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阅览美术高中美术
人美版高中美术 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案
发布者:吾爱  来源:zhaojiaoan.com  

第17课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学设计
(一) 教学背景
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通过经典的艺术作品感染学生,通过多种手段丰富学生的感受,用新颖多彩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让学生对感受艺术,欣赏艺术和创造艺术,本课主要内容关于建筑,而建筑恰恰就是离我们生活最近的一种艺术,我们周围有很多可用的素材,高一学生心理成长高峰期,性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个性较强,认知难免偏颇。我校学生思维活跃,地理位置也较为优越,如果将本课建筑按时间的路线来讲,论古我们可以以河南庙为素材,论现代可以以购物公园为素材,由于时间以及现在学校安全隐患等问题我们可能无法出校集体参观,但这些都可以借助多媒体,而我们身边可以直接用方便取用的素材其实我们眼前就有,就是梁丰这个校园,因为是异地重建的学校,所以建筑相对较现代,因为是学校所以也有其属于学校的特色,这些都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的。
(二)教学方法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对建筑有充分和崭新的认知,用多种媒介和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建筑是极富魅力的。通过欣赏建筑作品中,让学生感受到建筑作为美术一种是可以看懂的,是能够被吸引的,中国建筑形式,精彩绝伦,源远流长,是民族艺术瑰宝。通过对比欣赏拉近学生和中国传统建筑的距离,认识到它的宝贵,感受到传承民族艺术文化的责任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看,让他们听,多感官的体验,感受建筑的鲜活;让他们思考,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让他们挖掘自己内心,培养审美的眼睛。
(三)课时
两课时(第一课时为理论,第二课时观察写生)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对建筑有基本的了解;通过对不同建筑形式上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其精神内涵,提高欣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和实地观察,让学生有直观感受,建筑真美,通过对多种建筑形式的欣赏与感悟,加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通过层层递进的感受与思考,引导学生读懂建筑。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建筑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怀,让学生爱“建筑之美”,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建筑的丰富形态,感悟建筑的不同特点,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欣赏中国传统建筑。
难点:教学难点: 理解建筑与背景文化的关系。
(七)教学过程
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物质生活环境,即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也是为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或从事其他活动创造的空间环境。所以说建筑是离我们最近的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的特征在不断的增加,它的实用性,它的艺术性,审美性等等在不断的增强。
1) 导入:建筑里面的筑繁体“築”,很显然中国的建筑跟木有很大的关系,播放一段河南庙的视频,让他们接触一下中国人应该引以为傲的“斗拱建筑”,来吸引他们进入本课的内容。
2) 新授:播放短片,其中有多种建筑形式和多种生活场景,如:太和殿登基大典,四合院邻里街坊,教堂里的唱诗班,悉尼歌剧院,竹楼,窑洞,毡房等等。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感受建筑多样性,请学生思考问题:你觉得哪个建筑最棒?为什么?
*从学生的回答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知道建筑基本特征的同时明白品评建筑的好坏,标准不是唯一的。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统一。历代建筑艺术与它所处的历史时代、地理气候、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同时受到材料、结构、施工技术的制约。
3) 选择典型的实景图片,让学生有直观感受建筑的美。
*通过几组差异明显的建筑,引导学生对比思考,从建筑的功用,对象,地理气候,所处时代环境等,让学生知道建筑的基本语言以及建筑本身富有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情感,学会读懂美妙的建筑。
4) 再利用一课时对本课进行进一步的升华,利用本校的资源,让学生写生校园建筑,让他们从感受身边建筑美的基础中,体会建筑的魅力。
*这一环节重点是可以在写生的同时融入自己对建筑的想法。
(八)课堂总结
希望本课能够通过多媒体的学习和自身的体验来使学生对建筑有充分和崭新的认知,让学生感受到建筑是多样的。真正感受到建筑是极富魅力的。通过欣赏建筑,让学生感受到建筑是值得精细欣赏解读的,是能够被吸引的,让学生认识到建筑不简单,但只要掌握方法,它又是可认知的,鲜活的。从古典到现代那将都会是民族艺术瑰宝,我们要认识到它的宝贵,感受到传承民族艺术文化的责任感。