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方案
音乐是感人无形的,可以扣人心弦、憾动人心。舞蹈的律动,跳跃的音符,使作品朴实的灵魂升华。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练习舞蹈,有益于理解舞蹈的内涵,在熟练动作的基础上反复感受音乐,则会对舞蹈的艺术表现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体验。作为一名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的教师,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摸索,在模块教学中作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由“教师替代型”转为“学生自主型”
传统的舞蹈课中,教师的教几乎占去了所有时间,束缚了学生的头脑,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基本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教授或采用模仿舞蹈的手段,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其结果是教师教的劲头十足,学生学得慵懒乏味,很倦怠。面对这种状况我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不从舞蹈本身的创作意图出发,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欣赏、感受、讨论、表现音乐。具体表现为:课始,不告之作品名称,创作意图,让学生先聆听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特点、情绪,根据自己的经验去理解音乐,展开想象,同学间进行交流讨论,然后用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的节奏特点和情绪情感,最后由老师作必要的讲解和展示。这种教学有可能与作品原有的表现意图有所出入,但学生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及舞蹈动作是通过认真聆听真实感悟所表达出来的情感。这样的课堂往往是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气氛和谐活泼,学生也会有一种成就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
当然,任何事物有利就会有弊。对于高中生来讲,只凭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和有限的舞蹈元素是不行的,毕竟他们缺乏完整的知识储备,必要的音乐常识和舞蹈语汇。我们在课堂中讲求的不仅仅是听或表演,而是要更深层听懂和领会,即要能说出音乐表现的内容,也要能用适当的舞蹈语汇来表达所要反映的思想情感,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该如何去听如何去创编,从哪些方面去听从哪里入手去编。比如我在教蒙古舞跑马组合时,先让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特点及情绪。启发学生:马步音乐活泼,跳跃,节奏欢快,表现蒙古族人民骑马驰骋草原勇敢矫健的形象,在舞蹈时动作要舒展,粗犷,有力,情绪上要热情,奔放。同学们就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去理解音乐、展开想象,同学间进行交流讨论,用肢体语言把心中所想的意境表达出来,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创作能力,也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增强了学生学习这一模块的兴趣。
因此,教师需要的是适当的引导或提示,而不是完全的替代和包办,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在音乐感悟前提下,培养学生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音乐与舞蹈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对音乐及舞蹈艺术发生兴趣,理解并掌握的过程。
《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由“专业训练型”转为“大众普及型”
高中的《音乐与舞蹈》模块课程使许多教师一看到教材中的内容,就容易把它上成专业的舞蹈课,把舞蹈学校的专业训练模式搬到学生的舞蹈训练中来,让学生觉得迷茫困难、难度大接受不了,时间一长很容易使学生对这一模块失去兴趣。我的做法是内容安排广泛,程度不深,在有限的课时里,通过严谨合理的课程安排,对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与身段训练相结合,音乐聆听与舞蹈创编相结合。记得在我上第一节课时,选修的学生基本都不是学舞蹈的,甚至没有接触过舞蹈,刚开始时大多都很茫然很拘谨、非常紧张。我没有用过多的言语来解释,教的第一个内容就是通过拍手、拍腿、拍肩来变换简单的手上动作,然后改变音乐节奏,由慢至快的节奏让动作也随之加快,而难度也随之增大。当所有的人都整齐的跟着音乐做动作时,那种统一的美、整齐的美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音乐与舞蹈的魅力所在。那一刻,笑声充斥着整个教室,每个人都在想:“原来我能听得懂音乐也可以跳舞。”兴趣由此而生,信心由此而增。我给同学们五分钟时间,根据音乐的风格,结合我们刚才学的动作,创作一个舞蹈片段,当时整个教室处在一片沸腾当中,自由组合成各个小组,分组练习及讨论,五分钟之后学生们进行了精彩的分组表演。经过这么一节课小小的试验,让我感觉到在模块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和结构,而不是生搬硬套的模仿别人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模块教学要采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与舞蹈,体验音乐与舞蹈。高中生中大多都是十六、七岁,他们的舞蹈兴趣和喜好会随着社会舞蹈发展潮流而改变。近年来,体育舞、健康舞、街舞、“芭拉芭拉”,还有在香港极为流行的“生活舞”等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跳这些富有动感的舞蹈更具有青少年的特点,学校走廊、操场只要有块空地就可以动起来,而且舞蹈动作并非是经过刻意营造而成的舞蹈形式,因此,我在舞蹈课中加入了课本上没有涉及的动感舞蹈内容,以跳为主,使大家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可以通过舞蹈来达到放松、解压的目的。特别是许多爱惹麻烦、爱捣乱的学生,他们内心只是需要一种方式来排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接触这些舞蹈之后,他们自己自发组成舞蹈社团,利用课外时间来编排学习一些舞蹈,研究一些舞步,大大改进了不良行为的出现。
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舞蹈的理解和诠释也不尽相同。专业型的舞蹈训练不符合我们的教学对象,我们应该采用大众化的、综合性的、生动活泼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方法,捕捉当今青少年的流行文化热点,将街舞、生活舞蹈融入校园舞蹈活动中。
《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由“单一模仿型”转为“综合创造型”
在传统舞蹈教学中,教师一般只重视模仿意识,重视如何教会学生学会动作或者动作组合,而发挥学生自身潜力和动作创造思维意识十分淡薄。学生一般只是简单的模仿,很少去思考为什么。比如为何这样跳舞?为何配这样的音乐?为何民族民间舞蹈要有这样的风格等等。在深入进行教学改革的今天,我非常重视每节课的设计,认真设计教学的每一个步骤,努力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对音乐的想象力,充分感受音乐,说说对音乐的理解,并且对表演的不足评说一二。如欣赏舞蹈《繁漪•药》,该舞蹈是在《雷雨》总的艺术构思中凝练而成的。不少同学为这人间悲剧呐喊和哭泣! 但同时又觉得结局太凄惨压抑,给人留下遗憾。有同学提出为什么结局不能让繁漪脱离让人感觉郁闷和窒息的生活环境呢?于是我让同学们凭自己理解和想象用舞蹈语汇来表现这样圆满的结局,结果同学们用大幅度的跳跃动作,表现出繁漪顽强个性,不屈服压迫的阴暗势力的气概,同时配上乌云滚滚、电闪雷鸣、人声伴唱等等因素,昭示着那个灭绝人性的旧制度走向消亡,繁漪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这样的结局虽然与编者的创意不符,但表达了同学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我们要保护学生的探讨激情,让学生敢想敢说敢表达,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中学生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阶段,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普通中学里喜欢跳舞的学生甚多,但绝大多数同学只是对舞蹈有兴趣,却没有基础。让学生从听入手,感受了解乐曲的音乐要素,然后和舞蹈知识有机融合。让学生尝试不同的音乐带来的动作感觉,在同一音乐下,练习不同的舞蹈动作组合,也可以在同一舞蹈动作组合上,配上不同风格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二度创作能力。在之后的命题表演当中,许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感到特别的惊讶,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单一的模仿型会使学生在思维上养成惰性,使他们的知识面越来越狭窄,不符合新课改的宗旨和目标。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大胆革新、勇于探索,使学生的成为综合创造型的主导者,把听、想、说、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综合鉴赏能力和舞蹈表演能力。
总而言之,音乐与舞蹈教学是综合性课型的教学,不宜形成教师替代型、专业训练型、单一模仿型的课型。以上是我在《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仅供参考。学生参与体验,参与创造已成为音乐舞蹈教学的主流理念,只有更新观念,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面和文化底蕴,不断探索研究教学中的新课题新模式,才能使我们更好地适应现代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