出音乐旋律的进行特点,给学生以直观形象感知。
四、善用学科资源,充实音乐课堂。(不展开讲)

通过这些课我也深深感觉到,在音乐课堂上,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更加快乐,而丰富的实践活动也让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更为深刻,也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教学艺术的重要性,希望我以后的音乐课堂能够更为开放,更为自然,更为生动,更为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