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美术高中美术
人美版高中美术 中国现代美术教案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人民美术出版社 第十四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中国现代美术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教材分析
 本课开篇对中国现代美术予以界定,指1919年“五四运动起始至今的美术,主要指20世纪的中国美术。其后,课文分别介绍中国现代绘画和雕塑两大门类的概况、代表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学情分析
 学生对现代美术了解的不是特别全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家的了解有个系统全面的认识。把美术作品和作品的作者联系起来,了解美术家从而了解其作品。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近代美术概况。
2.知道中国近代绘画、雕塑的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好在哪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 中国现代绘画成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国画、油画、版画概况,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2) 中国现代雕塑迅猛发展,介绍、分析有影响的作品。
2、 教学难点
(1) 传统型与融合型的中国画,创作版画,架上雕塑等名词。
(2) 分析、理解作品。
教学流程示意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指出中国现代美术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第二部分,界定中国现代美术。
指1919年“五四运动”起始至今的美术,主要指20世纪的中国美术,简要介绍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社会变革和发展特点,奠定了这一时期美术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本课分别从绘画和雕塑两个方面来了解这一时期的美术。
第三部分,简要介绍绘画包括的三个方面,国画、油画、版画。
在这其中,中国画是我们的本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在这个时期,国画有了新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两种类型,传统型和融合性。
油画作为外来画种,传入我国的时间不长,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油画。
版画可以分为复制版画和创作版画,中国传统的版画是画家画稿、刻工刻版、印工印制,我们称为复制版画;在20世纪20年代末,鲁迅将西方版画引入中国,倡导画家自画、自刻、自印的创作版画。
第四部分,重点介绍具体画家具体作品
齐白石
齐白石提出“不似之似”的道理,我们可以理解为“形似之极,妙在神似”。齐白石说的很清楚,“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目的还在于“似”,不过这个“似”不是表面现象的形似,而是集中概括于精神状态的神似。我们可以拿齐白石画的《蜜蜂》作例子,蜂的头角身躯画得很清楚,用浑圆一片淡墨表示翅膀的振动,使你感觉到这只蜜蜂果真飞在空中,既形似又神似。
《荷花》《枇杷》用色鲜艳,色彩分明、形成红花墨叶的显著特色。
《雏鸡》、《虾》笔墨简练,墨色分明,可以看出齐白石对丰富的生活与自然,经过长期深刻的观察,然后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加工,达到了不似之似的境界。
《世世太平》画面以鸽子寓意和平,以柿子寓意世世代代,表达作者希望世世代代保持和平的心愿,《蛙声十里出山泉》画面采用联想的手法,画了几只蝌蚪逆流而上,使人联想到这里是蝌蚪的家,有蝌蚪的父母(青蛙)在召唤它们,也让人感觉到在数周之后会蛙声一片。
黄宾虹
黄宾虹以学识渊博著称于世,他画的山水画特点就是黑密厚重,他的山水画用墨层层积染,用淡墨泼洒显润泽,形成了浑厚华滋的艺术效果。
黄宾虹的山水画往往画的是千山皆黑,黑到满幅一片,然而满片黑中往往画些房子和人物,所画的房子和房子四周却都是很明亮的,房子里又常画有小人物,总是更明亮,人在重山密林中行走,人的四周总是留出空白,使人的轮廓很分明,故人和房子都能很空灵的突出。这就是利用空白点使主题点突出的办法。黄先生曾题他的黑墨山水说:“一烛之光,通体皆灵”这也可以看作是处理虚实关系的一个方面。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出,在用笔上,虽然满幅皆黑,但是细看却可以看出笔笔分明,而且是一波三折,这一波三折并非是在一笔当中简单的打三个弯,转三个折,而是对太极圆环运动规律体现于笔法之中的形象描述。书画的线,照黄宾虹的理解,应该是展开的圆,比如说一根横线,应当看成是两个半圆的上下错接,即 “~”,也就是S曲线。他可以随着对象的起伏而变化,我们如果细看,可以看出黄宾虹画中不管是石头树木还是房屋舟船,都是如此用笔,形成太极回环之势,阴阳互动。
潘天寿
潘天寿比齐白石和黄宾虹稍晚一些,潘天寿的画多画横幅大画,画面气势磅礴,创造了花卉和山水结合的独特形式,采用双勾重彩画山花幽草,用大笔浓墨画岩石,两者在粗细黑白虚实等方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产生了丰富的艺术效果,为中国画开辟了崭新的艺术境界。
徐悲鸿
徐悲鸿等曾经留学欧美或日本的一批画家,他们熟悉中国传统绘画,又学过西方绘画,他们将中国的传统笔墨技巧与西方绘画的写实手法结合起来,创造了中国画的新的艺术境界。例如,徐悲鸿的《奔马》,就是运用了中国画的笔墨,西方的写实手法,把马的动态、骨骼结构很形象的表现出来。
他的代表作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
油画
《开国大典》值得一提的是,董希文创造性的突破有两个。第一个是除毛主席侧身站在靠近中间位置,其他领导人都站在左边三分之一的画面,而右面则是广场群众,这样左实右虚相差悬殊的布局按一般构图规律来看似乎有失平衡。另外一个就是按正常视觉规律,在毛主席的右前侧应有一根天安门城楼的大红柱子。
  美术界的同行们对董希文大胆的构图设想感到奇特并表示赞赏,认为第一个突破加大了领导人与广场群众一实一虚、一近一远、一少一多的对比效果,能更好地突出节日气氛。而第二个突破大家认为极为大胆,“抽掉”这根柱子,广场显得更为开阔,相反如果画上这根柱子反倒显得累赘了。为了稳重起见,董希文还请教了几个建筑学家,大家对此均表理解和赞同。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这样评价:“画面右方有一个柱子没有画上去……这在建筑学上是一个大错误,但是在绘画艺术上却是一个大成功。”
《父亲》这是中国油画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幅巨幅头像。看着眼前满是皱纹苍老的面孔,据说,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评委吴冠中认为,作品表现的人物完全是我们上一代的父亲形象的一个概括,用“我的”太小了,应该把“我的”拿掉,就留“父亲”,就代表父亲那一代。
第五部分 雕塑方面,中国现代雕塑成就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取得的,雕塑的发展也可以分为两个类型,架上雕塑和城市雕塑。
所谓“架上雕塑”、是指雕塑家个人探索性较强、创作风格较明显、受公共环境因素制约较少的一类体量较小的雕塑,因多在轴架上完成而得名。
城市雕塑,一般是指在城市的街心、公园,公共建筑前面及纪念意义的场所,根据不同地点设计的不同雕塑作品.这些作品对于美化城市、美化生活、教育人民、提高人民审美情趣和文化素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架上雕塑
  《艰苦岁月》这件作品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就出现过:残破的军帽,褴褛的军衣,裸露的脚丫,如钢棍的手指上一支古色的长笛,干裂的嘴唇轻贴笛孔,老战士快活地吹奏着悠扬的乐曲。一个满脸稚气的十一二岁的小战士蜷缩在他的身旁,一手抱着长枪,一手托着下颌,聆听着那美妙的笛声,憧憬美好的未来。
雕塑《艰苦岁月》生动塑造了艰苦斗争环境中的红军战士信念坚定,开朗豁达的光辉形象。成功地通过老战士吹笛子,小战士偎依身旁倾听的造型、体现出艰苦年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三角形构图中。体积起伏波澜、手法自由,艺术形象生动自然,成为50年代的经典之作。
城市雕塑:
《五月的风》该雕塑以青岛作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这一主题充分展示了岛城的历史足迹,深涵着摧人向上的浓厚意蕴。雕塑取材于钢板,并辅以火红色的外层喷涂,其造型采用螺旋向上的钢板结构组合,以洗练的手法、简洁的线条和厚重的质感,表现出腾空而起的“劲风”形象,给人以“力”的震撼。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
《黄河母亲》雕塑由“母亲”和一“男婴”组成构图。母亲秀发飘拂,神态慈祥,身躯颀长匀称,曲线优美,微微含笑,抬头微曲右臂,仰卧于波涛之上。母亲右侧依偎着一裸身男婴,头微左顾,举首憨笑,显得顽皮可爱。整个雕塑构图洗练,寓意深刻,象征着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
第六部分 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版画的概况。
第七部分 课堂总结。
教学过程
 分六个环节,教师做主讲,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讲述自己了解的有关绘画作品的认识和对美术家的了解。
让学生了解美术家,了解绘画作品的特点,形成热爱本土艺术的情感和态度。
板书设计
 中国现代美术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一、 界定中国现代美术。
二、 简要介绍绘画包括的三个方面,国画、油画、版画。
重点介绍具体画家具体作品 (齐白石 黄宾虹 潘天寿 徐悲鸿 董希文)
三、 雕塑方面,中国现代雕塑成就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取得的,雕塑的发展也可以分为两个类型,架上雕塑和城市雕塑。
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版画的概况。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老师作为主讲,学生参与的有些少,把主要时间放在了老师的讲解上,内容分布的有些平均,讲的知识有些多,学生接受起来有些困难。以后备课时,应把主要作品分析得再透彻些,分出主次,使主要内容更突出。另外,让学生课前做好准备,收集资料,这样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