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音乐小学音乐反思
音乐研修培训有感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音乐研修班培训有感
有幸参加了省骨干音乐教师研修班,共30名学员,都是来自全省各地的音乐骨干教师,有各级各类比赛的最高奖获得者,有各级的教坛新秀等等。
参加这次省骨干音乐教师研修班收获很多,无论是理论知识的提升还是教学业务的提高,无论是组织形式还是具体内容,其方方面面都实实在在地给了我很多宝贵的东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有着健全的班级组织,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宣传委员,一应俱全,各司其职,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氛围。我有幸当上了班里的学习委员,只是觉得自己没有很好地尽好这份工作,如果还有机会,我会更加努力的!其次,那热烈的参与式的讨论,打破了以往只顾埋头记笔记,没有思维互动的局面,大家畅所欲言,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跟大家交流,那场面令我激动不已。第三、第一次参与这样的现场课设计和上课,更是让我感想颇多,同时给了我很多有价值性的问题,促使我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以追求理想的课的境界。

参与讨论 动态生成
“专家引领、同伴交流、协同发展”,这是吴老师在开班仪式上的讲话,细细品位,非常有内涵。我们的成长当然离不开各方面专家的理念引领,可是同伴间的互助交流又是那么的重要,它有着最直接的借鉴意义和操作价值。我想正是由于这个协同发展的理念,才有了今天下午精彩的现场参与式的讨论和交流。
张丰老师的讲座题为“在教学改革中成长——教师研究的定位与开展”。他说:“教师的研究是朴素的探索,而不是平庸的模仿。”告诉了我们做课题研究的时候要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即由“成果驱动”向“成长驱动”转移,要踏踏实实的做课题,扎扎实实地求发展。我还知道了我们研究形态的三个层次:在整理中思考——日常渗透的自觉研究;在案例中反思——基于教育事件的主题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寻求问题解决的探索。
对于问题的筛理调查与归因(问题的提出)一块内容的进行中,让我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就是现场的参与式讨论。在分组抛出主要问题后,引起大家强烈的共鸣,有非常好的经验,也有不够成熟的建议,你一言我一语的,无话不谈。张老师在听了我们的交流甚至争论以后,就能生成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我想发现问题那是很可贵的,有了问题我们才会去对照、去思考,最可怕的是发现不了什么问题。现在我摘录一二:
问题1:在设计了精彩的课堂导入,学会了歌曲演唱后怎样深入地处理歌曲?(大家进行了非常热烈的讨论)
张丰老师:音乐课堂中“虎头蛇尾”现象的分析与对策。
……
张丰老师:音乐教学中“精教”与“泛教”的策略。

问题2:关于课堂纪律的稳定性问题,为什么高段就没有低段那样纪律好?(大家进行了非常热烈的讨论)
张丰老师:不同年段课堂纪律控制的策略。
课堂纪律调控的案例与策略。
问题3:三四年级教材知识技能跨度较大,如何进行二声部合唱教学?(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最大的共鸣,交流中擦出了许多智慧的火花,值得借鉴。)
张丰老师:如何改进合唱教学。
音乐新课程教学中形式丰富与目标落实的辨证寻衡。

如上所述,还有几个例子,不再一一赘述。从中我感受的到问题筛查与归因的过程,感受的到参与过程中的动态生成,这些来自与身边的问题,转换为课题后,都是那么的具有研究价值和意义,都不会再是空洞的课题研究,不会是为了课题研究而研究。
经历了这场讲座后,我有一个强烈的想法,那就是我要把这种“参与讨论,动态生成”的形式带回学校,运用在校本培训当中,让每一个话题都变得有价值,都留下可研究性的思考。

追求有效 不断充电
教学的有效性,是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所追求的,音乐课也不例外。确实,进入新课改以来,我们的音乐课堂充斥了一些花俏但不实用的东西,看似热闹,实则目标的达成度很低。今天,肖桦老师的“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保证——优化的音乐教学设计”讲座,结合了正反面的视频案例,理论联系实际,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优化音乐教学设计的几个方面。
一是优化教学目标,要做到内容的具体性、可操作性,实现的及时性和设计的灵活性。二是优化教学内容,通过具体的实例告诉了我们该怎样整合教材。三是优化教学方法,从体验节拍到感受音的强弱,到感受歌曲情绪再到编创探究,给了我们很多的信息。四是优化教学媒体。
最后,吴老师的话语给了我很多的启示:
1、 平时做个有心人,注意收集一些视频案例;
2、 多进行案例的分析,要善于分析表面现象背后隐藏的想法;
3、 老师的“进课”状态,即老师进入课堂教学后的角色状态,不要把生活中的状态带进课堂。与此同时,老师情绪的投放、语言的节奏和对象观等要恰当到位,不随意“出课”。
这些都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很好的建议,尤其是第三点,做到它好难。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音乐老师除了具备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必须具备很好的文学素养、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因此我们必须得不断给自己充电。
激情课堂 无限魅力
曾经看过聋哑学生的舞蹈表演,至于他们是怎样上音乐舞蹈课的,还是第一次听。听课过程中,眼睛时不时地会感到雾蒙蒙,心中时不时会有一种情感在升腾……要让聋哑学生理解一句句歌词的意思,要让他们学会一个个的动作,要让他们准确地掌握音乐的节奏,就得借助于老师丰富的体态语言、表情语言和手语。看着他们学习的热情,相互之间的协作和动情的表演,我都不敢相信他们是聋哑人,感慨上帝为什么这么不公平,不给予他们健康儿童的权利。看了陈珊珊老师的音乐舞蹈课,我相信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比起陈老师,我们一天连续的四五节音乐课的工作量是不足为道的,我们再辛苦也没有她的辛苦。
接下去的现场上课形式更是让我觉得音乐老师的魅力所在。一堂课,按照“起、承、转、合”的结构分别由四位老师来接力完成,我也是第一次经历。在课上,老师除了要实施好自己那部分教学内容以外,还要有一个全局的观念,要有驾驭整堂课的能力。在课上,老师的教学机智、风格特点尽显无疑,有的活泼,有的沉稳,有的幽默,有的温和,展示了音乐老师的魅力和风采!我想我们的学生可搞蒙了也乐坏了——“今天的音乐课居然有这么多的老师来给我们上!”
我想吴老师安排这项活动,旨在锻炼我们驾驭音乐课堂的能力,同时给我们提供一个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真是非常的有创意!虽然过程艰苦甚至是“痛苦”了点,但是收效是很大的。
期待着下次的学习和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