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音乐小学音乐教案
美丽童话教学设计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第三课 美丽童话
教学内容
在童年时代,童话故事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带给孩子新奇,让他们充满遐想。本课以“美丽童话”为主题,是与之前的“童趣”、“童年”、“童心”、“童年的音乐”等同一系列,也是童年主题的深化和延续。围绕着这一主题,本课选取的四首中外作品,有童话色彩的歌曲,还有童话故事音乐。旨在将学生带入音乐童话之中,让学生在童话世界里感受与体验音乐的魅力,在音乐中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与积极的生活态度。
一、演唱部分的内容是两首中外不同风格、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一首是根据乐曲《玩具兵进行曲》改编填词的外国歌曲《木偶兵进行曲》,另一首是二部轮唱歌曲《月亮姐姐快下来》。目的是让学生在演唱不同风格特点的歌曲中,充分感受和体验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进一步复习和巩固合唱中的轮唱技能。并配合歌曲的气息要求,在知识与技能中,设计了一条利于声音集中和母音转换的发声练习。
二、修订后的教科书在乐器音色的听辨上进行了重新归类和理顺,在作品安排上作了预设与新授对应、有序地呈现。对于西洋乐器的认识与音色听辨,到了六年级已基本告一段落,本册进入西洋乐器的归纳与分类认知阶段,本课编排了“西洋乐器分类(一)”知识点的学习内容,同时也为本册最后一课认识“西洋管弦乐队排列”的学习作预设。
三、围绕“童话”主题和结合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教科书安排了两首世界名曲。一是具有教育意义的童话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通过聆听,让学生懂得,学本领要踏实、认真,不能一知半解就卖弄;另一作品《波斯市场》,地域风格浓郁,通过管弦乐丰富的表现力,把学生带到繁华喧闹的波斯集市中。两首都是管弦乐经典之作,其丰富的管弦乐器表现力能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管弦乐的无穷魅力。

教材分析
一、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
这部作品由序奏、谐谑曲和结尾三部分组成。序奏部速度较慢,9/8拍。小提琴和单簧管先后奏出的两个动机:都描写了魔法师的弟子轻声咕哝、诵念咒语的情景。
这两个接连出现的动机中,乐曲对后一个动机予以强调,然后反复一遍。接着突然增强力度,表示咒语开始生效,扫帚突然活动起来。随后,在定音鼓的猛击下结束了这一富于戏剧性的序奏部。
接着乐曲进入由谐谑曲组成的主体部分。一开始由大管呈示的谐谑曲主题,由序奏部第二个动机演变而成。生动地描绘了扫帚拎水的情景,同时也使人联想到魔法师的弟子得意洋洋的神态。
紧接着出现的序奏部第一动机的变体,使人仿佛看到兴奋的魔法师的弟子更为起劲地诵念咒语使扫帚工作得更勤快些。
接着,扫帚搬桶倒水的谐谑曲主题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开,气氛越来越热烈,使人仿佛看到,没有学会解除魔法咒语的魔法师的弟子,在滔滔不绝的流水面前手足无措的慌张神情。这时小号猛然吹响,顷刻间乐声突然停止,象征惊慌失措的魔法师弟子,猛地用斧头将扫帚劈成两半,一切骤然归于安宁。
然而,稍过片刻,谐谑曲主题再次奏响,情绪更为激烈,气氛更为紧张,象征两把扫帚同时积极行动起来,轮番取水,流水滚滚而来,不可阻挡。
结尾部由铜管奏出号角性的音调,表示魔法师回来了。于是乐曲恢复与序奏部一样的慢速度,象征魔法师急念咒语后,扫帚立刻停止行动,一切回归平静,最后,乐曲在安宁的气氛中结束。演奏时间约12分钟。
背景资料
《魔法师的弟子》,法国作曲家迪卡斯创作于1897年。翌年5月1日在巴黎国民音乐协会管弦乐演奏会上首次演出,作者亲自指挥。乐曲以德国文学家歌德的叙事诗《魔法师的弟子》为题材。情节为:魔法师的徒弟经多次窥察,从师父那里学得一句咒语,能使扫帚代人取水。一日,师父外出,徒弟趁机念起咒语,于是扫帚取水不止,徒弟乐不可支。水越来越多,徒弟忽然发现自己未学会使扫帚停止取水的咒语,眼看流水滚滚不止,徒弟惊慌失措,一斧头将扫帚劈成了两半。不料,分成两半的扫帚变成两把扫帚,轮流取水,大水泛滥成灾,徒弟大呼救命。正巧师父赶到,急念咒语,才解救了灾难。
《魔法师的弟子》“戏剧独白”词:
人们称他“大巫师”!大巫师?呸!我也是大巫师,跟他一样老资格,因为我也会呼神唤鬼,叫他照我的吩咐干活。现在,要不要让我叫一个怪物给我到水池里去挑水?这把扫帚!过来,扫帚!你这个破烂货——要像个精灵!站起来,这就对了!现在我给你两条精灵腿!好!还要什么?对,给你一个头!喏!现在,扫帚!你拿好水桶,给我到水池里挑水,给我,给你的主人挑水!好极了!你这把扫帚倒挺老实,东奔西跑的!——怎么?你再挑来了?又挑来了?——还要挑? 停!这一桶就够了,浴缸都满了!你这个调皮捣蛋鬼,停!我说,停呀!停!我命令你,停!你这个该死的鬼东西,停!恢复你的老模样!怎么?你不听我的话?你这个丑八怪!好,看我用斧头把你砍成两段!好吧!……你们这些魔鬼!现在你变成两个,双倍卖力!大水泛滥了——把我都淹了——师傅呀!老师傅呀!来呀!我真是一个不中用的可怜虫,是我招来的精灵,可他也不听我的话呀!
老巫师来了,他说:“扫帚!回老地方去!你看,这些精怪就得照我的话办!”
二、管弦乐《波斯市场》
《波斯市场》是英国作曲家凯特贝尔于1920年创作的管弦乐曲,副题为“表现场面的间奏曲”。是他众多描绘性极强的管弦小品中最著名的一首。它描绘的是一位美丽端庄的公主,在侍从的簇拥下经过波斯集市的所见所闻。通过音乐,波斯集市繁华喧闹、五彩缤纷的景象被生动地呈现出来;春风般柔美的旋律代表公主温顺优雅的仪态;由弱变强的铃声则代表载着商人的骆驼由远而近的单调脚步和随风飘荡的驼铃;非常嘹亮的男声合唱以及令人亢奋的进行曲风格,更令人想到众人列队走过集市时,平稳庄重的行进步态。当然,集市中轻盈俏皮的“魔术师”主题,流畅活泼的“玩蛇艺人”主题,亦被鲜明地表达出来。
乐曲由八个小段落组成:
1、骆驼商队的到来。A小调,2/4拍,中板。开始,由弦乐器轻轻拨奏,短笛吹奏短促、跳动的旋律,伴以清脆的驼铃声,好似描绘了骆驼商队从远方向市场走来。轻快的旋律由弱渐强,渐渐地形成了市场热闹的场面。
2、乞丐的悲歌。由男声合唱一段低沉有力、带有进行曲风格的曲调,“慈悲啊!阿拉的神”,反复多次,像是表现了当骆驼商队来到市场,街头的乞丐们马上围上乞讨,请求施舍。
3、美丽的公主来到市场。F大调,2/4拍。在乞丐合唱达到高潮时,突然歌声停止了,出现了一段由大提琴和单簧管演奏的主旋律,竖琴用琶音伴奏,旋律非常柔美、抒情,代表公主温顺优雅的仪态。波斯公主乘着轿子来到市场,她的美丽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强力度的乐队演奏中,把公主的美丽和华贵作了进一步的渲染。
4、魔法师和玩蛇人& 乐曲转成快板& 魔法师的主题是由短笛演奏的" 俏皮而活泼" 衬托出一种奇特的神秘气氛" 非常巧妙地表现了他的表演变幻莫测& 接着玩蛇人的主题则充满了波斯风味与异国情调" 木管乐器的演奏使人联想到印度玩蛇人吹起竖笛" 蛇就从坛子里伸出头来的画面& *教科书中& ' 两个主题&+
5、酋长们路过市场。由铜管乐器主奏的旋律庄重、雄壮,表现了酋长们的尊严和威风。渐强后渐弱的力度,形象地表现出他们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
6、乞丐悲歌的再现。男声再次合唱着“慈悲啊!阿拉的神”,似乎是随着酋长的走远,街上的行人又多起来了,小贩在叫卖着,于是乞丐们又开始乞讨了。
7、公主准备回宫。是公主主题的再现,由强渐弱的力度变化,描写了公主从市场看完热闹后离去。
8、骆驼商队离开市场。A小调,2/4拍。开头的主题再次出现,表示骆驼商队做完买卖后,收拾行装启程了。音乐由强渐弱,这时还传来公主的主题旋律,像是商人们在归途中议论着公主的美丽形象,渐行渐远……最后,用一个响亮的尾声,结束这颇具东方风格的乐曲。
三、歌曲《木偶兵进行曲》
《木偶兵进行曲》是根据德国作曲家莱昂-耶塞尔创作的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填词的。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A段选用了乐曲第一部分的主题旋律,明朗活泼,朴实直白的歌词一下子把孩子们带到琳琅满目的玩具店里。B段旋律是采用乐曲第二部分主题,曲调清新、节奏感强,歌词描写了木偶兵踏着整齐的步伐,精神抖擞、气势昂扬地行进的场面。整首歌曲充满着童真童趣。
四、歌曲《月亮姐姐快下来》
这是一首抒情优美的歌曲。全曲由齐唱与轮唱两种形式组成。音调由“1、3、5”三个基本音构成,节奏型“** ** * ︱** * -”贯穿整首歌曲,轮唱部分第一声部结束在“3”音上,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歌词中与月亮姐姐的对话,表达了孩子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附:小知识
1、西洋乐器分类(一)
西洋管弦乐队也叫交响乐队,由弓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
(1)弓弦乐器
弦乐器是振动琴弦而发音的,有弓弦乐器、拨弦乐器和击弦乐器三种。常用的弦乐器是弓弦乐器,即用弓擦弦发音的乐器。弓弦乐器有小提琴和中提琴(分别为高音、中音声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为低音声部)。弦乐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柔美、动听的音色是所有弦乐器的共同特征,它的音色统一,表现力强,合奏时澎湃激昂,独奏时温柔婉约。在乐队中数量最多,是管弦乐队的支柱。
小提琴
是管弦乐队中最重要的乐器,被誉为“乐器皇后”。由琴身、琴弦、琴弓三部分组成,有四根弦,按纯五度关系定弦,由高到低分别为g、d、a1、e2。音域有三个半八度,即从g——c4。具有优美、华丽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近年来,小提琴又成为当代流行乐和爵士乐的当家乐器之一。
在教科书中曾出现过的小提琴演奏曲目有:《会跳舞的洋娃娃》《蜜蜂》《四季》之“春”,《牧歌》《彼得与狼》中的“彼得”主题,《思乡曲》。
中提琴
形状、构造及演奏方法与小提琴相似,但琴身比小提琴略大,主要采用中音谱表记谱,如遇到较高音时,也可用高音谱表记谱。定弦为c、g、d1、a1。音域有三个多八度,音色别具一格,近似鼻音的咏叹,非常适合表现深沉与神秘的情调。在管弦乐队中常担当中音声部,为主旋律起伴奏和衬托的作用。在室内乐中,中提琴是一个重要的角色,莫扎特的“弦乐五重奏”系列,将中提琴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大提琴
形状及构造与小提琴相似,仿佛是放大了几倍的小提琴。琴的下端有一支柱,便于演奏时支在地上。按C1、G、d、a定弦,音域约四个八度。一般使用低音谱表记谱,在遇到较高音时,也用次中音、高音谱记谱。音质浑厚、坚实,擅长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感情,也与低音提琴共同担负和声的低音声部,有“音乐贵妇”之称。常被作为独奏乐器,在重奏和管弦乐队中也是一件重要乐器。
教科书中聆听过的大提琴演奏曲目有:贺绿汀的《摇篮曲》。
低音提琴
也叫“倍大提琴”,在提琴类中体积最大、音域最低。构造与大提琴相似。演奏时用下端的支柱支在地上,演奏者需站立演奏。低音提琴的定弦不同于其他弓弦乐器,它是按四度定弦,采用高八度记谱(即记谱音高比实际音高八度)。通常按E1、A1、D、G定弦。音色极其低沉,能奏出美妙的泛音。是管弦乐队音响的低音基础,多充当伴奏角色,常用拨弦来演奏低音极少用于独奏。
一年级上册教科书中的聆听曲目《大象》,就是低音大提琴与钢琴一起演奏的。
(2)木管乐器
木管乐器是用木料制成的管状吹奏乐器,现在许多木管乐器也用金属和塑料制成。木管乐器有:长笛,高音乐器,短笛作为它的补充,向上扩展音域;双簧管、单簧管,中音乐器,英国管和低音单簧管作为补充,向下扩展音域;大管、倍大管,低音乐器。在管弦乐队中,木管常担任独奏,音域宽广,音色柔和而清亮,表现力强。
短笛
本册第二课有所介绍。
长笛
直管,无簧、横吹,是高音木管乐器,音域:“c1—c4”。早期的长笛是乌木或椰木制成,现代多使用金属,传统木质长笛的音色特点是圆润、温暖、细腻,音量较小,而金属长笛的音色就比较明亮宽广。高音区音色明快有力,中音区优雅清丽,低音区的音色好似中国竹箫的声音,美丽而柔和。长笛比其他木管乐器有更大的灵活性,有“花腔女高音”之称。
四年级上册欣赏曲目《彼得与狼》,用长笛来扮演“小鸟”的角色。
双簧管
外形呈圆锥形,管身由上节、下节和喇叭口三部分组成。上节的上端有一个孔供插哨用。直吹。音域:b—g3。音色柔和甘美,带芦笛声,适于表现田园风光,故有“抒情女高音”之称。乐队中常以双簧管吹奏“a1”音来调音。
四年级下册欣赏曲目《牧羊姑娘》由双簧管与乐队演奏、《彼得与狼》中用双簧管来扮演“鸭子”的角色。
单簧管
管身呈圆柱形,由嘴子、小筒、上节、下节及喇叭口五部分组成。嘴子里有哨嘴与簧片。直吹。因管身黑色,所以又称为“黑管”。乐队中常用的是A调或bB调单簧管。记谱音域:e—g3,可吹三个半八度,是木管组中音域最广的乐器。音色圆润富丽,可与弓弦乐器媲美。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富于表情,音色纯净,清澈优美。低音区低沉,浑厚而丰满,是木管族中应用最广泛的乐器。有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和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之称。
曾聆听过的单簧管演奏曲目有:《单簧管波尔卡》《龟兔赛跑》中的“兔子”、《彼得与狼》中的“猫”主题。
大管
又叫“巴松管”,是低音双簧管,是木管组中的低音乐器。常用来演奏乐曲的低声部旋律或伴奏音型。外形呈圆锥形。管身由S管、高音短节、底节、低音长节和喇叭口五部分组成。S管是一根细长的金属管子,管子的上端装有簧片。音域约有三个多八度:bB1—bb1。音色浑厚浓重,似大提琴。低音阴沉、庄严,中音温和,高音具戏剧性。适于表现严肃、迟钝的感情,也适于表现诙谐情趣和塑造丑角形象。
聆听过的曲目中《龟兔赛跑》的“乌龟”、《彼得与狼》的“爷爷”主题就是用大管演奏的。
2、交响诗
按照文字、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创作的一种大型管弦乐曲。它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通常采用含有套曲因素的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单乐章曲式。结构较自由。文学性的交响诗也称为音诗;以童话故事为题材的交响诗有时称为交响童话。
交响诗,由李斯特于19世纪40年代末创用,他认为标题能赋予器乐以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李斯特曾写作了十多部交响诗,他把交响音乐与诗歌联系起来。
交响诗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写作手法以描绘性、叙事性和戏剧性相结合为特点,管弦色彩丰富。
3、谐谑曲
原为17世纪和18世纪上半叶的一种较为轻松活泼的声乐曲或器乐曲。原来是一种非标题音乐,但后来的标题音乐,也常常采用谐谑曲的体裁。谐谑曲沿用了小步舞曲的三拍子节拍和复三段式的结构,比小步舞曲速度快,节奏活跃,并且常用独特的音调、不常见的节奏型、出其不意的转调和强弱对比、突如其来地反复前面的主题或引进新的主题、突如其来地结束一个段落或结束全曲等手法,造成一种幽默和风趣的效果。从18世纪后半叶起,谐谑曲被用于奏鸣套曲和交响套曲中。
《魔法师的弟子》就是一首谐谑曲体裁的标题音乐作品。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自信地用行进速度与风格演唱歌曲《木偶兵进行曲》、能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月亮姐姐快下来》,表达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聆听《波斯市场》各主题及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
3、知识与技能:听出《波斯市场》各主题出现的先后顺序及主题□3的主奏乐器、认识“西洋乐器分类(一)”中所呈现的乐器,能根据乐器的形状、构造特点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看动画片
1、师说:我们先来看个动画片,看完后说说这个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谁来讲讲故事?(不足之处老师补充)
3、师问:从这个动画片中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知识不能一知半解就卖弄)
二、简介创作背景
1797年,德国诗人歌德写了一首叙事诗,一百年之后的1897年,法国作曲家迪卡斯根据这部叙事诗创作了一部交响诗;1940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出品的动画片《幻想曲》,让观众领略到这部音乐作品的迷人魅力。刚才咱们看的这个动画片就是《幻想曲》中的片段,叫《魔法师的弟子》。
时间 艺术形式 类型 作者
1797年 文学 叙事诗 歌德
1897年 音乐 交响诗 迪卡斯
1940年 影视 动画片 迪士尼公司
三、简介交响诗
交响诗是按照文字、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创作的一种大型管弦乐曲。它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结构较自由。文学性的交响诗也称为音诗;以童话故事为题材的交响诗有时称为交响童话。(比如五年级时学习的《彼得与狼》)
交响诗,由李斯特于19世纪40年代末创用。
交响诗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写作手法以描绘性、叙事性和戏剧性相结合为特点,管弦色彩丰富。
四、聆听乐曲
1、师问:你能听出哪些乐器的声音?
2、师问:这些乐器分别属于西洋乐器中的哪一类?(生回答,老师归纳)
3、看书
打开书20页,看看刚才你们说的对不对?
师问:咱们可以把故事分成几个部分?(估计学生会说4个,因为有图片引导,但其实是三部分,先让学生说,最后再总结)
○1图1,序曲(起因),小提琴、单簧管。
○2图2、3,谐谑曲(经过),大管、小号。
○3图4,结尾(结果),铜管乐。
五、简介谐谑曲
原为17世纪和18世纪上半叶的一种较为轻松活泼的声乐曲或器乐曲。后来的标题音乐常常采用谐谑曲的体裁。谐谑曲沿用了小步舞曲的三拍子节拍和复三段式的结构,比小步舞曲速度快,节奏活跃,并且常用独特的音调、不常见的节奏型、出其不意的转调和强弱对比、突如其来地反复前面的主题或引进新的主题、突如其来地结束一个段落或结束全曲等手法,造成一种幽默和风趣的效果。从18世纪后半叶起,谐谑曲被用于奏鸣套曲和交响套曲中。
《魔法师的弟子》就是一首谐谑曲体裁的标题音乐作品。
六、分析主题
师问:你觉得音乐中哪段旋律最主要?
生答:……(引导说出扫帚拎水)
七、再次聆听乐曲
当听到“扫帚拎水”的旋律,请举手示意。
八、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